胡文雁-輪椅上的音樂強人 轉載自《聯合早報》
--------------------------------------------------------------------------------
● 胡文雁
上一篇《詠歎調》提到帕爾曼(Itzhak Perlman)其人,但隻是一筆帶過,沒有著墨很多,不久就接到一位讀者電話,說他是帕爾曼的樂迷,收藏很多他的唱片,如數家珍在電話裏滔滔不絕,又問我對帕爾曼有何評價雲雲。
古典樂壇的小提琴大師很多,但真正夠得上神聖的在我來說隻有那麽區區幾位,海菲茨(Jascha Heifetz)和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固然高不可攀,自從看過文格洛夫(Maxim Vengerov)的現場演奏後,我也對他欽佩得很,覺得在21世紀的小提琴界,他也算得上是偉大的。
至於帕爾曼,他早在70年代就已成名,但我和他接觸不多,直到看了電影《辛德勒名單》,才開始對他產生濃厚興趣。
由史提芬斯匹堡執導的《辛德勒名單》,是一部刻畫德國法西斯屠殺猶太人之恐怖罪行的電影,奪得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七項大獎,其中包括最佳原著音樂,其旋律之悲愴、哀婉,確實感人肺腑,叫人不得不對作曲家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的配樂功力佩服得五體投地。
我開始並不知道為威廉斯擔任小提琴獨奏的就是帕爾曼,買來電影原聲帶後才發現原來帕爾曼不隻古典音樂拉得好,在處理現代作品時,也揮灑自如,滿腔熱情。
聽帕爾曼的《辛德勒名單》,有一種精神被洗禮的感覺,飄忽的琴音隱藏深沉的悲慟之情。我很驚訝帕爾曼對這部電影音樂竟有如此刻骨銘心的感受,後來才明白這和他的出身和經曆大有關係。
帕爾曼是出生以色列的波蘭籍猶太人,4歲時患小兒麻痹症,雙腳一直殘廢,但這沒有阻止他成為一流的小提琴家。
帕爾曼有句名言:“我的殘疾隻在腿上,但我還有一雙可以拉琴的大手。”
5歲學琴、10歲登台表演、13歲被選入“以色列天才兒童表演團”到美國演出,帕爾曼雖然不良於行,但他的音樂之路走得比很多人都快。他受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Isaac Stern)的賞識,獲獎學金進入朱利亞音樂學院,18歲踏上卡內基音樂廳,20歲已經是成名的小提琴家。
生性幽默的帕爾曼,一直對生活充滿樂觀。他跟正常人一樣結婚、生子,推著輪椅到世界各地去表演,每次都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艱辛地撐著拐杖上台。他永遠隻能坐著拉琴,但少了兩條腿卻換回一雙富有神力的手,拉琴技巧之高超,往往讓人歎為觀止。
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次演出,是1995年在林肯中心的費舍爾音樂廳。據美國《休斯頓記事報》(Houston Chronicle)報道,當時他演出到一半時,突然琴弦斷成兩截。正當觀眾以為帕爾曼要到後台換一把琴時,他卻不急不緩用三根弦的琴把整首樂曲拉完,技驚四座。
帕爾曼在電影配樂上也很有一手,他跟譚盾合作,為張藝謀電影《英雄》灌錄的主題音樂你聽過嗎?那小提琴的聲音非常特別,悠遠空靈,有一種遠古大漠的蒼涼感覺,玄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