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普及教育重在規範快捷(伊凡的小提琴教學觀)附《我的真愛》(電影《亂世佳人》小提琴獨奏)

來源: 伊凡violin 2019-12-03 17:37:5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871 bytes)

 

我是一位普通的小提琴教師,曾經是一位普通的樂團小提琴手,很榮幸在音樂會上也被報幕員稱為“演奏家”或“演奏家們”,但我深知那隻是一種對演奏員的統一 的稱謂,屬於社交辭令,千萬別當真喲!其實“演奏家”很難有明確的標準,但我知道它與學曆無關,而應是大眾公認的,被大眾認同在演奏上完美或少有暇疵的演 奏員才能被譽為“演奏家”,如果沒達到這種境界,卻要自稱“家”,隻能說明自己專業認知水準低下!因為我是普通的小提琴手,不是“家”,我的使命是教專業 前10級以下程度的學 生。如果我教表演級和教師級學生,讓我感到名不正,言不順!因為表演級和教師級是進入專業的標準,這個級別的曲目已經是音樂會上獨奏家們保留的演奏曲目, 獨奏家演奏這些曲目,也不是很輕鬆,也要經過深入斟酌才能做好,如果隻是能演奏這個級別的曲目,就說自己能教,有點不負責任,因為教學生拉,要給學生更多 的東西才行,否則,就好象樂團同行們互相切磋,各取所長,非要以老師自居,羞!反之,假如我是大學教授,程度夠高,從幼兒園到大學的課程我都教,一定被中 小學老師和幼兒園幼教罵,因為你頂了人家的飯碗,也不會讓小朋友和家長歡迎,因為各級教學是有其自身特點和規律的,教小朋友你未必比幼教專業。大學教授也 末必是好的少兒啟蒙老師。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泛泛的各程度都教往往不夠專,數量和質量難兼顧。因此,專業的教學要有側重,我是從事普及教育的,實際 上多數學生隻想考過八級,因為過八級對一般學生來講,不是可望不可及的,不會花費太多時間,對業餘選手來講也能演奏很多好聽曲目,算是一門特長了,同時又 可以做為升大學學分(有點小功利)。所以我更側重1到8級教學。RCM表演級(performer ARCT)的曲目,如薩拉薩地、維尼亞夫斯基、聖桑、巴格尼尼、莫紮特等人的一些作品,雖然有許多我在20多 年前就拉過,但到現在還有太多的不完善,可見達到這個程度不是短期內可實現的,而要耗用大量時間(也包括金錢)。因此我認為這個程度不是普及教育範圍的內 容,也不適合我的快捷教學法。對於有成為專業小提琴手潛質的,在我這基礎打的好,達到相應水平的學生,如本人又有誌向的學生,我都要送其到名家那學,我深 知這種教學觀很難讓學生為教師揚名,但它是對學生有益的,如果這些移植到名家的好苗子日後成功的話,不論他們是否口碑相傳,隻要他們對我的心意和付出心知 肚明就足矣!

其實,我也有可炫耀的,就是我老師們都很了不起!(有點阿Q精 神,也可自我安慰)我曾受教於多位名家名師,隻是不敢張揚,因為這些老師也曾用心良苦的培養過我,自已不才,沒有像薛偉、陳曦、李傳韻等小提琴家等為老師 爭氣,反而淪落為專業私孰教琴的,害羞!現在,隱居在多倫多大屯,遠離同行,謝絕社交,本想金盆洗手,放棄小提琴,但每當我聽到美妙動人的小提琴曲時,仿 佛在感受一位深愛的紅顏知已在你耳邊尾尾傾談,向我召喚,讓我難舍難離!(別罵我色迷呀)

我認為,會拉琴不難,但要在小提琴上拔尖,太難了!從40年前我看到我老師閻泰山13歲 的女兒,非常嫻熟的演奏《陽光照耀塔什庫爾幹》時,以及看到林耀基老師的學生當年同樣十三歲的楊天媧演奏帕格尼尼全集時,更感到十來歲才學琴,想靠小提琴出人頭地,真是 美夢難成真!我曾無數次的想放棄小提琴,林耀基老師的教學事跡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林耀基自己沒成為演奏家,卻培養出眾多一流的演奏家,為教學需要我曾向林老師深入進修學習其教學法,希望能培養出專業的演奏家,實現自己兒時的夢想! 然而,在多年教學實際中,我發現來學琴的學生,沒有一位立誌成為演奏家的。大都是想在上大學能通過學琴提升音樂修養,掌握一門特長,在學琴的過程中心智得到開發。也就是說他們學琴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其整體素質的提升!他們除學琴以外有很多其他的學習安排,他們練琴時間太少!有的學生上高中了才學琴,有的想兩年就考過8級。麵對這種情況,對小提琴教師提出新的要求,就是如何快捷的音樂入門,掌握小提琴的核心技術,讓相對短的學琴過程中學到更多的內容,讓學生真正熱愛小提琴音樂並終生為伴。為此,我 通過各種途徑研究借鑒小提琴教學規範快捷的方法,結合自己30年從事小提琴演奏和教學的專業背景,以及音樂專科和師範教育的雙學曆學識經曆,我摸索出一套規範快捷的小提琴教學法。我認為自已教學特點體現在兩方麵:

一、 通過小提琴教學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而不單純注重演奏技術。據我多年教學實踐,發現真正用心學琴的人,注意力、毅力、耐力、都有明顯改善,人際關係較好,審 美意識增強,更善於表現和與人溝通。我不是心理學家,不能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但顯而易見,這些品質對人的成功和生存是非常有益的。用學練小提琴的方法, 來幫助提升人的素質,有其特別意義:一是小提琴最接近人聲,更容易對人產生共鳴,在用琴來表現美好的過程,對人有淺易墨化的美育作用,演奏音樂本身就是人 表現欲的提升。二是小提琴難學,駕馭它的過程是人的毅力、耐力的檢驗。三是練琴時往往是需要眼看,心唱,兩手配合,甚至腳打拍,多方配合,哪一方麵出問題 都不能拉好琴,這一切需要在注意力非常集中情況下才能做好,如果人經常做這樣練習,人的注意力和協同能力一定會提高。人的這些素質往往比智商水平更重要, 在小學課堂上兩個智力水平相當的學生,因上課注意力不同,學習成績大不相同。我們曾聽到某某博士自殺和殺人,都反映出這些高智商人士的綜合心理素質(有人 稱情商)低下。我讀過師範教育,也係統的學過心理學知識,我在教學上格外注重提升學生這些綜合素質。音樂教育根本上講還是人的教育。通過開放式啟發式教學,盡 可能引導學生理解小提琴演奏規律,知道為什麽,從而能對所遇到的問題能找到解決辦法。

二、 在教學方法上是規範快捷的。快捷的目的是針對普及教育定的,因為絕大多數學生學琴目標是業餘愛好,他們學琴以外還有更重要的學習和事情,如果對這些學生,按專 業標準“嚴格”要求,必然要耗費學生太多的時間和精力,這是不現實的。對於不以從事專業為目標的學琴,我們要注重的是人素質的提升,不能太功利化。如何快 捷達到各自的目標,是至關重要的,隻有這樣才能為升大學等騰出更多時間。但問題是快捷不是一廂情願,因為小提琴不好駕馭,如基本功不標準很難提高,因此“ 規範”是必不可少的,在處理“規範”和“快捷”的關係上,有時很矛盾,但我是在教學中盡可能找出平衡點。一是在教琴上注重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好的習慣是 人成功的關鍵(不僅僅是學琴)。二是必要科學的安排練琴時間和科學的練琴方法 , 不片麵強調長時間練琴,科學的練才是快捷的保證。否則,平時練琴時間和練琴方法不科學,或隻用手不用腦的學琴,經常從複錯誤的“傻練”,必然出現很多偏 差,是事倍功半的,不可能快捷。為考級在短時間內拔苗助長,既使考過某個級別,實際素質沒提高,對學生今後很不利。有的學生,由於考級帶來的壓力,導致對 學琴的反感,考過級後,從不願摸琴,不久琴業完全荒廢!三是我在教學上是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的。個體差異是必須承認的,這決定教學上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根據學生學琴目標和個性特點量體裁衣,采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法。四是趁熱打鐵才能成功。想快捷必須保證上課次數,學琴慢的原因往往是慢在基本功上“拉 鋸”,正確的姿式是良好基本功的基礎,而良好基本功是快捷的保障!有的學生因不保證上課次數,一方麵錯誤沒及時糾正形成習慣,反複糾正錯誤又耽誤了時間。 也有的學生因不按步就班的上課,心散了,很長時間心收不回來,這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學法是不可能快捷的。五是重視引導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其實小提琴隻是 一個工具,駕馭它是為了表現和享受音樂!沒有音樂的技能是沒意義的,因此,在教學上不能孤立的談技術,而要通過多種風格樂曲,引導學生對音樂的熱愛。愛因 斯坦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六是在基本功的教學上,我更多的是借鑒林耀基的教學法。我結合自已的幾位老師教琴方法,也研究了一些世界知名小提琴教師的理 論,感覺林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對許多成功教學規律的概括,把複雜的概念簡單化,把抽象的東西形象化,大法法自然,讓人思想開闊!

我的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普及教育,把教琴納入提升綜合素質的一種手段。因為是普及教育,不是拔尖教學。因而是適合大多數學生需要的。小提琴家盛中國關於音樂教 育的一席話,相信對學琴的孩子及家長有所啟發.盛 中國說:我經常給孩子們講課,有的父母對他們管得非常嚴厲,孩子們苦不堪言。我說你們搞錯了,孩子們當中 百分之九十九不是當作專家培養的。我們現在學古典音樂是為了什麽?定位在造就人的層麵上,一個從小學古典音樂的孩子,一定是一個善良的孩子,一個多愁善感 的孩子,感情很豐富的孩子,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另外音樂給他熏陶。他一定是一個有一定審美情趣和審美格調的孩子。他的本能就拒絕暴力和醜惡所以我在我的塑 像下麵提了一段字:音樂—-人類最美好的語言。讓人類最美好的語言,在孩子們純潔的心靈上寫下第一筆的話,他的一生中都是受益匪淺的。

不論過去和現在,我都清楚的知道,從事普及教育和啟蒙教育的教師是難成名的,要想成名,最快的方法是,將別人已經育好的苗移植過來稍加侍弄,就可開花結果。但誰來培育幼苗呢?!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