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小時定律是指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
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 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
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麽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
東亞國家對複習的過度重視
這幾年有個流行的一萬小時理論(定律),對反複練習好像是個理論上的支持。
但是,這種論述的多在【認知複雜性】較低的活動,如象棋、鋼琴、籃球、出租車駕駛、拚寫。
但是,對於【認知複雜性】較高的活動,如創作、管理等作用就很難找到足夠的證據。
其實,這一點反而可以用來說明,為什麽鋼琴小提琴這類技藝的訓練在西方業已式微,而在東亞國家卻大為興盛。
這類十九世紀就已經蔚為大成的技藝,特點是難度訓練階梯比較固定,知識總量也已經限定,隻需要多加練習即可,
而且學習的進度,又可以通過曲目難度或考級來衡量。這正好切合了東亞偏愛的學習法。
所以東亞國家這些琴童家長,多半既沒有音樂愛好也不了解古典音樂背景知識,
卻讓孩子花了大量時間練習,其內在出發點,就好像著名笑話中那位因為路燈比較亮,就隻在路燈下找鑰匙的愚人一樣。
-----選自2014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村修二於2015年1月在東京的駐日外國記者協會舉行記者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