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現在的流行音樂越來越爛?

來源: 都是國貨 2017-11-29 12:39:1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8303 bytes)

為什麽現在的流行音樂越來越爛?

 

 

 

在過去的三十年裏,有一群無聊的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音樂的發展趨勢是如何變化的。資料來源:thoughty2

 

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在2012年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流行音樂越來越爛了。他們從1955年到2010年這55年間所有音樂類型中挑選了大約50萬首歌,然後通過一套複雜的算法去測量每一首歌。

 

測量的三個方向是:

和聲的複雜程度(the harmonic complexity)

音色的種類(timbraldiversity)

聲音的響度(loudness)

 

最後發現了一個最令人震驚的結果 在過去的幾十年裏,歌曲的音樂多樣性大大減小了。在60年代時,音色多到讓人眼花繚亂,但也從那時開始慢慢變少了。音色的設置上越來越被同質化,導致了歌曲中使用的樂器和錄音技術也越來越像了。

 

 

 

現在絕大多數的流行歌都是用一把木吉他、鍵盤合成器、鼓機、采樣和音樂軟件用同樣的方法製作出來的,而不是用不一樣的技術和樂器。更方便更簡單了,看起來好像是進步了,但音樂的創造性和獨特性幾乎沒了。

 

如果對比The Beatles百大名曲第一名《A Dayin the Life》(歌詞手寫原稿賣了120萬美元)就能很明顯發現了,這首歌用了將近40人的大編製管弦樂團,包括了小提琴、大提琴、小號、長笛等等,而且這不是古典音樂,這是流行音樂。

 

《A Dayin the Life》MV

 

再來看看國內的像馬頔的《南山南》,趙雷的《成都》之類的歌曲,擼把木吉他直接就進棚,雖然這個例子稍微極端了點,但確實代表了現代流行音樂的總體趨勢。

 

 

當你打開你的歌單時,它們聽起來是不是很像,連著聽就像無縫切換一樣。

 

60年代以來,流行音樂的旋律、節奏甚至和聲也變得越來越像。國外的音樂博主Patrick Metzger發現了大部分流行歌手使用了完全相同的音符順序,就是在一個大調音階裏循環使用五音和三音,會出現一個Wa-oh-wa-oh的套路,Metzger 把這個命名為“老梗唱法(MillennialWhoop)”,聽起來就像這樣:

 

 

比如賈斯丁逼伯的《大寶貝》,是不是就是這樣,今天幾乎每個流行歌手都至少會在一首歌裏加入“老梗唱法”。

 

為什麽?因為too brainwashing too simple,這個套路簡單,而且很洗腦。

 

我們不一樣 大壯 - 我們不一樣

“鳥,來聽首新歌,太TM牛逼了”

 

隔壁小陳雞動的拿著滿是耳屎的耳機塞到我耳朵,然後,整整一晚我的腦子都是“我們不一樣,不一樣,不一樣,不一...”

 

我們的大腦很喜歡被洗,越洗越喜歡,無法自拔。在這個難以預測和及其複雜的世界裏,這使我們感到滿滿的安全感。

 

 

 

那歌詞方麵呢?

 

另一項研究“Lyric Intelligence”考察了近十年來一百多首Billboard榜冠軍歌曲,分析了歌詞的理解難度和藝術性,發現整體平均下降了一個檔次,歌詞越來越短,詞匯量也越來越少,我們已經在Bob Dylan、Leonard Cohen、Jim Morrison那些充滿詩意的歌詞世界裏走丟了。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一個人要仰望多少次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才能見蒼穹

——Bob Dylan 《blowing in the wind》

 

跟著我左手右手

一個慢動作

右手左手慢動作重播 

這首歌 給你快樂

你有沒有愛上我

——TFboys 《青春修煉手冊》

 

 

 

 

流行音樂基本掌控在幾個頂尖的製作人上,但你很難發現你現在聽到的歌都是他們這幾人做的。

 

一首歌最洗腦的地方,在現在的流行歌曲裏越來越早出現了,就像還沒開始前戲就直奔主題,而且次數也是越來越多,因為當我們在聽歌的時候,我們的注意力很難集中(那些上班聽歌的都在耍流氓),不直奔主題的話,直接就切歌了。

 

小時候我們想聽歌,除了偶爾在電視上能聽到,大部分我們都會去買盜版磁帶、CD,然後日日夜夜都播放著這張磁帶,雖然是想用隨身聽裝X,但一旦是你花錢獲得的東西你就是比免費得到的東西會更珍惜,慢慢的,這張磁帶裏所有歌曲它們之間那些很小的差別你都能聽出來。

 

 

 

然後,MP3出來了。我們能聽的歌一下子變得太多了,多到不知道怎麽去選擇,更別提去發現每首歌裏那些微妙獨特的細節。唱片公司和音樂人都不蠢,什麽音樂才會在現在流行?洗腦啊,越多越好。

 

 

唱片公司和音樂人越來越聰明了,光洗腦還不夠,開始打音量的主意。

 

在過去的二十年裏,開始了一場“音量暴走大戰”,製作人們都在做比對方還要大聲的音樂,隻有更大沒有最大。

 

但是音量再大,我們聽的時候還是可以調小聲啊?

 

 

 

 

所以,聰明的製作人開始使用壓縮效果。

 

你可能已經聽說過動態範圍壓縮,它是把歌曲最安靜部分的音量提高接近最響亮的部分的過程,減少了最大聲部分和最小聲部分之間的那種差別層次感。

 

 

 

這使得整首歌曲聽起來比沒有壓縮的版本要大聲得多,無論我們設定了多少音量,我們沒辦法在把音量調大的同時而不降低音質,壓縮使得一首歌最具真摯情感的動態被消磨掉了,沒有活力,而音色更是爛,壓縮就像流水線機器,把歌曲規規整整的批量打磨出來。

 

為什麽他們做音樂的時候,還是要用這些重複性地旋律、傻X一樣的歌詞、爛到掉渣的音色?

 

 

這一切都跟風險有關。

 

在以前,唱片公司都會收到大量的DEMO,少數的頂尖的音樂人才也能順利簽約,而且營銷推廣的費用也不貴,如果有市場那就發了,如果沒人喜歡,那這些音樂人就會消失,對唱片公司來說是無關緊要的,掉不了幾根毛。

 

在那個年代,聽眾是用耳朵去決定什麽樣的音樂能夠誕生的。

 

然而,今天要推廣新的音樂人比之前任何時候都要燒錢。據國際唱片協會(IFPI)寶島,現在的成本在50萬美元到300萬之間,所以如果是你,你敢賭嗎?唱片公司已經已經不在乎做真正的音樂的了,一個選秀節目,一個小鮮肉,然後幾首洗腦神曲,就夠了。

 

當你的朋友在聽這首歌時,你也有很大的可能性也會聽到,聽過幾次以後,我們的大腦會釋放出多巴胺,每次聽到的效果都會變得更強。如果這是一首很棒的歌,那不會有這個過程的,你聽一次就會喜歡。

 

這些並不隻是我一個人這麽覺得,還有一些人認為流行音樂爛主要是——

 

 

“我真的希望AutoTune被禁止或什麽的,沒有它也可以唱歌,沒有它也不會傷害你的肺部或任何東西。”

 

“我發現我聽到的大多數流行音樂都是關於愛情的。我不喜歡寫這種類型的音樂。”

 

“那是因為現代人太無知,不去尋找一些真實的,真正的音樂。”

 

“大多數流行歌星都是假的,假胸部,假屁股,假鼻子,假一切..”

 

“這是事實。你有沒有遇到一個白癡是不聽愚蠢的說唱或流行音樂?沒有?不要再讓我驚訝了...”

 

 

 

現在絕對也有好的音樂人,但是在這個行業裏,他們很難被發現,因為風險太高,而且他們不適用於唱片公司的套路,他們是不同的。

 

但是,不同是重要的。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正在消失,幾乎已經被娛樂取代了,它隻是一次性的商品,能掙錢才是重要的。

所有跟帖: 

對 那天我還在想,彈琴拉琴的十年寒窗苦練不說,每天至少要練琴2-3小時吧,唱流行歌的不用這麽辛苦練,是吧, -法國薰衣草- 給 法國薰衣草 發送悄悄話 法國薰衣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9/2017 postreply 13:33:54

nice reading, thanks -NewBird- 給 NewBird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29/2017 postreply 19:29:25

up -ukiyo-e- 給 ukiyo-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30/2017 postreply 03:29:1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