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吾王》 | |
---|---|
1745年10月15日The Gentleman's Magazine上發表的早期版本。雜誌目錄上把它稱作:God save our lord the king: A new song set for two voices。
|
|
下列國家的國歌或皇家頌歌: |
|
別稱 | God Save the King 天佑吾王 |
作詞 | 亨利·凱裏,1790年 |
作曲 | 不詳 |
采用 | 1745年 |
音樂試聽 | |
菜單
|
《天佑吾王》(英語:God Save the Queen),男性君主在位時稱為(God Save the King),是英國、英國的皇家屬地、海外領土和英聯邦王國及其領地作為國歌或皇家禮樂使用的頌歌。歌詞和歌名隨當朝君主的性別而有所改變:例如在男性國王在位時歌詞中的“女王”改成“吾王”(“國王”)、“她”改成“他”等。曲調作者不詳,可能源自單聲聖歌,但也有傳統說法認為是1619年由約翰·布爾(John Bull)所作。
《天佑吾王》是英國的國歌,在曆史上曾廣泛在大英帝國及英聯邦國家作為國歌使用。現在,它在部分英國海外領土仍作為國歌使用。它也是新西蘭的兩首國歌之一(1977年之前是唯一的國歌),一些英國海外領土也同樣將它與另一首歌並列為國歌。在澳大利亞(1984年起)、加拿大(1980年起),巴巴多斯和圖瓦盧,《天佑吾王》不是國歌,但作為皇家禮樂使用。
《天佑吾王》的第一段歌詞隻有一種版本,但其它段落在曆史上和現在都有各種版本:曆史上出現的版本中不斷有加上和刪除各段落,甚至今天此歌曲仍有選取不同段落或對段落進行不同排列的版本。一般情況下,作為國歌演唱時隻唱第一段,有時會唱兩段,很少會唱三段。
作為禮樂使用時,對君主本人致敬時應演奏整首歌曲,對其它受王室禮樂待遇的王室人員(例如威爾士親王)則適用前六小節。英國以外的部分英聯邦王國也使用《天佑吾王》的前六小節作為總督禮樂,或禮樂的部分:例如,加拿大總督和各省省督的禮樂是《天佑吾王》的前六小節加上《啊,加拿大》的最後四小節;英國海外領土總督的禮樂是《天佑吾王》的前六小節。
傳統上,此曲的第一次公開演唱被認為發生在1745年。在英王喬治二世(George II of Great Britain)的時代,要求英國王位的詹姆斯黨領袖查理·斯圖亞特(亦即“小覦位王子”,為詹姆斯二世長孫,在蘇格蘭有很多支持者,因此就有了支持蘇格蘭的最後一段)重返英倫,謀求複辟斯圖亞特王朝,在一次叛軍獲勝的戰鬥後,人們唱著這支歌曲來支持國王。
《天佑吾王》是英國國歌,但如同英國憲政的許多方麵,國歌的地位來自於習慣和長期使用,從未有一條禦令或法律宣布其為國歌。一般而言,隻會演唱第一段或兩段(很少的時候有三段)。在英國使用的習慣版本是現行版本中最古老的,也是英聯邦其它國家現在使用的版本的基礎,但英國使用的傳統版本歌詞在曆史上也時有變動。
在英國的各部分別出現的體育賽事中(例如足球世界杯賽),《天佑吾王》一般作為英格蘭和北愛爾蘭的國歌使用,蘇格蘭和威爾士則分別有自己的“國家歌曲”和國歌。但在板球比賽中則使用《耶路撒冷》代表英格蘭, 2010年起在英聯邦運動會中也使用《耶路撒冷》代表英格蘭。
傳統上,這首歌以慢而低沉的節奏演奏,被很多人認為非常沉悶。在某些情況下為了減輕這種效果,這首歌以一個較快而且較活潑的節奏演奏。喜劇演員比利·康諾利在一場電視節目中比較了英國慢而低沉的國歌和很多其他國家的活潑的國歌,並建議將這首歌的曲調以“The Archers”的主題曲代替。
英語 | 譯文 |
---|---|
第一段 | |
|
|
第二段 | |
|
|
第三段 | |
|
|
第四段 | |
|
|
第五段 | |
|
|
第六段 | |
|
|
當(男性)國王在位時,全歌要作出相應的性別的變化,如“her→his”,“Queen→King”等,而第三節最後兩行應換為:
- With heart and voice to sing,
- God save the King.
法語 | 譯文 |
---|---|
|
|
在作為加拿大的皇室頌歌的時候,這首歌有附加的一段,一般在第一段或第二段後麵演唱:
英語 | 譯文 |
---|---|
|
|
這首歌曾經被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文萊和牙買加等在內的大部分英聯邦成員及英國屬土作為國歌。在香港殖民地時期,每當有英國皇室成員到訪,或香港總督就職履新,或出席官式活動和檢閱,駐港英軍(或香港義勇軍、皇家香港警察)儀仗隊行皇室敬禮(Royal Salute),軍樂團演奏國歌,其中港督和其他皇室成員奏半首,若是女王到訪的就要全首奏畢。
現在,這些國家和地區中國歌的地位已經被《前進的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國歌)《哦!加拿大》、(加拿大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我的祖國》、(馬來西亞國歌)《前進吧,新加坡》(新加坡國歌)、《真主保佑蘇丹》(文萊國歌)和《牙買加,我們熱愛的家園》(牙買加國歌)等所代替。
文字來源: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