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 交響曲 。 丁善德 1960年代初 作】

來源: 弓尒 2015-05-01 16:20:5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312 bytes)


 


 

著名的 交響樂  梁祝 大家都熟悉
知道是 何占豪  和   陳剛 二人作曲

其實,不止他倆,至少 還有有一個  丁芷諾

還有 支持他們的 丁善德 (丁芷諾的父親)




丁善德(1911-1995):中國20世紀著名的鋼琴家、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及音樂活動家。
丁善德1911年出生於江蘇昆山。1928-1935年就讀於上海國立音樂學院鋼琴係。畢業後任天津女子師範學院教授,
私立上海音專校長,南京國立音樂院教授。
1947年赴法國入巴黎音樂學院專攻作曲,隨加隆教授學習對位賦格,隨布朗熱教授及著名作曲家奧涅格學習作曲。
1949年畢業於巴黎音樂學院,同年回國,執教於上海音樂學院,
任作曲係教授、係主任及副院長。1995年12月8日去世。



丁善德:洗腦大部頭《長征交響曲》、四重奏《二泉映月》等作品10部MP3——音樂罐頭0312


《長徵交響曲》是中國音樂的傑出代表。當年為了創作此曲,
丁善德曾多次深入當年紅軍經過的地區,選擇和概括了長徵途中有代表性的事件,
以豐富的音樂表現手法,準確、鮮明、生動地反映了這一偉大歷史事件。
而《鋼琴協奏曲》則匠心獨具,在丁善德的鋼琴作品中具有相當意義。

第一樂章.踏上征途
    第二樂章.紅軍 各族人民的親人
    第三樂章.飛奪瀘定橋
    第四樂章.翻雪山 過草地
    第五樂章.勝利會師

    《長征交響曲》

    丁善德  作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以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裏長征為題材,歌頌了中國工農紅軍英勇頑強、機智豪邁的作風,以及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為了創作此曲,作者曾多次深入當年紅軍經過的地區,選擇和概括了長征途中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以豐富的音樂表現手法,準確、鮮明、生動地反映了這一偉大歷史事件。共有五個樂章。第一樂章“踏上征途”,奏鳴曲式。“九一八”事變後,祖國到處充滿著人民的悲憤和抗日的呼聲。遠處傳來嘹亮的軍號,為挽救民族的危急,工農紅軍雄赳赳地踏上征途。具有山歌風的副部,鬥爭激烈的展開部和以音響豐滿的再現部,表現了老區人民依依不捨地歡送紅軍的情景。第二樂章“紅軍是各族人民的親人”,是迴旋曲式、複二部曲式、變奏曲式三者結合的混合曲式。紅軍長征途經苗、瑤、彝、藏、回等兄弟民族地區,受到各族人民載歌載舞的熱烈歡迎。音樂色彩豐富,並有濃鬱鮮明的地區特色。第三樂章“飛奪滬定橋”,諧謔曲。紅軍飛速行軍搶渡大渡河後,又踏上征途勝利地前進。第四樂章“翻雪山,過草地”,無再現部的三部曲式。高山蓋滿皚皚白雪,無邊的草地荒無人煙,紅軍以革命英雄主義氣概

    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繼續前進。在描繪風雪時,成功地借鑒了印象派的手法,使音樂十分生動、形象。第五樂章“勝利會師”,無展開部的奏鳴曲式。中國工農紅軍歷盡艱險到達陝北,勝利會師,人民縱情歡呼,盡情歌唱長征的偉大勝利。作品曾多次在國外演出並受到較高的評價。

    中國革命史上的2500裏長征,本身便是一幅宏偉壯麗的畫卷,一首驚天動地的史詩。它已被眾多的文藝家寫進了自己的作品,在音樂方麵,最成功的當推丁善德的《長征》交響曲和總政歌舞團的《長征組歌》本曲第一樂章《踏上征途》,從深沉的導奏開始,逐漸發展成氣勢宏大的進行曲,第二樂章《紅軍--各族人民的親人》,哂昧宋髂仙贁得褡逡魳匪夭模?鑼戦L征途中的軍民魚水情,第三樂章《飛奪瀘定橋》,全曲節奏快捷,驚心動魄,氣勢懾人,第四樂章《翻雪山。過草地》除刻劃長征的艱苦卓絕,也不乏美麗風光和深遠意境的描繪,終曲則為《勝利會師》,用舞曲體載引出極燦爛的氣分。

    作者十分精煉而準確地表現了這一史詩性的事件,既表現了革命征途的艱苦又表現了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作品簡析

    第一樂章:踏上征途

    這一樂章由篇幅較長、速度較慢的引子開始,刻劃當時的時代氣氛,人民希望抗日的心情。這部主題由號角快速地吹奏出著名的紅軍歌曲《三大紀律 八項注意》的音調後,通過四次變奏及明朗歡快的插部表現紅軍勇往直前和戰士們樂觀剛毅的精神風貌。副部的兩個主題分別取材於雲貴及福建民歌。展開部中既有戰鬥場麵的描繪又有人民意誌的顯示。在音樂推進到高潮後,出現了氣勢宏大的再現部。最後在情深而意遠的音樂中,描繪出人民群眾目送紅軍遠去的情景。

    第二樂章:紅軍,各族人民的親人

    引子由木管吹奏出富於苗族山歌風味的旋律,表明紅軍進入兄弟民族山區的情景,此後一段有機地吸收了瑤族舞曲、雲南民歌、雲南花燈、藏族堆榭的音樂素材,通過變奏手法和複調織體廣泛哂茫瑏K在其間融入了紅軍進行曲風格音調。使本樂章成為一首多彩多姿的絢麗舞曲和表現紅軍同各族人民魚水情深的壯麗讚歌。

    第三樂章:飛奪瀘定橋

    本樂章是一首諧謔曲,通過急速流瀉的的音樂語言,集中刻劃中國工農紅軍在這一戰鬥中所展現的革命大無畏精神。全曲開始於弦樂奏出的的急行軍主題。在采思發展的過程中,插入兩個派生出來分別表現紅軍的堅韌不拔和樂觀主義精神的主題。在正反麵形成激烈的對抗衝突後,出現由弦樂奏出的聲勢浩大的主題和凸現其上的嘹亮的進軍號聲。 

    第四樂章:翻雪山,過草地 

    通過對人跡罕到的雪山、草地的描繪,表現紅軍不怕困苦,在饑寒交迫的條件下與在自然的英勇搏鬥和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的堅定革命信念。

    第五樂章:勝利會師

    由描繪會師前的最後一場戰鬥——衝破臘子口的賦格段引子開始。出現了包含兩個主題的主部和同樣包含兩個主題的副部。再現部中副部的第一主題由抒情轉變為輝煌壯麗。隨後以富有號召性的進行曲姿態出現。最後樂隊奏出具有頌歌風格的旋律,宣告並頌揚長征的偉大勝利。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