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卻以為此曲酸楚中處處透著一股傲氣和不屈,其間更有灑脫和對美的追求,言語不能窮。 這正是作者精神的寫照。後人演奏都無此境界。
阿炳性格乖僻,於世格格不入,早年將家產揮霍殆盡,吸鴉片,染梅毒而失明,最終落得孤苦潦倒,死於困頓。但終其一生,他並未消沉,卻能豁達地隨遇而安。阿炳的音樂反映著他的性格以及道家思想對他的影響。所以此曲有“二泉映月”如此風雅的名字,其表達的並非僅僅是人世間的淒涼。
這卻是優秀音樂的特質:在卑微,缺憾的凡夫俗子身上,優秀的音樂抒發,也激發人性的美麗和光輝。
竊卻以為此曲酸楚中處處透著一股傲氣和不屈,其間更有灑脫和對美的追求,言語不能窮。
本帖於 2015-02-01 19:10:15 時間, 由普通用戶 bosanova 編輯
所有跟帖:
•
體會很深,謝謝你的精當評論。
-藍調-
♀
(49 bytes)
()
02/01/2015 postreply
17:5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