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讀一篇清淡閑散的遊記,裏麵的人在聽著一首歌,好奇地去查,一聽,竟就愛上了。又拍著腦門自問,怎會錯過了呢? 原來,它出現的時候我已經離開了那塊土地,又是一個需要填補的洞。
若說異鄉生活多年有什麽遺憾的話,錯過這些年故鄉土地上流轉過的好文好歌,出現文化斷層,該是最為痛心疾首。恰恰這些東西是屬於錯過也不知道自己錯過了的一類,無形之中就同自己與生俱來的文化產生了隔閡。不過,所幸好文好歌是留了下來的,若有心,可以慢慢補上這些個大洞。
這首歌名叫《燈塔》,唱歌寫歌的少年是彭坦。於是找來了許多彭坦的歌,循環地聽,認識了這位才華橫溢的創作歌手和他曾經的達達樂隊。獨特清亮又帶磁性的聲音,激昂的曲調,青春泛濫的歌詞,惆悵中掩不住的陽光。我想我是愛上他了,確切地說,是愛上他的青春。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洋溢著不同風味的激素。不一樣的青春激素源於不同的成長環境。所謂代溝,大體是因我們常用自己的成長經驗去看待新鮮的事物和潮流。你的青春我不懂。。。
六零,七零後們的青春經曆了社會從禁錮到開放的驚愕,我們要甩開過去的貧乏,貪婪地吸取一切的撲麵而來的新鮮。我們的童年是純樸的,當我們突然看到外麵的色彩迎麵撲來,每個人都奔著最吸引自己眼球的東西去,毫無顧忌。
對八零後們來說,打他們一出生,這個世界就是富足的,非他莫屬的。饑餓貧乏苦難對他們或許隻是個傳說。他們見多識廣,不再輕易被謊言欺騙。成長中少有霧霾天氣,社會還沒有那麽不公,貧富差距還沒有那麽大,你家我家的房子還都差不多。他們的青春陽光燦爛,朝氣蓬勃,少了牢騷不羈,多了溫暖幸福。彭坦的歌應是代表七零末八零後一代的青春氣息吧,雖然他創建的達達樂隊是搖滾風,但聽他的歌不會憤世嫉俗,而是積極向上,充滿希望。
九零後的成長中怕是充滿了矛盾。他們所處的社會有奢華,也有貧困,有億萬富翁,也有失學兒童,出門不僅要看溫度雨雪,還要看霧霾指數,奧數題永遠做不完,爸爸媽媽永遠忙碌著。他們雖然大多不愁吃穿,可過早地見識了世界的醜陋。互聯網雖讓他們的世界變大,卻不留給他們的青春以遐想的空間,美麗與醜陋的故事不加遮掩地通過互聯網一覽無遺。他們似乎更加成熟,更加自我,更加明確自己的方向。前幾天,曾經大熱的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冠軍梁博終於在沉寂一年後出了原創專輯。聽這位九零後年輕人的歌,強烈地感受到他對自我的尋找和定位。過分急切了,在我聽來,青春可以放縱一下,彷徨一會兒,留些憧憬,留些期盼,不要那麽著急地往前奔。
五六年的時間於少年是三分之一的人生,其實是很值得一歎的。換個詞,比如說“我成熟了”,“我長大了”都好。從十幾歲到人生的終點,無數次, “我老了”這三個字都想脫口而出,但我們要忍住,千萬不要把它說出口。拒絕這樣的妥協,拒絕這樣的逃避,拒絕這樣的借口。
繼續喜歡著彭坦,又去搜他近期的作品,發現他早已不再是那個唱《燈塔》,《少年故事》,《南方》的少年彭坦,已經結了婚,蓄起了胡子,走了電子風。是啊,雖然他的作品於我是空檔,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可是時間並不會因為我的流連而停滯,彭坦和他那一代早就繼續前行了。感謝少年的你,你的歌,和你唱出的那個時代的青春。
讀懂你的青春,是理解你的開始。。。
收集了些彭坦的歌,尤喜歡《燈塔》,《Song F》,和不插電的 《Someday》:
音頻視頻來自網絡,僅供示意參考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