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巴赫,我覺得宗教隻是他音樂內涵表達的一發明。他的樂曲仔細聽,有種可以看到自己靈魂的感覺。

來源: jasondand 2013-12-17 11:30:0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12 bytes)
朗朗大概就是缺陷的這個。巴赫後來名聲大振也是因為被幾個大師貝多芬還有莫紮特給推崇。算是大師裏的大師。對於這些天才,成為大師也許容易,可是能成為大師裏的大師,確實不光是樂曲開創新風,更多的是給人靈魂產生共鳴。有的樂器可以看到別人的靈魂,可是一個作曲家如果能看到自己的靈魂,這樣的樂曲一定是金子了。巴赫時期那麽多宮廷樂師研究宗教音樂,為何就他的才被後人推崇,成為金子。

莫紮特未完成的安魂曲,大概也是看到自己的靈魂了。
另外,我也覺得跟一個人的閱曆有關。沒經曆人生的各種痛苦和快樂,作曲家很難在寫出情緒上可以感染人的樂曲,演奏家也是。巴赫好像生了近10個孩子,成年活下來的大概隻有一半。沒經曆被愛與愛,沒有經曆過愛情甜酸苦辣,人生得意與失意,是很難在音樂事業上達到最頂峰,即便他是個天才。

朗朗可以成為一個great pianist,但要成為one of the greatest,我覺得還差一些。

所有跟帖: 

typo:內涵表達的一方麵。 -jasondand- 給 jasondand 發送悄悄話 jasondand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17/2013 postreply 11:30:5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