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鋼 琴以來,各種各樣的鋼琴音樂作品隨之產生,真是浩如煙海難以數計。隨著社會發展步伐加快,人們生活日益豐富多采,鋼琴音樂作品表現的思想內容、音樂形象更 為複雜多樣,對鋼琴演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而推動了鋼琴演奏技藝的發展,同時也對現代鋼琴演奏訓練的內容與方法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一個人的樂想觀念是 要靠他的技巧能力來表達的,如果缺乏這種能力,縱使有偉大的思想,在樂器上卻不能用正確的觸感和音響來表現,則其思想、樂想也不能找出一條藝術的表現的道 路。
克列門蒂(1752—1831)是鋼琴彈奏法發展史上的一個巨大的裏程碑。
他 因曾和莫紮特在約瑟夫二世的宮廷中作鋼琴演奏比賽難分勝負而留下佳話。他以高超技術,機械般的均勻和速度,富於靈敏性的獨特演奏風格,而具有使維也納的聽 眾為之心情動蕩的魅力。他的彈琴特點是在演奏時一定不讓把手抬得很高,盡量縮小手的動作幅度。在他教學生的時候,總是讓學生在手背上放一個硬幣來彈琴,以 便使學生的彈奏隻限於手指的活動,如果硬幣從手上掉下來,他就說學生手形不對。他所著的《藝術津梁》至今仍是現代運指技法教學中的重要教本。
貝多芬(1770—1827)粗曠、豪放,有著驚人的奔騰的氣魄,他用嶄新的方法給鋼琴演奏帶來了新的風尚。
他彈奏時把手臂抬得很高,用很大的力度彈琴。但是貝多芬在教學生時卻不準學生使用他自己的彈奏方法,並教導學生不要把手抬到不必要的高度,相反強調要把手放在鍵盤上,用克列門蒂的方法彈連音,還向學生推薦克列門蒂的《鋼琴法教程》,說使用這本書學琴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
貝多芬的學生鋼琴家、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車爾尼(1791—1857)沿襲了從巴赫到貝多芬的傳統彈法,將手指力量的作用發展到頂峰,成為古典時期鋼琴觸鍵方法的代表。
他 從淺到深創作了各種類型的鋼琴演奏技術的練習曲,包括大量的訓練手指獨立性、關節的靈活、流利彈奏音階、琶音、三度、六度、八度、和弦等各種技巧的一係列 鋼琴練習曲,而與哈農(1820一—1900)《鋼琴練指法》等教材一直延用至今。車爾尼關於手指訓練內容之廣,技巧之艱深是不同一般的。紮實的手指的全 麵技巧來滿足彈奏古典時期作品對各種技巧之需要。車爾尼要求手指從高角度錘式擊鍵。這種高指式的觸鍵是當時的特點。要通過高抬指等大幅度的關節運動和肌肉 鍛煉,使各指獲得“功力”。這樣的訓練方法今天仍廣泛采用。車爾尼的訓練方法是以古典音樂的表現與技術要求為依據的,其主要特點可歸納為:
1.以高抬指及指尖扣擊式觸鍵為特點,作大幅度關節及肌肉動作,來練手指的力量和獨立性,使彈奏達到均勻、流暢。
2.以音階、琶音、三度、六度、八度及和弦等各種音型進行係列的彈奏技巧的訓練。
3.要求聲音均勻、飽滿、結實具顆粒性。
19世紀20年代前後,鋼琴性能的改進反過來又推動了音樂創作手法的發展,這使得鋼琴演奏上僅憑手指力量觸鍵的鋼琴演奏方法已不能符合新作品表現的要求。
肖邦、李斯特等人在鋼琴演奏中逐漸加入腕、臂部力量來增加觸鍵力度,豐富音色層次,使音樂表現力得以加強。鋼琴演奏技法由此發展到一個新階段。
浪 漫派時期是鋼琴藝術飛躍發展的黃金時代,這時期鋼琴作品的創作十分繁榮,這些創作中有大量密集的長大和弦、快速的連續八度、遠距離的分解和弦、精致華麗的 華彩段等,音量幅度從極弱到極強,音色、速度等變化層出不窮。豐富的和聲、寬闊的音域、多樣化的音型、強烈的戲劇性,推動了鋼琴演奏的發展,手臂力量的作 用大大地重要起來。在這個時期中優秀鋼琴家人才輩出,李斯特、肖邦是其代表。李斯特(1811一1886)不僅擁有超人的技巧,更有強勁的表現力,從而贏 得了“鋼琴之王”的頭銜。他演奏時,手高高地舉起發出激烈的琴聲,彈琴的技巧從手指發展到手腕、手臂、並一直運用整個上半身的力量。肖邦(1810— 1849)的演奏不象李斯特那樣豪放,音量也不那麽宏大,但聲音非常優美細致。他多愁善感,富有詩人氣質,故有“鋼琴詩人”之稱。他在教學生時,要求手 指、手和手腕互相配合運用,並要求所有的運動都必須柔軟放鬆,他獨特的“彈性速度”有著不可思議的效果。
總結
每個鋼琴家都有自己的彈奏特點和獨到的見解,都可以用他們自己的語言寫出一本厚厚的書來論述自己彈奏的理論。他們遵循的共同原則就是兩個字:“自然”。而 自然的形成都是需要一個不斷發展變化更新的過程,正確的彈奏方法是形成這一原則的必然條件。鋼琴的訓練方法有多種,高抬指和低觸鍵是其中最主要的訓練方法 之一。通過對鋼琴彈奏方法的研究,可以了解鋼琴彈奏方法的曆史發展狀況。鋼琴彈奏方法是伴隨著鋼琴這個樂器自身的進化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鋼琴作品彈奏技巧的 需要而發展的。在不同時期、不同的作曲家所彈奏的方法各不相同。因為它們的彈奏方法的不同,所以作品風格也不相同。我們了解了不同的鋼琴彈奏法,便可以幫 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不同時期、不同作曲家的作品風格,使我們在鋼琴演奏中對作品得以正確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