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歌劇,我是愛恨分明的,喜歡淳厚的男高音(Tenor), 對Andrea Bocelli詮釋的流行音樂更是愛不釋手。 但是電視上尖銳,炫麗的花腔女高音(Coloratura Soprano)卻讓我換上了"歌劇恐懼症", 因此對於倫敦皇家歌劇院從來都是敬而遠之(London Royal Opera House)。
2013年5月9日,莫紮特的《魔笛》(Mozart, the Magic Flute)在倫敦皇家歌劇院上演本季最後一場, 一個酷愛歌劇的朋友早早訂了票卻臨時有事, 不能成行,於是把我抓來做臨時替補隊員。 看在《魔笛》是莫紮特歌劇創作的登峰造極之作的份上,
上世紀九十年代,倫敦皇家歌劇院(Royal Opera House, London)經曆了重要擴建工程, 吞並了原來科芬園(Covent Garden)的鮮花市場, 建成了一個由鋼鐵和玻璃組城的大怪物-- Paul Hamlyn Hall, 像極了古舊的地鐵或火車站,哪裏和藝術沾得上邊,
Paul Hamlyn Hall內部有餐廳和酒吧。
今天沒有大餐, 這樣兩盤零食和兩杯酒(Canapes), 整場歌劇中,這張桌子是留給我們的, 中場時間可以回來休息。 一個晚上, 坐穿《魔笛》曆時三小時的演出和三道菜的大餐是很痛苦的事情。
《魔笛》( The Magic Flute, Die Zauberflöte)是德語版本, 我事先做足了功課,看了一遍台詞,
為了避免"歌劇恐懼症" 發作,我帶來了隔音耳塞, 用以防範花腔女高音(Coloratura Soprano)。 沒想到,與電視上完全不同, 這種高音域的炫技演唱在歌劇院裏聽起來卻是一種享受。 《魔笛》是莫紮特的代表作之一, 第二幕中的《仇恨的火焰(Der Hölle Rache)》是花腔女高音詠歎調史上數一數二的名曲, 最高音域達F6,對於歌手的高音區演唱技巧,換氣技巧,
扮演王子Tamino的男高音卻讓我比較失望,
歌劇既不像我想象中那末恐怖,也不像傳說中那末高雅,
《魔笛》( The Magic Flute, Die Zauberflöte)的故事情節是非常小兒科的童話,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