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為後人留下五部鋼琴協奏曲。其中這部第五鋼琴協奏曲最為著名。
這部被稱為皇帝鋼琴協奏曲, 表達了當時人們對這部奇偉壯觀的作品的高度評價
表明了這部作品高踞於協奏曲的群峰之冠。 (肖蕭特注)
第一樂章一開始, 龐大的管弦樂隊一聲和弦巨響, 決開了音樂大堤的缺口, 鋼琴奔瀉出滾騰的洪流。這段浩蕩宏大的序奏, 使協奏曲從一開始就產生了震懾人心的威力。。。
在貝多芬的這部皇帝鋼琴協奏曲中, 充滿史詩般的英雄氣質, 而溫柔的抒情,輕盈的絮語隻占次要地位。音樂中那種風暴呼嘯, 人馬突奔之勢, 包括壯美華麗的華彩樂段, 都讓人們感到了貝多芬所崇尚的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氣息。
貝多芬降E大調皇帝鋼琴協奏曲協奏曲是伴著炮火隆隆下完成的。當時正好拿破侖率領法軍攻打維也納,1809年 5月炮火開始落在維也納, 兩天內維也納就陷落了。貝多芬曾經描述當時的生活是「隻有炮聲、鼓聲及人生活中每一件悲慘的事情。」為了不讓這樣震耳欲聾的噪音加深自己耳聵的毛病, 貝多芬時常掩耳度日。就在這樣的環境下他開始構思動筆第五號鋼琴協奏曲。
讓這首鋼琴協奏曲擁有如此龐大氣勢的主要原因在於鋼琴, 而貝多芬膽敢把鋼琴寫得如此大氣也是因為當時鋼琴的改進。
全曲在1810年就完成了, 正式首演卻因為戰爭的緣故延到1812年, 由他的弟子徹爾尼擔任鋼琴獨奏。正如大部分貝多芬大膽獨創的樂曲, 這首曲子並未獲得普遍的喜愛。多半是因為曲子太長的緣故, 當時的聽眾恐怕還是無法接受長大的第一樂章, 而且據說當時徹爾尼的演出有問題, 他幾乎隻是在炫耀自己的技巧而已, 沒把這首曲子最動人的浪漫詩情表現出來。不過好曲子的鋒芒畢竟不會被掩蓋太久。這首氣派豪放、華麗盛大又兼具浪漫詩情的協奏曲終於還是獲得了世人普遍的喜愛。
在這個美好的周末裏, 再為大家特播這部堪稱史詩交響巨作, 貝多芬降E大調第五(皇帝)鋼琴協奏曲, 是由Daniel Barenboim 擔任鋼琴演奏, 由Philharmonia Orchestra 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協奏演出, Otto Klemperer指揮。和好朋友們一起聆聽這部充滿史詩般英雄氣質的交響樂章, 願我們的人生更加深邃而充實!(肖蕭 2012年8月17日)
貝多芬降E大調第五(皇帝)鋼琴協奏曲三樂章聯播
第一樂章,快板,降E大調,協奏風奏鳴曲式。Allegro
第二樂章,稍快一些的慢板,B大調,自由的變奏曲式Adagio
第三樂章,回旋曲,快板,降E大調,Rondo: Allegro
貝多芬降E大調第五(皇帝)鋼琴協奏曲的背景故事
1809年11月,貝多芬給出版商海爾特的信中說:“……我一連工作了幾個星期,但是,與其說我是朝著不朽的方向,倒不如說我是接近了死亡……”本來1809年是雄據古今鋼琴協奏曲之首的《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誕生的一年,但是,貝多芬卻罕見地說出頹喪的話。這一年,不論是對貝多芬或者是對奧地利,都是不平靜的一年。
貝多芬從35歲到40歲這5年之間,經曆了兩次殘酷的戰爭。那就是1805年和1809,奧地利兩次與拿破侖的軍隊作戰,兩次都是奧軍慘敗,維也納被拿破侖軍隊占領了。因為另一場戰爭與這一時期的貝多芬的創作活動有很大關係,所以,不妨稍微詳細回顧一下那時的經過。這一年,歐洲戰雲密布,拿破侖再度進軍奧地利邊境。但是,挑戰拿破侖的卻是奧國皇帝弗朗茲。因為當時拿破侖遭到西班牙各地民族主義者的反擊,陷於困境,弗朗茲認為有機可乘,就把奧軍派往巴伐利亞。但是,他完全估計錯了。拿破侖立即從西班牙撤回軍隊,沿多瑙河到達艾克穆爾,戰勝了奧軍。
那一天是1809年4月22日。拿破侖的攻勢有如破竹,不到兩個星期就躍馬維也納城外了。這時,要數維也納的貴族最為狼狽了。他們爭先恐後地逃出維也納。5月4日,皇後攜帶子女逃出,貝多芬的學生、也是他的最有力的讚助人魯道夫大公也一同逃走了。據說標題為“告別”的《降E大調第二十六號鋼琴奏鳴曲》就是貝多芬與魯道夫的惜別之作。雖然貝多芬眼看那些貴族們一個接一個地逃出維也納,但是,堅強的貝多芬卻決心不離開他曾居住的維也納一步。據說當時守衛維也納的有1萬6千名士兵,以及學生和1千名藝術家,還有市民和少數應征兵,由馬克西米裏安大公任總指揮。法軍在維也納城外擺下炮陣,要求奧軍立即投降。但是,馬克西米裏安大公拒絕投降。於是,5月11日夜晚打響了總攻擊,炮彈像雨點一般向維也納城裏飛來。當時,貝多芬原住在梅爾卡巴斯太,至此不得不逃到拉文施塔因大街他弟弟卡爾家去避難。有記載說他在地下室裏躲避炮擊,用枕頭掩住耳朵來防止大炮的震蕩。雖然這段記載顯得貝多芬的形象不夠雄偉高大,但是評論家認為他是為了保護僅存的微弱聽力才這樣做的。維也納遭受一天炮擊之後,總攻擊就結束了。拿破侖於5月13日得意揚揚地開進城裏。18天之後,5月31日,老海頓在維也納結束了77歲的一生。
《第五鋼琴協奏曲》是在這一年的2月至10月寫成的,那時拿破侖軍隊正在猛攻維也納。雖然法軍占領維也納恢複了和平;但是,戰爭的傷痕卻經久難愈。法軍士兵在街裏昂然闊步,商店貨物漲價,維也納變得難以維持生活了。貝多芬最煩惱的是由於戰後長期混亂,他再也不能如同往常的夏季那樣去維也納郊外了。維也納郊外的生活對他來說不僅僅是為了輕鬆的避暑和散心。而是對他的創作關係重大的實際問題。但是,這部《第五鋼琴協奏曲》居然誕生在拿破侖占領下的維也納的混亂之中,想起來的確太不尋常了。第二年2月,才在科隆特納特劇場的慈善事業演奏會上舉行。貝多芬親自擔任指揮,鋼琴獨奏由卡爾.車爾尼擔任。這位車爾尼就是那位編《鋼琴教材》的名家,他是貝多芬最有才能的弟子。前幾首鋼琴協奏曲都是由貝多芬自己彈奏鋼琴,在維也納舉行首演的。這部《第五鋼琴奏曲》卻因為他的聽力惡化,彈奏力下降而不能獨奏,令人為之淒然。但是,羅曼.羅蘭卻認為在這部作品裏“聽得到軍隊行進的聲音,而且音樂技巧本身就帶有英雄的性格”。
當然,它並不是描寫戰爭的音樂,貝多芬通過這首樂曲著力於漚歌人性。他在任何情況之下都以精神自由和人類解放為目標,在他的作品裏充滿了大膽的創新。他在一向被視為單純地表現名人技巧的鋼琴協奏曲裏加入了交響因素,進一步充實管弦樂的部分,創造了堪稱“鋼琴交響樂”的雄渾的境界。而且,到處都能發現他別開生麵。在《第四鋼琴協奏曲》裏他把第二和第三樂章連接起來;而且在第一樂章的開頭加上華彩樂段似的鋼琴獨奏樂句,把一向由演奏者即興演奏改為固定寫譜,以求統一。我們不要忘記,這首樂曲不僅內容充實,而且它的大膽的創作手法也是卓絕的。
那麽,是誰給這首協奏曲加上“皇帝”的標題的呢?如果讀者聯想到拿破侖,那就大錯而特錯了。雖然青年時期的貝多芬曾經非常尊敬那位比他年長一歲的科西嘉英雄;但是,當拿破侖在1804年坐上皇帝寶座的那一刹那,尊敬就變為厭惡了。有一點是很清楚的,“皇帝”這個標題並不是貝多芬寫上去的。那麽,為什麽加上這樣的標題呢?有兩種解釋:一是認為這首樂曲雄偉豪邁的內容足以與威風凜凜、睥睨天下的皇帝相比;另一個解釋則是在古今的鋼琴曲中,不論從規模或者從內容上,它都與皇帝的地位相稱。不論哪一種解釋,因為它是無標題音樂,欣賞時都不要拘泥在“皇帝”這個字眼兒上。在當時,有過這樣的傳說。法軍在維也納橫行霸道、飛揚跋扈,剛直不阿的貝多芬早就滿腔義忿。有一次,他終於忍無可忍,揮著拳頭向法軍軍官喊道:“我如果能夠像熟悉對位法那樣熟悉軍事,我非收拾你們不可!”“熟悉對位法……”這句話表現了他作為卓越的作曲家的自信。他在《第五鋼琴協奏曲》之前已經創作了4部鋼琴協奏曲、6部交響曲以及小提琴協奏曲等大作品,而且還發表了歌劇《菲岱裏奧》的初稿,已經奠定了作曲家的鞏固的地位。而且,鋼琴演奏冠軍的美譽,早已越過維也納邊境響徹全歐了。
如果閱讀貝多芬傳記,你就能看到在鋼琴比賽當中被他“打”得慘敗的許多鋼琴家們可憐的名字。阿貝.蓋利涅克,施太貝爾德,興梅爾以及其他人。蓋利涅克被貝多芬擊敗的第二天,對他的朋友說:“那個貝多芬簡直和魔鬼一樣,”。施太貝爾德敗得太慘,以後幹脆對貝多芬避而不見了。興梅爾比貝多芬年長5歲,他倆比賽即興演奏時,興梅爾用了很長時間才彈完,貝多芬不客氣地問道:“你什麽時候正式彈奏啊?”氣得興梅爾發昏,以後不和貝多芬說話。可以說在貝多芬的五首鋼琴協奏曲和早期、中期的鋼琴奏鳴曲裏都表現了這位卓越的鋼琴家的風采。這首《第五鋼琴協奏曲》於1811年5月在萊比錫由布萊德克普和海爾特出版社出版。雖然在前一年年底已提前有過演奏,但是,在維也納的首演卻延遲到1812年。
貝多芬降E大調第五(皇帝)鋼琴協奏曲分樂章賞析
第一樂章,快板,降E大調,協奏風奏鳴曲式。Allegro
全曲共分三個樂章,其中第二、三樂章連續演奏
主奏鋼琴即以花奏方式彈奏出分解和弦,進而引出了管弦樂部分演奏的樂章主題,非常簡潔而又華麗絢爛, 此處可以看出貝多芬的作曲手法之精致。
開始的時候,樂隊首先奏出一個強烈的和弦,鋼琴隨即以即興式的姿態奏出一串短小精乾流暢明亮的引子,具有貝多芬特有的剛毅的特質。之後,樂隊隨即奏出莊嚴而崇高的第一主題。這個主題雍容華麗,熱情奔放,盡現出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接著仍由樂隊奏出活潑的第二主題。這個主題樂觀自信,充滿歡樂。不久樂隊重複一次第一主題之後,又加入新的素材(第三主題)以帶引鋼琴進入。鋼琴進入之後,仍然捕捉第一主題並加以發展。鋼琴出神入化的演奏表現出溫柔優雅,寧靜安享,把呈示部的氣氛轉變為具有抒情性的特質,極富於感染力。以後樂隊又把各主題予以重複之後,便轉入展開部。展開部材料大多來自主副題,由於主副題非常適合展開,因此組織起來便順理成章,得心應手。展開部比呈示部活躍得多,在某些部分起到一些對比作用,但又沒有失去抒情的素質,顯得秀麗而完美。再現部基本上是呈示部的反複。由強烈的和弦和引子反複,然後由樂隊奏出第一主題和第二主題,氣氛仍是氣象萬千和充滿活力。但主副題作了一定程度的濃縮,使樂曲平添一些勻稱美。當樂隊重複第一主題之後,迎來了一段簡潔而精彩的華彩樂段。這個華彩樂段(從439小節到510小節)是貝多芬刻意按排的,並有如下的指示:"不是作為華彩演奏,該與下麵互相銜接。”表示這些小節必須遵循速度,華彩樂段的後8節,鋼琴以微弱輕巧的音調,引出和銜接樂隊的第二主題,輕盈巧妙、高雅歡樂。繼而樂隊又重複一次第一主題和第三主題,情緒漸趨激烈,最後在熱潮澎湃的氣氛中結束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稍快一些的慢板,B大調,自由的變奏曲式Adagio
和傳統的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一樣,本樂章同為優美的徐緩樂章。樂章的主題似牧歌般悠揚、恬靜,經過管弦樂部分對主題的充分演繹之後,主奏鋼琴像編入萬千光彩的綿綿音樂一般,持續奏出這一祈禱性的、淳淨恬美的主題。
第二樂章是一首抒情曲。單純簡潔,樸素無華,比第一樂章簡短得多。第一樂章共長578小節,而第二樂章隻有82小節。短小精乾,富於抒情性。隱伏於第一樂章的寧靜和諧的情調,至此發揮得淋漓盡致。開始時純弦樂部分以柔弱的音調奏出虔誠莊嚴的第一段主題,洗煉而情深,仿佛超脫的心靈,達於淨化的境界。第一主題終止之後,鋼琴馬上接入第二主題,並以精煉的手法予以發展。這個主題柔情似水,如夢似歌,充滿幻想性,使人陶醉於美的遐想。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反複,現在不再是第一段純弦樂部奏出,而呈以鋼琴作出的簡單和弦作修飾,使曲調更加抒情優美。第二樂章的結尾,把第三樂章開頭第一小節的旋律巧妙地用鋼琴作小節輕柔的裝飾演奏,不間斷地帶入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回旋曲,快板,降E大調,Rondo: Allegro
在第二樂章逐漸減弱之時, 主奏鋼琴就開始反複輕輕提示出第三樂章的主題,突然主奏鋼琴以爆發般地,以無比猛烈的威力奏出輝煌的主題,標誌著全曲進入了第三樂章。旋即由管弦樂對這一主題予以反複。主奏鋼琴繼而導出曲折的新主題,交響曲和協奏曲交相輝映,手法精致絕倫,充分反映出貝多芬超人的寫作技巧。樂章結尾時速度再度轉快,作最後衝刺的主奏鋼琴猛然躍起,最後由管弦樂部分強而有力地結束全曲。
第三樂章是歡樂的、灑脫的,它把熱情奔放和華麗溫柔結合在一起。那些具有民間舞曲特點的節奏和萬眾歡騰的場麵,由獨奏樂器和樂隊交替奏出,獨奏部分不少精彩音型,美妙無比。第一主題首先由鋼琴奏出,樂隊隨即重複第一主題,並加以發展。第二主題是一個具有圓舞曲風格的旋律,顯露出載歌載舞的情調,鋼琴有機地予以展開,既熱烈,又灑脫。其後,鋼琴和樂隊交替反複第一和第二主題,特別是第一主題,曾作多次的反複,歡樂氣氛達於頂點,鋼琴獨奏部分精湛細膩的展開,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惹人喜愛。在樂章的末尾有十小節定音鼓和鋼琴獨奏的片段,手法頗為別致。然後,鋼琴和樂隊以雷霆萬鈞之勢,把歡樂推向高潮結束全曲。
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在鋼琴協奏曲中, 或許出了更多首氣勢上比這首更大、技巧更難的協奏曲, 但是它的地位永遠不會被搖撼。時至今日, 這首皇帝鋼琴協奏曲已經成了各大鋼琴協奏曲目中,最重要, 也最為人喜愛的一首。它不但開創了許多浪漫派協奏曲語匯, 也為古典樂派的協奏曲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XIAO根據網絡編輯)
和您一起聆聽永恒的古典樂章, 願我們的人生更加深邃而充實!
感謝來自您的點擊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