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一個網站,是下麵這樣特定形式展示博客文章的。一定要有音樂,並且目錄是按音樂分類的。裏麵很多寫手,風格多異,奇文不鮮。你可以按音樂配文,也可以按文章配樂。音樂質量也不錯。不過是原始音量,聽讀時,要把它調小些。
如果說,我們這裏是音畫走廊,那裏就是文音街坊,各有情趣,感受不同,而音樂,始終纏繞著聆聽的思緒,觸動著心靈。。。
一個和尚的自白
![s1410077](http://kxt.fm/wp-content/uploads/2012/05/s1410077.jpg)
表演:Karunesh
專輯:Zen Breakfast
發行時間:2001
出版:Real Music
白駒過隙,時光掠影。半年前, 我還是一名在校大學生,現在, 卻在鬆江大學城十裏外, 一個小廟皈依了佛門。
學校裏, 太天真,社會上, 太複雜,自己學業受困,又感情受挫,備受打擊。加上平時就喜歡看點經書,覺得這上麵說的倒也實在,多一物就多一心,少一物便少一念。佛是不分是非不分喜悲的,見有緣的, 教他度化,見無緣的,教他輪回。都說佛法不二,可是我卻二了,迷茫了,就遁了這空門。
一個叫空舟的和尚,收下了我,老方丈說,我師傅度不了人,也難自度,所以才賜名空舟,由他自橫,挺帥氣的一個法號。不過近來,和尚也喜歡走小清新路線,類似的法號也就逐漸多了起來,小眾變成大眾,感覺就像變了味。據說, 現在還有尼姑叫安妮叫薇安的,讓人聽著總是慎得慌。
這真的是一座偏僻的小廟,平常也沒什麽香火,每天, 隻是偶爾會來幾對大學生情侶,善男信女般地問問姻緣,配配星座,求求簽。順手拍下幾張破廟照,便幸福地向小旅館奔去。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些東西,或許真的早已冥冥注定,信則有不信則無。
空舟師傅給我起了法號“除塵”,取的是除卻紅塵之意,並且讓我負責打掃寺院,我才發現,原來除塵是這麽個意思。我還有兩個師兄,一個叫了塵,一個叫去塵,在我來之前,都是負責打掃寺院的。可是紅塵萬丈,又怎是你我能夠除卻的,半年來,我每天都希望盡快來個師弟,可以叫吸塵,無奈紅塵滾滾,你我皆逃不過被俗事所累的命運。
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這話講的多風騷,簡直無懈可擊,一點漏洞都沒有。剛測漏了一點點,又瞬間給堵上,吸幹了。要是我早點知道這些佛法,一定和前女友說喜歡你,非喜歡你,是名喜歡你。真的不知道喜歡你什麽,如果確定知道喜歡你什麽,就是不夠喜歡你。正是因為不確定喜歡你什麽,所以才是這樣喜歡著你,這還不把姑娘哄得花枝亂顫,梨花帶雨的。
可是回頭想想,即便如此又怎樣呢,人生如此,非枯非榮,非假非空。不管是孤城萬仞山,還是溪山千古秀,漫漫人生路,總會錯幾步。難免少不了臨別時的抱拳,少不了那一句後會有期,可我們都清楚,那往往就是後會無期。
我也自知執念太重,入廟的決心不明,又沒定期寫思想匯報。思想這東西最是玄妙,有的時候看一看蒼生,就體會了生命之機,有的時候,什麽都不稍去想,隻自覺心安,東南西北便都好。幡隨風動,人隨心動,究其人的一生,都在辯證的看問題,思想的矛,去戳思想的盾,再換更鋒利的矛,換更堅固的盾,繼續戳,不停地戳。
很多時候,我們就在這矛盾的枝枝蔓蔓中,迷失了方向。這個世界,就像棵倒長的大樹,下麵是無數個分叉的入口,頂上是一個相同的根,根上坐的便是心中的佛。又或者,世界是兩棵長在一起的樹,枝蔓相連,分叉相通,底下和頂上的根,都坐著心中的佛,本來是佛,盡頭也是佛。我們在追尋盡頭佛的時候,卻不知,已經硬生生地離本來佛,愈來愈遠。
我們在枝蔓中迷失,不知道要做什麽,為自己做的一切,終會煙消雲散,為別人做的一切,即使身形幻滅也會不朽。不能再想了,要是我突然頓悟,立地成佛,豈不自尋煩惱,還是在小寺廟當我的小和尚吧。聽說現在去大寺廟出家,還要有畢業證,英語證,計算機證……就差結婚證了,這遠比不上敲我的木魚,念我的經來的實在。
馬上又要到考大學英語四六級的日子了,近日, 廟裏的香火突然又旺了起來,其實,放下真的很容易,可是,做起來卻那麽的難,誠然一念天堂,一念地獄,說的就是這個理。多少求索者,以為自己由迷到悟,其實,放下了又何所謂迷,何所謂悟?
一個木魚輕輕敲,敲一聲木魚,斷一絲塵念;一串念珠慢慢數,數一個念珠,剝落一個念頭。念珠數盡,重頭再來。。。。。。
PS: 為了迎合音樂,對原文加了若幹逗號。(配樂文章句子不宜太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