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edictine monastery of Benediktbeuern, Bavaria
Orff - Carmina Burana - In Trutina - Anna Korondi
簡介1:
“卡爾米納·布拉那(Carmina Burana)”是中世紀最著名的世俗歌曲作品集,這是一部用拉丁文、古德語和古法語所寫的詩篇的手抄本,年代在十二和十三世紀之間。這一手抄本於1803年在巴伐利亞的博伊倫地區的本尼迪克特社團修道院被發現,後被其編輯者J.H.施梅勒稱為“卡爾米納·布拉那”,——“卡爾米納(Carmina)”在拉丁語中是“歌唱”和“吟誦”的意思,二十世紀作曲家奧爾夫(Orff,1895-1982)創作的康塔塔《博伊倫之歌》就是取材於這一手抄本。“卡爾米納·布拉那”中有兩百多首作品,從主題來看包括:表現縱欲情欲的愛情歌曲、表現暴食狂飲和賭博的諧謔歌曲、關於道德諷刺現實的歌曲、流浪學者的韻律詩(Goluard:十二至十三世紀創作拉丁文諷刺詩、過著樂天生活並到處吟唱的流浪學者)和宗教劇等
這些歌曲很多都有很簡單的伴奏,一首題目叫做《破曉時分》的短歌,歌詞是這樣的:
破曉時分,一個鄉下女孩
離開家
趕著羊群,背著柴枝,
帶著新鮮的羊毛去紡線。
她的羊群很小
隻有一隻綿羊,一頭驢,
一頭奶牛和一頭小公牛,
一隻公山羊和一隻雌山羊。
她看到一個學生
站在綠色的草地上,
“你正在幹什麽,博學的學者?
快來與我玩耍。”
從歌詞我們不難看出,這是一首很有挑逗意味的愛情歌曲,世俗味道十足,是非常典型的中世紀世俗歌曲。
《布蘭之歌》主要符號象征之一為“幸運之輪”,它與幽暗的“命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它包括三個場景Acts:
Act I : 人類在春季蘇醒 Primo vere, Uf dem Anger;
ActII: 得到了大自然的饋贈 In taberna;
Act III: 在美酒與愛情中到達終極, Cour d'amour und Blanziflor et Helena;
**************************
簡介2 《布蘭之歌》
卡爾奧夫(Carl Orff)的音樂可以與世界每一個角落孤獨的心靈共鳴。
整個過程非常宿命,600年的時間長河, 就在那一瞬間被堅定的穿透 了。
在慕尼黑南部阿爾卑斯山穀中的小鎮貝內迪克特博依倫,有一所始建於740年的古老的修道院;由於偏僻而隱秘,很少受到戰亂和其他天災人禍的破壞。19世紀初,考古學家在這所修道院中發現了大量用拉丁文、古德語、古法語寫成的中世紀詩歌手抄本。這些手抄本的年代是1280年,詩成於何時?也許更早。
這本詩等了很多年,如果按1937年首演來算最少等了657年。它是一部詩集——在一個修道院中的手抄本。這個“手抄本”的概念,跟《紅樓夢》當年手抄本的概念有點像——按《牛津音樂辭典》的文字是“其性質為放浪於飲酒、女人及愛情的學生歌曲。”這些詩歌顯然出自神職人員和落魄文人及流浪學生的手筆,其中蘊含的放蕩不羈的精神和對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的讚美以及對封建社會的無情嘲諷都令人驚訝。這種包含情欲的詩歌內容出現在以基督教文化為中心的中世紀,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而這些詩歌的不知名的作者又都是僧侶等教會人物這個特點更讓人震驚。於是它被後人成為“中世紀的拉丁抒情詩”。當然,這部詩集所寫的飲酒、女人、愛情是六百年前的飲酒、女人、愛情。它很本質,幾乎不是現代人感受的那種飲酒與女人,沒有那麽不堪。
這本詩集隱藏了六個世紀,在某塊粗布包裏、在潮濕的褥子底下,或在塵封的教義卷宗堆裏,等了六個世紀。直到卡爾·奧爾夫(Carl Orff)坐下來時,它才知道一對音樂的翅膀要帶它飛向世俗了。
這樣一位音樂家,當他第一次讀到這本詩集,就立即被其中感人至深的力量所震動和吸引,尤其是卷首的那首“命運之輪”更是給了他極大的迪,使他馬上產生了以這些詩歌來創作一部音樂作品的念頭。他從詩集經過仔細斟酌,選出了最具世俗情感的24首,將這些原本毫無邏輯關聯成一體的詩歌安排成 3部分,即讚美大自然的第一部分《春天》, 歌唱蕩不羈生活的第二部分《在酒館裏》和頌揚愛情的第三部分《優雅之愛》
,再加上作為首尾貫穿的《命運,世界的女王》,恰好形成了《布蘭之歌》的整體。奧爾夫將他的這部作品標為“為獨唱者、合唱隊、器樂伴奏魔幻布景而作的世俗歌曲”,並將其稱為“情景康塔塔(cantata,大合,mucho 注)”,要求以舞台作品的方式演出;其龐大的編製中包括了女高音、男高音和男中音獨唱,含有一個小合唱隊和童聲合唱的大型合唱隊,有兩架鋼琴和一組五花八門的打擊樂器在內的大型管弦樂。在實際演出時,還常常伴以布景和醜角的舞蹈場麵。
在《布蘭之歌》中,奧爾夫顯示出了高度個人化的創作特征及匠心獨具的寫作手段。他運用了非常簡單的手法,隻是以單純的旋律和有力的節奏貫穿始終,而將對位和音樂主體的發展等複雜的方式棄之不用。作品音樂中的簡潔和精製給人印象頗為深刻,聲樂部分隻使用同度、八度、三度或五度,音調簡單而通俗易懂,奧爾夫甚至摒棄了變奏的原則,常以單一而毫無變化的重複取而代之,調性色彩也非常鮮明,避免了複雜的和弦,隻有少數時候出現了轉調。作品的旋律語言包羅較廣,從單旋律歌曲、民間歌曲到弗拉明戈(Flamingo,一種西班牙舞曲,mucho注)歌曲和浪漫歌劇,體現了多姿多彩的麵貌。在音樂創作手法日趨繁複的本世紀30年代,使用這樣避繁就簡的寫作方式可謂獨樹一幟,這與作品題材中古老而單純的精神要素分不開;作曲家試圖用這種返樸歸真的音樂來再現幾百年前的詩歌所蘊含的思想內容,用強烈的節奏和優美的旋律顯示出古老詩文的韻律,造成強烈的效果。
我們不能說奧爾夫準確地再現了13世紀的什麽, 13世紀什麽樣沒有時間通道可以把它全部運載回來。但一部古老的詩歌在奧爾夫的音樂裏確實得到了重生,這是建立在音樂家想象力和創造力上的重生。有想象就有了過去,過去無法印證,也無須印證。
(以下轉自 蝸人部落 論壇 )
《布蘭詩歌》(Carmina Burana)是一部十三世紀的神秘詩稿,它深藏在巴伐利亞修道院內多少世紀不為人知,一旦被公之於眾後震驚世人,它是目前所知的保存最為完整的也最具藝術價值的中世紀詩歌。仿佛它來自天國,而非人間產品。
二十世紀德國作曲家卡爾•奧爾夫(Carl Orff 1895—1982)長期生活在巴伐利亞,他從這部詩稿中選取25首詩歌,譜成這部《布蘭詩歌》,分“春天”、“酒”、“愛”三個主題。
序詩部分壯美凝重,作曲家仿佛企圖借助吟唱與諦聽來建立起一座神廟;正歌的第一部分“春天”,輕快、明亮中蘊涵著悠遠,合唱男女聲部交替呈現宛如時序中的晝夜變化;第二部分“酒館”則是一片世俗景象,唱腔中運用優伶式的假聲與轉調,有如在描繪一個假麵聚會的場景中人們醉生夢死的世態;但奇怪地是,歡騰的場麵似有幽靈掠過的陰冷;第三部分“愛”中,有著對愛的渴望的宣泄和對愛的憂傷的讚美,以及對情欲的質樸的歌唱,其中,女聲吟唱“In truitina”(In the balance)華美而淒豔,已經成為演唱會中的經典保留曲目。
作曲家卡爾•奧爾夫在繼承古典作曲法基礎上加入新式旋律,他在“表現主義”的影響下運用了新原始主義元素,節奏上加重打擊樂成分,使《布蘭詩歌》將中世紀的遊吟與現代歌詠結合得非常完美。
《布蘭詩歌》充滿了令人驚奇的成分和戲劇性,它大開大闔,既有雄壯的呐喊,又有委婉的詠歎,猶如洶湧的急流撞向岩石發出澎湃的聲響,又如潺潺小溪蜿蜒地流向柔軟的草灘。樂隊與唱詠交相輝映;令人震撼的打擊樂像是命運的召喚,有著強烈的扣擊靈魂的效果。《布蘭詩歌》是一曲對生命的讚歌,似乎有神的目光在暗中注視。它在三個主題引導下微妙地涉及了“信仰”、“死亡”等動機,調性既有著世俗的歡樂成分,又有著史詩般的恢弘氣勢。其中所隱含的真正的動機,則是對短暫人生的垂憐、惋惜和哀歎。借用裏爾克的詩句來描繪這部作品就是:“真正的憐憫之神,他來時威風凜凜,光芒/耀眼地向周圍傳播,跟諸神一樣。/比吹著安穩的大船的風更強。”
其中最膾炙人口的是第一節(亦是最後一節):噢, 命運女神(O Fortuna)。Fortuna的原本意思指“運氣女神”,但多數中文版都譯成“命運女神”,以加強語氣,聽起來“怨氣”更重。 中文譯文是這樣:
噢, 命運女神,
(妳)像月亮一樣,
不斷改變
永遠漸盈漸缺,
可恨的生命,
先打壓你,
後安撫你,
像奇妙一樣,
貧困,
權力,
都像冰溶化。
恐怖和空虛的命運,
妳是旋轉得令人頭昏腦脹的車輪!
妳是陰險的!
幸福是失敗的,
也永遠消失於無形,
被妳藏於影中!
被妳遮蔽!
我也被妳折磨!
兜兜轉轉後,
我都將一切都交付妳的惡毒!
命運對抗著我!
我的體格,
我的人格,
我被妳驅使著!
被妳壓製著!
永遠被妳奴役著!
在這小時,
無需延遲,
把弦扯掉,
因為命運正打擊弄弦人,
每一個人都跟我一起哭吧!
《布蘭詩歌》也是約在1230年在德國所寫的詩歌集,共有超過一千首詩和歌曲。相傳是卡爾·奧夫的“布蘭詩歌”歌劇的藍本, 但奧夫並無用其曲譜。
歌詞
(拉丁文) (英譯文)
O Fortuna O Fortune,
velut luna like the moon
statu variabilis, you are changeable,
semper crescis ever waxing
aut decrescis; and waning;
vita detestabilis hateful life
nunc obdurat first oppresses
et tunc curat and then soothes
ludo mentis aciem, as fancy takes it;
egestatem, poverty
potestatem and power
dissolvit ut glaciem. it melts them like ice.
Sors immanis Fate - monstrous
et inanis, and empty,
rota tu volubilis, you whirling wheel,
status malus, you are malevolent,
vana salus well-being is vain
semper dissolubilis, and always fades to nothing,
obumbrata shadowed
et velata and veiled
michi quoque niteris; you plague me too;
nunc per ludum now through the game
dorsum nudum I bring my bare back
fero tui sceleris. to your villainy.
Sors salutis Fate is against me
et virtutis in health
michi nunc contraria, and virtue,
est affectus driven on
et defectus and weighted down,
semper in angaria. always enslaved.
Hac in hora So at this hour
sine mora without delay
corde pulsum tangite; pluck the vibrating strings;
quod per sortem since Fate
sternit fortem, strikes down the string man,
mecum omnes plangite! everyone weep with me!
中文譯詞:
命運女神(*也有譯為〈幸運之輪〉的)
1
噢,命運,變幻無常
就象月亮
有時滿月,有時殘缺
可恨的人生啊
先是坎坷,後又平順
象被命運玩弄於股掌之上
不論貧窮或權貴
終究會象冰塊般溶解消逝
荒誕虛空的命運
你這運轉不停的巨輪
既惡毒又殘酷
人生的幸福美滿,轉眼成空
你躲藏在陰影和遮掩之中
給我煎熬和折磨,我現在隻好賭賭運氣
赤手空拳向你討個公道
命運乖違,和我作對
健康與德性,非我所有
沮喪與挫敗,奴役我心
在此時刻,請勿遲疑
立即撥動令人心悸的琴弦
因為命運已經擊敗強者
所有人隻能與我一起飲泣
歌劇:《Carmina Burana》(《布蘭之歌》)
1803年,一本包括有200首中世紀詩歌與音樂作品的手稿在位於德國南部的巴伐利亞的一所修道院中被發現,手稿是用拉丁文撰寫。1847年,一位巴伐利亞學者以《布蘭之歌》為名對手稿進行了精心的編輯整理。卡爾奧夫(Carl Orff)在自己42歲時便開始為《布蘭之歌》譜曲,並且還把其中大量的詩作融入進《Happening》中,這是無論對於獨唱者還是合唱團都堪稱一首經典歌曲。無疑,《布蘭之歌》更象征著一種信仰與圖騰。
http://music.douban.com/review/1098210/
/>
/>
/>
/>
/>
/>
/>
Song List:
Fortuna Imperatrix Mundi
1. O Fortuna
2. Fortune plango vulnera
I -- Primo vere
3. Veris leta facies
4. Omnia sol temperat
5. Ecce gratum
Uf dem Anger
6. Tanz
7. Floret silva
8. Chramer, gip die varwe mir
9. a) Reie
9. b) Swaz hie gat umbe
9. c) Chume, chum, geselle min
9. d) Swaz hie gat umbe
10. Were diu werlt alle min
II -- In Taberna
11. Estuans interius
12. Olim lacus colueram
13. Ego sum abbas
14. In taberna quando sumus
III -- Cour d'amours
15. Amor volat undique
16. Dies, nox et omnia
17. Stetit puella
18. Circa mea pectora
19. Si puer cum puellula
20. Veni, veni, venias
21. In trutina
22. Tempus est iocundum
23. Dulcissime
Blanziflor et Helena
24. Ave formosissima
Fortuna Imperatrix Mundi
25. O Fortuna (reprise)
/>
Carmina Burana by Carl Orff , Jean Pierre Ponnelle (1975)
Cantata: Carmina Burana
"Canciones de Beuern" (Codex Buranus)
Música: Carl Orff
Texto: Manuscrito anónimo encontrado en el
monasterio bávaro de Benediktbeuern
Estreno: el 8 de junio de 1937 en la Alte Oper de
Fráncfort del Meno
In trutina
(Entre los dos)
Parte 3ª III "Cour d'amours" Número 21
Soprano...Lucia Popp
Director de Orquesta..........Kurt Eichhorn
Pelicula dirigida por...........Jean Pierre Ponnelle
Chor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s
Tölzer Knabenchor
Münchner Rundfunkorchester
Bavaria Film GmbH, Munich, 1975
CARL ORFF - CARMINA BURANA - Seiji Ozawa 小征澤爾指揮/>
Carmina Burana》《布蘭之歌》的《O Fortuna》《噢,命運女神》這是一部傳世經典作品,由著名德國作曲家卡爾·奧夫(Carl Orff,1895.7.10-1982.3.29)譜寫。 其中的第一段和最後一段“O Fortuna”。這段旋律實在太有名了,無數的影視作品都曾借用到這段音樂。
介紹: Carmina burana又名: 奧爾夫《卡爾米納·布拉那》或名《博伊倫之歌》或《布蘭詩歌》。《布蘭詩歌》是一部十三世紀的神秘詩稿,它深藏在巴伐利亞修道院內多少世紀不為人知,一旦被公之於眾後震驚世人,它是目前所知的保存最為完整的也最具藝術價值的中世紀詩歌。
創作: 作曲家奧爾夫在1935年讀到《布蘭詩歌》時,受到極大震動,他以粗獷有力、熱情奔放的音樂賦予這部奇異的詩篇以新的、永恒的生命。奧爾夫的《布蘭詩歌》於1936年完成,它的整個標題是《布蘭詩歌,為獨唱、合唱創作並伴有器樂及奇妙舞台場景的世俗歌曲》。是一部宏大的“情景康塔塔”,其龐大的編製中包括了女高音、男高音和男中音獨唱,含有一個小合唱隊和童聲合唱的大型合唱隊,有兩架鋼琴和一組五花八門的打擊樂器在內的大型管弦樂。這部宏偉作品於1937年6月8日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演。它將人們帶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它的神奇的音樂以不可思議的力量喚醒了人性中歡樂的衝動。該作從問世和留下錄音以來,就一直成為最富感染力刺激性的經典合唱作品。它也是檢驗指揮、樂隊和歌唱家實力和配合能力的重要教材。
二十世紀德國作曲家卡爾.奧爾夫(Carl Orff 1895—1982)長期生活在巴伐利亞,他從這部詩稿中選取25首詩歌,譜成這部《布蘭詩歌》,分“春天”、“酒”、“愛”三個主題。
序詩部分壯美凝重,作曲家仿佛企圖借助吟唱與諦聽來建立起一座神廟;正歌的第一部分“春天”,輕快、明亮中蘊涵著悠遠,合唱男女聲部交替呈現宛如時序中的晝夜變化;第二部分“酒館”則是一片世俗景象,唱腔中運用優伶式的假聲與轉調,有如在描繪一個假麵聚 會的場景中人們醉生夢死的世態;但奇怪地是,歡騰的場麵似有幽靈掠過的陰冷;第三部分“愛”中,有著對愛的渴望的宣泄和對愛的憂傷的讚美,以及對情欲的質樸的歌唱,其中,女聲吟唱“In truitina”(In the balance)華美而淒豔,已經成為演唱會中的經典保留曲目。
作曲家卡爾.奧爾夫在繼承古典作曲法基礎上加入新式旋律,他在“表現主義”的影響下運用了新原始主義元素,節奏上加重打擊樂成分,使《布蘭詩歌》將中世紀的遊吟與現代歌詠結合得非常完美。
《布蘭詩歌》充滿了令人驚奇的成分和戲劇性,它大開大闔,既有雄壯的呐喊,又有委婉的詠歎,猶如洶湧的急流撞向岩石發出澎湃的聲響,又如潺潺小溪蜿蜒地流向柔軟的草灘。樂隊與唱詠交相輝映;令人震撼的打擊樂像是命運的召喚,有著強烈的扣擊靈魂的效果。《布蘭詩歌》是一曲對生命的讚歌,似乎有神的目光在暗中注視。它在三個主題引導下微妙地涉及了“信仰”、“死亡”等動機,調性既有著世俗的歡樂成分,又有著史詩般的恢弘氣勢。其中所隱含的真正的動機,則是對短暫人生的垂憐、惋惜和哀歎。借用裏爾克的詩句來描繪這部作品就是:“真正的憐憫之神,他來時威風凜凜,光芒/耀眼地向周圍傳播,跟諸神一樣。比吹著安穩的大船的風更強。”
第一幕:春天
1.合唱《命運,世界的女王》
2.合唱《命運打擊的創傷》
3.小合唱《明媚溫和的太陽》
4.男中音《明媚溫和的太陽》
5.合唱《春,聖潔的》
6.舞蹈
7.合唱和女聲合唱《樹林發綠了》
8.女聲合唱與合唱《雜貨商,給我胭脂》
9.輪舞合唱《來這兒輪舞》
10.合唱《即使整個世界是我的》
第二幕:旅店裏
11.男中音《我心中似火燃燒》
12.烤鵝之歌
13.男中音和男聲合唱《我是修道院院長》
14. 男聲合唱《當我們坐在酒店裏》
第三幕:愛之宮殿
15.童聲合唱與女高音獨唱《愛情到處飛揚》
16.男中音獨唱《白天,黑暗與一切》
17.女高音獨唱《那兒有一位姑娘》
18.男中音獨唱與合唱《在我的心中》
19.男高音三、男中音一、男低音二:《當少年與姑娘》
20.雙聲部合唱:《來,來,來》
21.女高音獨唱:《我心中猶豫不決》
22.女高音,男中音與童聲合唱《這時辰多可愛》
23.女高音獨唱:《最甜蜜的人》
24.合唱《祝福你,最美好的人》
25.合唱《命運,世界的女王》
http://zone.haiguinet.com/chairwolf/zone_article.php?p=120058
Wiki:
Carmina Burana ( /ˈkɑrmɨnə bʊˈrɑːnə/), Latin for "Songs from Beuern" (short for: Benediktbeuern), is the name given to a manuscript of 254[1] poems and dramatic texts mostly from the 11th or 12th century, although some are from the 13th century. The pieces were written principally in Medieval Latin; a few in Middle High German, and some with traces of Old French or Provençal. Some are macaronic, a mixture of Latin and German or French vernacular.
They were written by students and clergy when the Latin idiom was the lingua franca across Italy and western Europe for travelling scholars, universities and theologians. Most of the poems and songs appear to be the work of Goliards, clergy (mostly students) who set up and satirized the Catholic Church. The collection preserves the works of a number of poets, including Peter of Blois, Walter of Châtillon and an anonymous poet, referred to as the Archpoet.
The collection was found in 1803 in the Benedictine monastery of Benediktbeuern, Bavaria, and is now housed in the Bavarian State Library in Munich. Along with the Carmina Cantabrigiensia, the Carmina Burana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llection of Goliard and vagabond songs.
The manuscripts reflect an "international" European movement, with songs originating from Occitania, France, England, Scotland, Aragon, Castile and the Holy Roman Empire.[2]
Twenty-four poems in Carmina Burana were set to music by Carl Orff in 1936; Orff's composition quickly became a staple piece of the classical music repertoire.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movement, "O Fortuna", has been used in countless films and has become a symbol of the "epic" song in popular culture. Carmina Burana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pieces of music ever written.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