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腔女高音技巧和水平如何,還得聽她們唱這首歌:
(以下文字內容來自維基百科):
《夜後的詠歎調》又名《複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燒》,是歌劇《魔笛》中的經典名曲。《魔笛》是莫紮特晚期創作的一部集古典歌劇之精華的精品。劇中各個角色的音樂生動優美並富有特色,各異的形象風格巧妙地組合成一個整體,充滿神奇的光彩和聖潔的藝術感染力。
故事發生在古代埃及,伊希斯及俄賽裏斯神殿的附近。塔米諾王子(男高音)在森林中戲劇性的來到了夜後(花腔女高音)的王國。他看到了夜後的女兒帕米娜(女高音)的畫像並愛上了她。夜後要求塔米諾在三個小神的陪伴下前往薩拉斯特羅(男低音)的寺院救出被搶走的帕米娜。王子經過一番不尋常的磨難找到了帕米娜,倆人又共同經受了保持沉默和水與火的考驗取得了勝禮黑暗被摧毀,在金色的殿堂裏,人們歡呼,感激光明之力,歌頌神聖的愛情。 《複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燒》出自歌劇第二幕第八場。夜後交給女兒帕米娜一把匕首,命令她殺死薩拉斯特羅。詠歎調開始就充滿力量,飽滿而堅定的F大調主題從a起音,兩小節後逐漸轉入高音區,連續緊張的上行旋律與跳進形成激烈亢奮的情緒基調,反複擴充強調著一個主題:複仇。第24小節至32小節以及第35小節至43小節音樂巧妙的發展為華麗的精彩花腔樂句,彈性的同音反複和分解音型在高音區環繞,體現花腔女高音的音域廣闊和靈巧的聲音特色。第一段在第47小節強拍處以F大調主音結束樂隊緊附音階式排列的一串急促的十六分音符(47—51小節)以有力的和聲支架充分肯定了調性和主題之後由振音引入詠歎調的第二段。在這一段裏,夜後命令女兒必須完成複仇使命?否則絕無母女之情。旋律更具有動力感,主要表現為八度大跳,長、短樂句相結合等等方麵。花腔部分有了較大的變化,首先是三連音音組連續不斷的樂句,隨後又由樂隊奏出一短小跳動音型,歌聲隨之模仿,產生器樂與人聲交融的整體魅力。從另外一方麵來看,第二段音樂調性功能變化對音樂發展起了明顯的作用,推動了旋律的流向產生新異感和較強烈的對比度。而樂隊的伴奏織體與節奏型也更加多樣化,突出和聲功能,有效地烘托了氣氛。 這首詠歎調為F大調,4/4拍,較快的速度,音域在f—f之間。音樂的華麗與力度非比尋常,是花腔女高音聲部技巧與表現力高水平的體現,被視為這一聲部在歌劇曲目中難度最高之列。據“西洋歌劇故事全集”(張洪島編譯)一書介紹:“莫紮特之所以要把它寫成這樣,是因為他的表姊約瑟夫·韋柏(Josepha Weber——即霍弗夫人Mme·Hofer)在首次上演這部歌劇時扮演這個角色,而她的聲音卻正有這樣的特長。”作為演唱教學曲目,這一首詠歎調使用率很低,主要是由於其技巧、音域之難度所限;但作為研究與欣賞,這首作品具有典型的古典歌劇藝術魅力,作品十分優秀,人物性格特殊,是一首值得推薦的好作品。
German Text
Der Hölle Rache kocht in meinem Herzen,Tod und Verzweiflung flammet um mich her!
Fühlt nicht durch dich Sarastro
Todesschmerzen,
So bist du meine Tochter nimmermehr.
Verstossen sei auf ewig,
Verlassen sei auf ewig,
Zertrümmert sei'n auf ewig
Alle Bande der Natur
Wenn nicht durch dich!
Sarastro wird erblassen!
Hört, Rachegötter,
Hört der Mutter Schwur!
English Translation of "Der Hölle Rache"
Death and despair flame about me!
If Sarastro does not through you feel
The pain of death,
Then you will be my daughter nevermore.
Disowned may you be forever,
Abandoned may you be forever,
Destroyed be forever
All the bonds of nature,
If not through you
Hear, Gods of Revenge,
Hear a mother's oath!
法國花腔女高音 Natalie Dessay 2001年於巴黎,
德國花腔女高音Edda Moser:
韓國花腔女高音 Sumi Jo (曹秀美)
德國花腔女高音 Diana Damrau 2003年於倫敦, 演繹的版本
匈牙利女高音 Erika Miklo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