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歌劇 戰爭安魂曲




獻給你我的一首詩歌
如果你真懂得愛


戰爭安魂曲






時代的不安/龍應台 布行頓的「安魂曲」給我帶來極大的不安。 所有寫「安魂曲」的人,心中總藏著一個假設,假設神明的存在。因為有神明,所以人間的不公不義在最後的審判中可以得到製裁,血跡和傷痕可以得到洗滌,痛苦可以得到溫柔的安慰,掙紮的靈魂得到休息。海頓、貝多芬、維爾地,都曾經譜過「安魂曲」。 可是生活在二十世紀的布行頓,心中有神明嗎? 「戰爭安魂曲」不同於傳統安魂曲,它不是一片安詳的讚頌和祈禱,人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神明,無怨無悔;布行頓的「安魂曲」裏處處是疑問。當合唱團美麗的歌聲吟唱著「主啊,大慈大悲」時,男高音幽幽的聲音,像鬼魂的盤旋,在問,「是什麽鍾聲在敲,為這賤如牛群的死者?」當小男孩天使般的童音祈求「願天使引領你進入天堂」時,男中音沈沈地低回,「什麽都沒有/除了廢棄的歲月/與絕望」。 被天使般的男孩聲音所感動的同時,我們無法避免一個刺痛的聯想:可愛的男孩會長大,有一天可能也要麵對殘酷的戰爭所帶來的「廢棄的歲月」和「絕望」,然後「賤如牛群」地死去。 布行頓的創作意義層次繁複,彷佛陽光通過顏色玻璃照進教堂的一束一束瑰麗的光,雖然那是一種沈重的瑰麗: 布行頓經曆過二戰的烽火、倫敦的轟炸。他以「安魂曲」紀念自己死在戰場上的朋友。戰爭不是漠然曆史,是活生生的昨天。 「安魂曲」為聖麥可教堂的新建落成而寫。原來古老的教堂被炸成廢墟,那見證毀滅的一塊廢墟,就聳立在新建教堂的門口。「安魂曲」在新教堂裏讚頌神的無所不在,但是廢墟的陰影也無所不在。 歐文的詩由兩個憂傷的男音唱出,像死亡的幽穀裏百合花的顫動。歐文的身世是另一個望天無言的廢墟:炮火在頭上飛掠,他在濕冷的戰壕裏寫詩,戰壕裏沒有神明的存在,隻有死亡的絕對。大戰退出前八天,年輕的詩人死於戰場。他以自己的死為詩點下最後的句點。 「戰爭安魂曲」所流露的深沈不安,是布行頓對人的整體命運的不安;1962離大戰的血腥記憶不遠,而冷戰正烽起。在「說不準的年代」裏,不安是時代的不穩定的脈搏。 當我們坐在台北音樂廳裏聆聽布行頓時,我們有屬於自己的時代的不安。二二八的亡魂在我們心深處,傷痕在我們眼睛裏,仍隱隱作痛。而街上有遊行的人群,一群又一群,呼嘯走過音樂廳的大門,海峽岸邊有不作聲的炮彈。然後我們意識到,我們和布行頓竟然同一個心情:為過去祈禱,為現在不安,為將來──也唯有通過藝術的沈澱,試圖得到洗滌和升華,在黯淡中努力看見瑰麗的陽光。 樂曲解說/林芳宜(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藝術碩士) 英國以作曲家威廉斯(Vaughan Williams)揭開二十世紀音樂的序幕,接著青年作曲家們陸續登上舞台,讓英國在音樂史上,繼浦塞爾(Purcell)之後再度展現精采的一章,而布行頓(Benjamin Britten)即為這一章的代表性作曲家。 生於一九一三年的布行頓承襲了英國作曲家們喜愛合唱音樂與聲樂曲的傳統,並且終其一生,都與文學有著密切的關係。曾經讓他改編為歌劇的文學作品包含《比利.巴德》Billy Budd、《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night’s Dream、《威尼斯之死》Death in Venice、《盧克堤雅的掠奪》The Rape of Lucretia等。另外他也將莎士比亞、濟慈、雪萊、奧登與艾略特等人的詩作譜為歌曲。 《戰爭安魂曲》是布行頓為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摧毀的克芬特裏大教堂(Coventry Cathedral)而寫,旨不在慶祝教堂的重建落成,而是警惕世人牢記戰爭的殘酷與可怕,不可再重蹈覆轍。為了這個創作的中心思想,布行頓在音樂上、文詞上、甚至連安排演唱獨唱部分的音樂家都經過深思熟慮,存在著這個深沉的寓意。 首先布行頓舍棄傳統安魂曲全本拉丁文歌詞的格式,也不效法如布拉姆斯等作曲家,幹脆全曲使用母語歌詞。他選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國反戰詩人歐文(Wilfred Owen)的九首詩,加上傳統彌撒歌詞,交替出現。歐文原本是位滿腔熱血的愛國青年,認為戰爭是為了捍衛國家的唯一途徑,但是當身為步兵的他,終於親臨戰場,經驗戰爭的洗禮時,轉而批判戰爭,自此開端在詩文中描述戰爭的恐懼、殘酷、無理與絕望。布行頓選做《戰爭安魂曲》當中的歌詞,正是歐文一九一七年戰爭期間所寫的詩作,詩中流露出對戰爭的深惡痛絕與質疑,穿插傳統安魂曲的讚頌與慰藉,形成強烈對比,加上英文與拉丁文兩種語言聲韻的交替,使得全曲在歌詞互換中,自然產生聲響的層次與音樂的張力。 深諳文字中之音樂性的布行頓,相對的也讓音樂本身呼應兩種歌詞的「互文作用」。《戰爭安魂曲》中以男高音、男中音的獨唱、二重唱擔任英文詩的部分;女聲獨唱、合唱則演唱拉丁文部分;樂器編製則分管弦樂團、室內樂團與管風琴三組。管弦樂團與合唱、女高音代表祈求憐憫與安息,傳達的是世人的無助與求神垂憐;管風琴與男童聲部則代表著對神的信仰;室內樂與男聲獨唱、重唱的組合則為人的省思與對話,在舞台上的安排,這一組也最接近觀眾,屬於最貼近人類自身的情感。 一九六二年在克芬特裏大教堂的首演,布行頓除了找來他長年親密的協作夥伴皮爾斯(Peter Pears)擔任男高音以外,更特意找來德國著名的聲樂家費雪狄斯考(Dietrich Fischer-Dieskau)與俄國女高音菲許聶夫斯卡亞(Galina Vieshnevskaya)共襄盛舉,獨唱者所具備的英國、德國與俄國的血統,即在宣告全世界應以終結戰爭、共享和平為宗旨。可惜女高音終究無法出席首演,最後由愛爾蘭籍女高音哈潑(Heather Haper)替換演出。 混織在傳統安魂曲拉丁文歌詞中的英文反戰詩,讓《戰爭安魂曲》迅速獲得聽眾的認同感,盡管這是反戰的布行頓對世界痛心疾首的警告,然而布行頓運用文字與音樂所表達的絕望與希望、痛苦與安息、出世與入世,的確讓這首作品成為他個人極為閃亮的裏程碑。  《戰爭安魂曲》總譜的主頁,布行頓放上了歐文詩集的序:「我心所係並非詩文。我的主題是戰爭,以及對戰爭的憐憫。詩是憐憫的內裏,而這些悲歌即是為了不知憐憫為何物的冷血世代,他們可能成為下一個體驗殘酷戰爭的世代。身為一位當代的詩人,唯一能夠做的隻有提出警告,而誠實以告,正是一位真正的詩人應當背負的責任。」聽到這首安魂曲的世代,正是歐文詩中所要警告提醒的世代,而戰爭依然尚未從人類的世界中絕跡。



戰爭安魂曲 第一集下載


戰爭安魂曲 第二集下載


戰爭安魂曲 第三集下載


戰爭安魂曲 第四集下載


懷念舊友,願交新朋------在一起




所有跟帖: 

謝謝在一起老朋友 -久仰。。。- 給 久仰。。。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14/2004 postreply 07:01:35

回複:謝謝在一起老朋友 -在一起。- 給 在一起。 發送悄悄話 (52 bytes) () 09/14/2004 postreply 14:07:52

謝謝你!九。一八就要到了。。。 -老友常回來看看- 給 老友常回來看看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14/2004 postreply 15:07:13

問在一起.好! -danmiao- 給 danmiao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14/2004 postreply 15:11:19

回複:問在一起.好! -在一起.- 給 在一起. 發送悄悄話 (72 bytes) () 09/15/2004 postreply 03:02:23

問候老朋友! 愉快! -thanks~- 給 thanks~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14/2004 postreply 20:07:12

你好,見到你很高興!! -在一起.- 給 在一起.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15/2004 postreply 03:03:4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