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連接: http://space.wenxuecity.com/media/1310140640.mp3
根據網絡資料整理
電影《閃閃的紅星》
文革開始後,全國停止了故事片的生產。1973年,故事片的生產開始恢複,出現了一批文革前影片的重拍片如《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等。隨後,《閃閃的紅星》等片成為文革後較早露麵的一批故事片,也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文革後拍攝的第一部故事片。
影片講述了一個少年英雄的成長故事,背景是革命鬥爭殘酷激烈的上世紀三十年代。主人公潘冬子在父輩的引領下,經曆種種磨難和考驗,從一個苦孩子最終成為一名紅軍小戰士。影片雖然不免受到那個時代三突出創作原則的影響,小冬子被預設為一個正麵的、完美的、理想的少年英雄的典型。但影片濃鬱的抒情色彩,優美的音畫效果,緊湊的情節節奏,加之小演員祝新運扮演的主人公機靈聰慧,活潑勇敢,圓潤的臉龐,神氣的大眼睛,這一切令當時的觀眾耳目一新。影片上映後大受歡迎,極為轟動。北京菜市口影院首映時,影院被觀眾擠得水泄不通,無立足之地,影院不得不宣布改期放映。《閃閃的紅星》成為當時最賣座的影片,在當時票價隻有5分或一兩毛錢的情況下,盈利遠超出70萬元的成本。小演員祝新運也一夜成名,受到全國人民的喜愛。
特別應該提到的是片中“竹排”一場戲,這是最能體現影片抒情特色的段落。在原劇本中這場戲其實隻有18個字:兩岸青山夾著一灣綠水,一隻竹排順流而下。但經導演、攝影、作曲的藝術處理,這段過場戲成為可圈可點的經典段落:透過嫩綠的新竹,一隻竹排遠遠而來。多景別和多角度的交替剪接中,是冬子手捧紅星坐在船頭,宋大爹撐竿穩站船尾。清澈的江水,時而疾馳時而緩行的竹排,兩岸慢走的巍巍青山,翱翔藍天的雄鷹,再配以抒情男高音李雙江演唱的《紅星照我去戰鬥》的動人旋律,形成了色彩絢麗、情景交融、音畫合一的優美意境。 該片曾在1980年獲全國第二次(1954—1979)兒童故事片一等獎。
歌曲《映山紅》
歌曲《映山紅》是影片《閃閃的紅星》的插曲,那優美的旋律,那深情的歌詞,表達了那個時代人們對紅軍的熱愛,對英雄的崇敬。這首歌的作曲為傅庚辰(現任中國音協主席),作詞陸柱國,原唱鄧玉華。
大約在1973年的短短半個月的時間裏,傅庚辰寫完了劇本中所有的歌曲,配上了合唱,增寫了《紅星照我去戰鬥》,並完成了全部樂隊伴奏總譜,這些歌曲經攝製組全體討論獲得通過,回到北京後準備開始錄製。就在這時,傅庚辰卻在音樂組一次開會的辦公室裏發現了《閃閃的紅星》文學劇本的第三稿。其中有一首歌詞寫道:“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臘月盼春風,若要盼得親人回,嶺上開遍映山紅。”在“四人幫”實行文化專製的時代這幾句話讓傅庚辰怦然心動。音樂組的其他同誌也認為這首歌詞好,鼓勵他換歌。但前幾首歌攝製組已經討論通過,總譜也已完成,花費了很多心血,馬上就要開始錄音,從頭新寫能否超過從前?思想鬥爭很激烈。但是經過深入分析,他認識到:冬子媽唱歌的時候,她還不是共產黨員,紅軍到了什麽地方,何時回來,她也不知道。她是憑著信念和向往相信革命一定會勝利,紅軍一定會回來的。所以,在白色恐怖氣氛下,在夜半三更,在山中的一個茅屋裏,當她的兒子問她爸爸和紅軍什麽時候回來時,她從心裏發出了向往的歌聲“夜半三更盼天明……”是合乎此情此景下人物的思想感情分寸的。想到這裏,傅庚辰下決心舍掉《手捧紅星盼紅軍》(一)、(二)和《熱血迎來紅旗飄》,改寫《映山紅》(一)、(二),並把歌詞中的“若要盼得親人回”改成“若要盼得紅軍來”。因為這,我們有了《映山紅》這首經典民歌。
映山紅 -杜鵑花科杜鵑花屬
映山紅是一種植物,映山紅的英文名為azalea,學名為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別名:杜鵑、紅杜鵑、滿山紅、清明花、清時花、山歸來、山石榴、山躑躅唐杜鵑、豔山紅、豔山花、應春花、照山紅, 達達香等。
在所有觀賞花木之中,稱得上花、葉兼美,地栽、盆栽皆宜。映山紅素有“木本花卉之王”的美稱,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作了許多讚誦映山紅的美文詩句,如宋代楊萬裏的一首“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儂。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頌揚了映山紅質樸、頑強的生命力。
請閱讀更多園園博客文章
ZT: 8 kinds of food not good to eat
轉貼:幾個驅趕螞蟻,蚊子,蟑螂的方法(圖)
園園隨筆:中國達人秀的情感牌你喜歡嗎?
受楚天舒之邀為《為何遇見你》寫和聲 demo演唱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