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女作家伏尼契(1864 - 1960)雖然在歐美不受重視,但她根據其自身背景完成的小說《牛虻》,卻在前蘇聯被視為自由的旗幟,並在1955年被搬上銀幕。小說《牛虻》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國更是紅極一時,發行量達到上百萬冊。
拋去當時的政治因素和過度美化的英雄形象,蘇聯電影《牛虻》的音樂實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它由著名的音樂家肖斯塔科維奇(Shostakovich)創作,精彩再現小說裏主人公愛恨糾結的複雜人性。
小說《牛虻》講述了十九世紀時年輕的神學生亞瑟積極參加意大利青年黨的活動,心懷推翻奧地利在意大利統治的理想。可在被女友瓊瑪誤解其告密後,又得知自己原來是生平最崇敬和親近的人 — 蒙泰尼裏神父的私生子,生性憂鬱的亞瑟絕望之下打碎了心愛的耶穌蒙難像,跳入大海……
13年過去了,瓊瑪作為意大利青年黨的主要領導人之一,邀請意大利的著名政治評論家“牛虻”抨擊教會和奧地利政府。在與牛虻的接觸中,她開始懷疑牛虻的身份,牛虻卻一直堅決否認。
牛虻在一次偷運軍火的行動中不幸被捕。前來探望的紅衣主教蒙泰尼裏企圖以父子之情勸他歸降,牛虻則動情地要他在上帝(宗教)與兒子(革命)之間作出抉擇,最終蒙泰尼裏痛苦地在牛虻的死刑判決書上簽了字,但又不堪精神重負而死。
電影音樂中最廣為人知的是《浪漫曲》(Romance),被譽為堪比馬斯奈《沉思》(Meditation)的佳作,成為音樂會上的受寵曲目。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首情意綿綿的浪漫曲竟然與愛情無關,而是描寫牛虻與蒙泰尼裏神父的父子深情。此曲在影片裏共出現兩次,一處是在影片開始不久,年青俊美纖弱的亞瑟在與蒙泰尼裏神父的親密交談之中。另一處是在影片近結尾,已是肢體殘疾滿目滄桑的牛虻在獄中與父親相認之時。
十九歲時的亞瑟在小說中是“身上每一個部位都顯得過於精致,太弱不禁風 …別人會誤以為他是一名穿著男裝的女孩,長得楚楚動人。”
而蒙泰尼裏神父對亞瑟更是倍加慈愛,大力栽培。在當時亞瑟的女友瓊瑪的眼中,兩人的關係是:“他們相互忠貞不二,不像是一對師生,更像是一對情人。”
可能在神父的潛意識裏,他的兒子亞瑟也是他情人的化身。而在當時年輕亞瑟的眼中,博學慈祥的神父就是天主的象征,也是他最親密的人,他甚至可為神父犧牲自己。
一旦當亞瑟得知神父竟是他的父親時,他心中的偶像和先知被打碎了,同時被他打得粉碎的還有他父親所代表的基督教。
即使十三年後當亞瑟變成牛虻從南美回到意大利後,即使他一直痛恨虛偽的親身父親,但當他看見蒙泰尼裏神父在神殿中獨自一人,為自己殺死亞瑟而悲痛懺悔時,牛虻的心猛然間被觸動了,他忽然有了寬恕的衝動“我隻要走上前去說道,神父,是我,是你的兒子亞瑟。”
可在愛恨矛盾之間的牛虻早已被折磨得遍體鱗傷,雖然他身上深深地烙印著基督教文化,卻寧可厭惡基督教的寬恕精神,而選擇了恨,使他怨恨得不斷挖苦深愛自己的父親。
最後在牢獄中,牛虻向神父坦誠了自己就是亞瑟,他躺在父親的臂彎裏就像一個生病的孩子,“我一直都愛您,甚至當初您在殺我時,您還會殺死我嗎?”
用這首貌似愛情的浪漫曲來展現兩人的複雜親密關係,可謂匠心獨具。
革命者的愛恨糾結 — 電影《牛虻》音樂
所有跟帖:
•
無論我活著,還是我死去,我都是一隻快樂的飛來飛去的牛虻。
-Xiaokanshijie-
♂
(0 bytes)
()
06/04/2011 postreply
12:58:39
•
用功的功課!
-yy888-
♀
(0 bytes)
()
06/04/2011 postreply
14:32:07
•
血與肉,靈與肉 情與愛 太深刻的小說和電影了 很感人, 謝謝好介紹
-法國薰衣草-
♀
(0 bytes)
()
06/04/2011 postreply
16:00:17
•
也很高興是蘇聯人拍的, 這樣能聽到肖氏塔科維奇這首不朽的美曲 讓父子情這麽維美深沉
-法國薰衣草-
♀
(0 bytes)
()
06/04/2011 postreply
16:04:29
•
非常感人的介紹,頂!政治,愛情,宗教,革命,親情這樣的情節聚焦,情感糾葛真是很撼動人心的
-小得-
♀
(39 bytes)
()
06/04/2011 postreply
17:49:11
•
問好Xiaokanshijie,yy888,法國薰衣草,小得。周末愉快
-庭榕-
♂
(0 bytes)
()
06/04/2011 postreply
22:11:14
•
很久沒有聽音樂了,因為自己的麻木。今晚卻無法入睡。
-淋雨-
♀
(0 bytes)
()
06/04/2011 postreply
23:06:31
•
那時的我哭的一塌糊塗,你喚起了那麽遙遠的記憶
-玫的心情料理-
♀
(0 bytes)
()
06/06/2011 postreply
04:05:21
•
很棒的分享, 謝謝!
-肖蕭-
♂
(0 bytes)
()
06/06/2011 postreply
08:28:08
•
當時電影和小說看了幾遍, 現在曆曆在目的是他後來臉上的傷疤
-switchover-
♀
(0 bytes)
()
06/06/2011 postreply
14:54:49
•
革命者的愛恨糾結, 英雄者的激昂樂章!謝謝庭榕介紹分享!
-水印琴心-
♀
(0 bytes)
()
06/06/2011 postreply
19: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