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和你在一起》及其音樂

來源: 春江花月 2004-08-04 16:54:37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733 bytes)
昨天終於在圖書館借到這部向往已久的電影。

這部電影拍得很好。先談其音樂。

電影開始,小鎮上第一富豪的媳婦生孩子,找劉小春“拉段帶勁的”摧產,小春來了段《吉普賽之歌》華彩部分,為小春的琴藝、水平定了個位,也使電影有了一個獨特而充滿生活氣息的開端。

在少年宮比賽時演奏的樂曲,以及後來被老師招呼臨時在室外客串演奏的一段巴赫《勃蘭登堡協奏曲》(選的部分很短,我不是100%肯定就是勃蘭登堡)應當是比較隨意選擇的,沒有什麽特殊性。

小春在車站遇到莉莉、後來又在胡同裏重逢,在心中產生暗戀,先後配上《瞑想曲》一類比較柔美的小提琴獨奏曲,表現少年心中萌發的初戀。陳凱歌在電影的另一個場景中,通過餘教授之口,對這樣的音樂有意無意的作了注解。在那個場景裏,莉莉混進音樂學院餘教授的課堂,想找機會為小春賣琴作解釋。餘教授正在講解維瓦爾蒂的《四季》,他講到他十三、四歲時,在大雨中偷偷聽《四季》,“心中有一個秘密,要和音樂傾訴”。電影結構處理的非常細膩。

一段比較長的音樂蒙太奇,出現在劉成到飯店打工,一隊人馬騎著自行車準備出發送外賣,鏡頭在劉成辛苦奔波和小春按江老師的要求“不要動琴,要用心去體會音樂”讀譜之間切換。背景音樂先後快速切換西貝柳斯的《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拉洛的《西班牙交響曲》快板樂章、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吉普賽之歌》的急板、回到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升桑的《引子與回旋》、維尼亞夫斯基《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再回到升桑的《引子與回旋》。了了數語,卻點明了歲月如梭,老父奔波忙碌,少子琴藝突進。

後來劉成到音樂廳送飯,無意中聽了一場音樂會,演奏的是帕格尼尼的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在這裏選一首比較炫技的樂曲可能是想鋪墊餘教授的水平吧。

電影中反複出現的音樂是李斯特的《第三號慰藉曲》的小提琴改編曲。莉莉精心準備給男朋友過生日卻發現是自作多情時、江老師回憶大學時代的初戀情人、還有小春和江老師的最後一課上兩人合奏,采用的都是李斯特的《第三號慰藉曲》,每一次都是音樂來安撫需要慰藉的心靈。

在電影的後半段,布魯赫的《蘇格蘭幻想曲》中的柔板部分成為深沉摯愛的音符。在《蘇格蘭幻想曲》的音樂背景下,劉成在建築工地上揮汗如雨。也是在在《蘇格蘭幻想曲》的音樂背景下,劉成和莉莉把對小春的愛和關懷一絲絲地織進紅色的毛衣裏。

另一個細節,莉莉的男朋友用小春賣琴買下的白色裘皮大衣騙莉莉說是自己買的,莉莉不知實情,高興地在鏡子前試衣,音樂是格什溫爵士風格帶有諷刺意味的小提琴曲,用以陪襯“男朋友”的醜陋。

電影的壓軸音樂,是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很難說這樣的選擇好與不好,因為可以選擇的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中,隻有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帶有一些“感恩”色彩。一種解釋是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是對俄羅斯偉大母親國的頌讚。

再談談電影本身。《和你在一起》並非象有的人認為的那樣是一部刻意煽情的電影。電影裏的一切都十分真實、自然。

成功的人物刻畫,我不在贅述。隻說說電影另一條舉足輕重的主線!這個主線,就是小春與“生”俱來、失而複得、終生相伴的那把小提琴。按照中國文化,人的品格可以用“琴棋書畫、竹菊梅蘭”八個字概括,而琴居其首。操琴如何是人的操守的外在表現。另一方麵,琴者,情也,琴者,藝也。選擇琴為主線,就是選擇情和藝的緊密結合為主線,人世間,唯有真情無價。親情、愛情如此,藝術亦複如此,沒有真情的藝術絕非藝術。

電影中,“琴”始終在檢驗著劉成、小春、莉莉、江老師,也是“琴”對虛偽的餘教授和林雨作了最後審判!劉成撿到孩子和琴,想明白了“琴”是孩子的親生父母為孩子留下的紐帶和冀望,於是為“琴”終生辛勤勞累、無願無悔。小春的進步、成功、反叛和悔過,都是通過“琴”來刻畫的。當他懷疑父愛的時候,琴成為犧牲品。當琴失而複得時,他放棄成功、不顧一切抓緊父愛,回到父親身邊。江老師的“琴”品,在於他批評小春“髒衣服怎麽能放在琴上”。而餘教授因為“有那琴在,就永遠不能占有小春的心”,買琴暗藏,狹隘自私的內心暴露無遺。林雨通過“走之前給小春看樣東西”----餘教授藏好的“琴”,而逼走小春、自己取而帶之參賽,使得她剛剛說的那句話“不能參加國際比賽,我才知道自己多麽熱愛音樂”顯得何等蒼白。麵對“琴”,麵對情,親情、愛情、藝術的真偽一覽無遺。

劉小春對莉莉的暗戀在本片中是一大亮點。小春“兩歲時母親就去了”,天性中的戀母情結無從發泄。莉莉或許成了他心目中母親的化身。陳凱歌把他們初遇安排在火車站這個小春當年和母親分離的的場合,不是一種巧妙的暗示嗎?另外,青春的騷動為嚴父的嚴教所壓抑,多少少男,他們的初戀對象恰恰是年長的風情萬種的“壞”女人。《陽光燦爛的日子》裏夏雨戀上米蘭,《美國往事》裏“麵條”從少年時代暗戀年長的芭蕾女,《Last Exit to Brooklyn》裏十四歲的小痞子愛上妓女Tralala,莫不如此。莉莉成立小春的情人和母親的總和。他能不熱烈地愛她、為她犧牲一切嗎?

真情的對立麵是功利。外表放浪不羈的江老師給予劉小春的是藝術靈魂,卻自言無法給他“成功”。而衣著光鮮餘老師給劉小春隻有通向“成功”的路,但他隻愛功名,不意真情,也沒發給小春真正的藝術和真情。莉莉看上去是個“壞”女人,而真正的黑心卻長在那個嘴上說話動聽的俊男胸中。

影片的結局,琴重新回到小春的懷裏、心中,父子相聚,江老師和莉莉左右相隨,所以善的東西都融合到一起。隻有在這時,我才真正清楚了電影為什麽用《和你在一起》這樣一個看似平凡的名字。這個“你”,不單是慈父、恩師,也不單是母親和情人的化身,而是真情,是藝術。《和你在一起》,就是和真情、和藝術在一起!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