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1833-1897)的音樂如同他的性格,內斂隱晦,欲說還休,可又偶爾透出明亮色彩和英雄氣概。
他身處浪漫主義的狂峰時期,卻執著恪守古典風格,視自己為偉大傳統的保護者,隻是無可奈何花落去,宛若喧鬧時代中的孤獨隱士。
他對舒曼的妻子,年長他14歲的克拉拉一生癡情,但又不斷追求漂亮的女性,卻最後終身未娶。
他外表魯莽而內心細膩,他在室內樂裏所表現的內心交流,超越了同時代的任何作曲家。
他無比接近貝多芬的精神,但在貝多芬的影子下痛苦掙紮,寫出了在浪漫主義後期,在思想性上幾乎無人可比的四首交響樂。
他的大部分音樂不是那種一聽驚豔的通俗曲,而是要用心去咀嚼再三方可領悟一二。
其滄桑晦澀的音樂好比李商隱的《無題》詩歌般隱晦迷離,非毛頭小子所能體會,但如果你已人到中年,生活閱曆豐富,聽了他的音樂後,你會喜歡勃拉姆斯嗎?
不妨當夕陽落下之時,先一邊喝著苦澀的咖啡,再一邊聽著勃拉姆斯的《第一號大提琴奏鳴曲》,情緒自然隨曲起伏,人生冷暖自己知曉。
1881年58歲的勃拉姆斯精力衰退,很少創作新作品。當他去邁寧根去旅行時聽到理查德•穆菲爾德的單簧管演出,大受感動,因此寫下優美得令人屏息的《b小調單簧管五重奏》。在第二樂章的柔板中,單簧管與弦樂輪流傾訴內心,哀而不傷地優雅歌唱,娓娓道來微妙的詩意交流,寧靜開闊的胸懷包容宇宙。
勃拉姆斯晚期的鋼琴作品間奏曲op.118步入貝多芬的晚期覺悟,那是人生最後的升華,鉛華洗盡,蕭瑟茫茫,和諧與不和諧融為一體,唯存大自然中的自我精神。
如果人到中年,你會與勃拉姆斯的音樂“心有靈犀一點通”嗎?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如果人到中年,你會喜歡勃拉姆斯嗎?
所有跟帖:
•
想了一會,沒搞明白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俺就不發言了,聽聽高手說啥。
-塵埃2.0-
♂
(0 bytes)
()
12/02/2010 postreply
16:08:30
•
他的意思也許是感悟,理解,
-Sridhar-
♀
(0 bytes)
()
12/02/2010 postreply
16:09:42
•
我覺得聽Brahms的音樂需要一定的生活積累,所以覺得
-庭榕-
♂
(52 bytes)
()
12/02/2010 postreply
16:18:20
•
你的題目是喜歡,這裏又談理解,不一樣。
-塵埃2.0-
♂
(488 bytes)
()
12/02/2010 postreply
19:14:06
•
他對舒曼的妻子,年長他14歲的克拉拉一生癡情,偉大的人總有些怪異,與大14歲的異性之間
-KOMKOM-
♀
(89 bytes)
()
12/02/2010 postreply
16:10:43
•
查爾斯王子和卡米拉不也是嗎,也是一種模式,鞋子穿在腳上隻有自己知道
-sridhar-
♀
(0 bytes)
()
12/02/2010 postreply
16:15:06
•
為什麽要問人到中年的人? 不到中年的可以喜歡嗎?
-qingqing--
♀
(0 bytes)
()
12/02/2010 postreply
16:57:17
•
是呀,不明白
-鹿梨-
♀
(0 bytes)
()
12/02/2010 postreply
17:11:17
•
按你的邏輯看如果到了老年就應更喜歡是嗎?怪問題是不是
-就想問一問-
♀
(0 bytes)
()
12/02/2010 postreply
17:01:22
•
會, 閱曆豐富豈不正值欣賞的好年紀? :) 感觸共鳴還不嘩啦啦地噢... ...:))
-醉竹-
♀
(0 bytes)
()
12/02/2010 postreply
17:32:44
•
同一首曲子,在不同的時候聽,都會有不同的感受。謝庭榕的介紹和評論!
-10pm-
♂
(0 bytes)
()
12/02/2010 postreply
17:39:58
•
謝謝各位的質疑,的確我的這個題目容易引起誤解。音樂
-庭榕-
♂
(532 bytes)
()
12/02/2010 postreply
17:49:59
•
綜合一下就是因人而異, 謝謝
-就想問一問-
♀
(0 bytes)
()
12/02/2010 postreply
18:40:43
•
謝謝介紹和分享!
-水雲間~-
♀
(0 bytes)
()
12/02/2010 postreply
23: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