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鋼琴家施納貝爾(1882-1951)30年代末定居美國,晚年他曾在多家大學開辦講座。每次講座前,他總要與學生們談起他的生活和事業發展,之後還要回答學生們各式各樣的問題。這些談話從一個側麵反映了施納貝爾的藝術觀,以及他對貝多芬作品的理解。現選取其中的精華段落編譯如下。
問:是什麽原因促使你專心演奏老一代作曲家的作品而避開現代作品?你好象專演莫紮特的曲子。
施納貝爾:我年輕的時候演奏過不少現代作品。我不了解你所指的現代音樂是從質還是從量的角度來說的,而且我一貫被人們稱做貝多芬專家而不是莫紮特專家。
問:我從沒有聽過你在音樂會上演奏德彪西或者拉威爾的曲子。
施:有的作品我不在音樂會上演奏並不意味著我不喜歡它們。但我不得不承認,演奏巴赫作品我總是有顧慮,因為我遇到的音樂廳都很大,不適合演奏巴赫作品,特別是他的平均律曲集。在音樂會上我彈過所有的舒曼作品,還經常演出李斯特的B小調奏鳴曲。
現在隻有那些我覺得可以演奏得更好的作品才真正吸引我。除非一件作品在我麵前存在著難以克服的困難,否則我不會對它感興趣。比如,肖邦的練習曲都非常完美,但我不想在它上麵化時間,我相信我已經了解這些作品。但當我演奏莫紮特的奏鳴曲時,從內涵到外部結構我都遇到了很多未知的東西,因此我要在這些曲目上多下些功夫。
問:你提到了肖邦的練習曲。你認為它們都是完美的作品,卻不再對它們有興趣,而莫紮特的奏鳴曲對於你還有很多疑問。並不是所有的鋼琴家都會這樣看,你是如何理解音樂家之間這類分歧?
施:我認為一件音樂作品的深奧之處是客觀存在的,有音樂鑒賞力的人都可以體會到它。但是走在同一條小道上兩個散步者不一定能看到相同的景觀。路邊有花,不見得他倆都看得到。
很多鋼琴家喜歡肖邦的練習曲,因為這些作品為他們提供了展示技巧的機會。另一類演奏家對技巧不感興趣,他們所要展示的是純粹的音樂而不是技巧。我覺得我自己屬於後者。
問:要成為職業鋼琴家需要哪些先決條件?
施納貝爾:天才是第一前提。它必須靠自己釋放出來,絕不能靠老師灌輸。再好的老師也不能保證他的學生一定能獲得世界性聲譽。老師能做什麽呢?師傅領進門,修行還在個人。
問:你從來沒有談起過你的老師萊舍蒂斯基對你的培養。
施納貝爾:他曾向車爾尼學習,而車爾尼是貝多芬的學生,這是你們都知道的。
問:我想萊舍蒂斯基應該是一位傑出的教師。
施納貝爾:你不能低估天才成長過程中的內因作用。你們知道不知道貝多芬的老師名叫克裏斯蒂安·尼福。我不認為他是一個偉大的人,他隻是波恩一個一般的教師。如果所有的優秀音樂家都必須由偉大的人來教導,哪有那麽多老師呢?
問:你編輯整理了貝多芬的很多作品。你是怎樣著手這項工作的?
施納貝爾:我編輯整理了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最初著手做這件工作是在1912年,我試圖掌握盡可能多的原始材料——手稿以及貝多芬修改過的校樣。我後來的編輯工作主要以貝多芬改過的印刷校樣為基礎,因為貝多芬知道將來還有修改清樣的機會,所以對於手稿的錯誤不太在意。
問:你是否認為貝多芬時代的鋼琴和現代鋼琴的區別需要嚴肅對待?
施納貝爾:我演奏過老式鋼琴,還彈過巴赫、貝多芬和威伯用過的鋼琴。貝多芬要求的演奏效果對於老式鋼琴和新式鋼琴沒有什麽區別。老式鋼琴和現代鋼琴的區別在於,現代鋼琴所能得到效果在老式鋼琴上不一定能得到。相反老式鋼琴的一切效果都可以在現代鋼琴上實現。
問:你能否談一談貝多芬時代的鋼琴與現代斯坦威鋼琴的構造區別在那裏?
施納貝爾:這個問題我回答不了,你最好去問鋼琴調音師。我演奏過很多鋼琴,但我隻對樂器的聲音感興趣,對琴的內部構造知之甚少,甚至連琴鍵都不敢卸。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曾經試著這樣做過,結果弄壞了好幾個琴錘,母親嚴厲地訓斥我。從那以後我不再對鋼琴的機械結構好奇了。
問:我記得一本雜誌上一篇關於肖斯塔科維奇《第9交響曲》的文章說,肖氏非常害怕拿他這部作品與貝多芬的《第9交響曲》相比。他擔心自己作品的價值被忽視。為什麽人們害怕與過去相比較呢。
施納貝爾:肖斯塔科維奇是否可以和貝多芬相提並論還是一個未知數。現在還不能說肖斯塔科維奇與貝多芬同樣偉大。是誰把這兩部作品放在一起的呢?是雜誌還是肖斯塔科維奇本人呢?
問:是他本人。
施納貝爾:我不這樣認為。肖斯塔科維奇不喜歡被稱做貝多芬第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你相信雜誌上所有的話嗎?
問:不相信。
施納貝爾:很好。記者在描寫藝術家時總要弄出一些東西引人注意。他的這種寫法很聰明,他提示人們注意作曲家的最多隻能寫9部交響曲。實際情況是貝多芬在寫完了第九之後還活了很多年,寫下了很多重要作品。
問:你同意貝多芬屬於古典樂派這種說法嗎?
施納貝爾:我為古典、浪漫這類感念感到悲哀。實際上古典和浪漫不存在明顯的界限。所有偉大的藝術都包含著浪漫主義因素。19世紀開始,學者們把所有的東西進行分類,藝術品也不能幸免。這些類別的劃分與客觀現實距離太遠。作曲家們也被貼上了不同的標簽,稱海頓為交響樂之父、稱舒伯特是歌曲之王。這都是無稽之談,但學者們至今還在他們的書中不厭其煩的兜售。
問:你曾經說過許多大作曲家的作品也有參差不齊的現象。
施納貝爾:這個說法不難理解。在音樂藝術中,很少有作曲家的作品在質量上均衡一致。巴赫、莫紮特、舒伯特和舒曼都有一些的作品水平一般。但貝多芬是個例外,他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是經典。9部交響曲,16部四重奏,32首奏鳴曲,每一件都是那麽不平凡。
問:我聽一位鋼琴家說貝多芬《第5鋼琴協奏曲》是檢驗鋼琴家水平的標尺,因為它包含了的東西太多了。這位鋼琴家還說,如果彈不好貝多芬,就算不上一位鋼琴家。
施納貝爾:我覺得這種說法有點過頭。任何曲目都可以成為檢驗出一個鋼琴家的水平。在這裏我隻能說能彈好貝多芬的人也可以把其他的作品彈好。貝多芬的作品當然屬於最偉大的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