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散>


廣陵散 (ZT)

又名《廣陵止息》,據《戰國策》及《史記》中記載:韓國大臣嚴仲子與宰相俠累有宿仇,而聶政與嚴仲子交好,他為嚴仲子而刺殺韓相,體現了一種“士為知已者死”的情操。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看法,《神奇秘譜》關於此曲的標題就是源於這個故事。
  
  東漢蔡邕的《琴操》談到與該曲相關的曆史故事:聶政是戰國時期韓國人,其父因為韓王鑄劍,違了期限,被韓王所殺。聶政為父報仇行刺失敗,但他知道韓王好樂後,遂毀容,入深山,苦學琴藝10餘年。身懷絕技返韓時,已無人相識。於是,找機會進宮為韓王彈琴時,從琴腹內抽出匕首刺死韓王,他自已當然也是壯烈身亡了。 近代琴家楊時百,其所編《琴學叢書》的《琴鏡》中就認為此曲源於河間雜曲《聶政剌韓王曲》。

“散”有散樂之意。先秦時已有散樂,是一種民間音樂,有別於宮遷宴會與祭祀時的雅樂。漢晉伺《廣陵散》曾作為相和歌流傳。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將《廣陵散》列為楚調曲,可能是由於當時流行於楚國地域之故。

  《廣陵散》一曲,淵源已久。東漢末至三國時,《廣陵散》已在流行。漢應璩(190~252)與劉孔才的書信中言及“聽廣陵之清散”。魏嵇康的《琴賦》中提到的琴曲亦有《廣陵止息》。嵇康因善彈此曲而聞名一時,即使到了刑前,仍從容不迫,索琴彈奏此曲,並慨然長歎:“《廣陵散》於今絕矣!”

  隋唐以前,《廣陵散》與《止息》尚為2曲。唐代始見有稱《廣陵散》為《廣陵止息》之說。唐李良輔撰《廣陵止息譜》一卷,為23段,見於《新唐書 · 樂誌》;唐呂渭撰《廣陵止息譜》一卷為36段;宋元時《廣陵散》已增至44段。

  《廣陵散》與聶政故事相聯係,始見於宋元人的詩文,樂曲的規模、調式、樂段的標題等,與今日所見的《廣陵散》譜大抵一致。今所見《廣陵散》譜重要者有三:一為明朱權《神奇秘譜》本;再,明汪芝《西麓堂琴統》有兩個不同的譜本,稱甲、乙譜。此3種不同譜本經琴家研究,以《神奇秘譜》的《廣陵散》為最早,也較完整,是今日經常演奏的版本。全曲共45段,即開指1段、小序3段,大序5段、正聲18段、亂聲10段、後序8段,譜中有“刺韓”、“衝冠”、“發怒”、“投劍”等分段小標題。全曲貫注一種憤慨不屈的浩然之氣,“紛披燦爛,戈矛縱橫”,以致朱熹指斥“其曲最不和平,有臣淩君之意”。



所有跟帖: 

給個地址啊. 我 -想下載- 給 想下載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8/2004 postreply 00:16:17

地址下載 -雲石頭- 給 雲石頭 發送悄悄話 (60 bytes) () 07/28/2004 postreply 09:39:15

多謝!特別是知道了這段樂曲後麵的故事!更有意思! -天蓬大元帥- 給 天蓬大元帥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8/2004 postreply 10:55:1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