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複:【優美小提琴曲六首連播】--- 答謝快遞的朋友們!










在所有的經典電影中《音樂之聲》是一部最為傑出的永恒佳品,這恐怕是舉世認同確定無疑的吧。不止一次地看過這部偉大的音樂經典影片,每次看都被深深的打動,深深地被感染著。這部影片清新有致,細膩感人,雅俗共賞。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
這部曆久常新的電影,永遠抓住人們的心弦,影片中音樂曲目都是永恒不朽的經典, 為人們所珍愛。其中,流傳最廣的幾首經典音樂: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輕鬆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比托普演唱的深情無限的著名《雪絨花》;歡樂大方的《哆來咪》;以及可愛的孩子們在比賽和客廳裏演唱的《晚安,再見!》等,都成為了我們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無疑,這將是人類最珍貴的永恒佳品。






《音樂之聲》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縟節約束的美麗修女瑪利亞,奧地利美麗的阿爾卑斯山的山坡、清澈的湖泊、陽光明媚的氣候,和雅致的別墅,以及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以及反納粹,追求自由的勇氣,打動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心。
《音樂之聲》是根據自傳《托普家族的歌手》改編的音樂劇,1959年在美國紐約首演,並在1960年獲得第十四屆托尼獎最佳音樂劇、女主角、女配角等五項獎,這是音樂劇大師理查德.羅傑斯(曲)和奧斯卡.翰墨斯坦(詞)的最後一次合作創作的作品,所有學音樂的和聽音樂的,都不約而同地被這部電影所感動。榮獲多項奧斯卡獎項的音樂經典影片《音樂之聲》是一部TRUE征服人心的百看不厭的好影片,每年聖誕前夕前一周,總有電視台會播放這部久經考驗的經典影片,這已成為一種傳統節日的文化習俗了。
在裏為大家特播這部永恒而傳奇的不朽的經典《音樂之聲》原聲音樂專輯. 用音樂之聲來慶祝我們快遞家園的節日。《音樂之聲》而其原聲樂更被世界所推崇,這次更像新版的電影加添新的音樂技術一樣,專輯專門加添HDCD進行製作,音樂及效果更致完美。願我們共同的家園音樂快遞,永遠充滿著溫馨友愛的音樂之聲。。。(肖蕭 2010年10月8日8:00AM)






特以此貼祝福特別的好友黎麗lili節日快樂, 感謝來自你的如此之多的
大氣而唯美的貼播及傳遞的感動! 願美麗,歡快和幸福永遠伴隨著你! (肖蕭特注)









本貼音樂概述


◎ 本貼曲源: 經典音樂故事片《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

◎ 影片主演: 朱麗•安德魯斯 Julie Andrew (飾Maria 瑪麗亞) ,
克裏斯托弗• 普盧默 Christopher Plummer (飾Captain喬治•馮•特拉普上校)
埃琳諾•帕克 Eleanor Parker (飾Elsa Schraeder 埃爾莎•施瑞德男爵夫人)
孩子們:Charmian Carr (飾 麗莎Liesl ) Nicholas Hammond(飾 菲瑞克瑞Friedrich) Heather Menzies (飾 路易莎Louisa) Duane Chase (飾 庫特Kurt) Angela Cartwright (飾 布姬塔Brigitta ) Debbie Turner (飾 瑪塔Marta ) Kym Karath (飾 瑪塔Gretl ) 

◎ 攝製日期:1964年9月1日

◎ 片 長:174 Mins

◎ 獲獎紀錄:第38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最佳剪輯、最佳配樂和最佳音響。

◎ 資源類型:MP3

◎ 本帖音樂編輯-推薦及文字:肖蕭










永恒的經典影片《音樂之聲》原聲音樂十六首聯播




01 – 音樂之聲序曲: (讚頌我主)管弦樂隊與修女合唱團Overture and Preludium




02 – 音樂之聲主題歌: 哆來咪/ 瑪麗亞和孩子們Do-Re-Mi




03 – 孤獨的牧羊人/ 瑪麗亞和孩子們: The Lonely Goatherd



04 – 雪絨花/ 上校、瑪麗亞、孩子們和合唱隊: Edelweiss



05 – 音樂之聲/ 孩子們和上校: The Sound of Music



06 – 晚安,再見/ 孩子們: So Long, Farewell



07 – 攀越群山/ 院長: Climb Ev'ry Mountain



08 – 序曲和音樂之聲/ 瑪麗亞: Prelude-The Sound of Music



09 - 晨禱和哈利路亞/ 修女合唱團Morning Hymn-Alleluia



10 – 瑪麗亞/ 修女合唱團: Maria



11 – 信心/ 瑪麗亞: I Have Confidence



12 – 即將十七歲/ 羅夫和麗莎: 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13 – 我最喜愛的東西/ 瑪麗亞: My Favorite Things



14 - 有些好事/ 瑪麗亞和上校Something Good



15 - 婚禮進行曲和瑪麗亞/ 管風琴,管弦樂隊和修女合唱團Processional-Maria



16 - 攀越群山(重奏)/ 合唱隊和管弦樂隊Climb Ev'ry Mountain (Reprise)











《音樂之聲》故事及音樂簡介。。。。。



《音樂之聲》是由美國音樂劇的泰鬥理查德•羅傑斯(Richard Rodgers)和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根據瑪麗亞•馮•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傳:《馮•特拉普家的歌手們》(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寫而成的。 音樂故事片《音樂之聲》的劇作者是美國劇作家勒曼。
《音樂之聲》於1959年11月16日在百老匯的魯德-方特恩劇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成為50年代百老匯公演時間第二長的音樂劇。1965年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20th Century Fox)拍的電影版《音樂之聲》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受到全世界各個國家數百萬觀眾的喜愛。人類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好萊塢音樂歌舞片中經典中的經典,電影史上絕妙的神來之筆。






《音樂之聲》劇情簡介


22歲的瑪麗亞是一個薩爾茨堡修道, 院裏的誌願修女,但是,她活潑好動和熱愛自然的性格卻總是讓她在修道院裏惹麻煩。修女院裏的女院長(Mother Abbess)覺得她這樣的活潑的性格不適合僧侶生活。於是,當她接到馮•特拉普上校家尋求家庭教師的請求,她決定讓瑪麗亞去,也借此讓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本段插曲:The Sound of Music(瑪麗亞)、Maria(修女們)
瑪麗亞到達馮•特拉普(Captain Georg Von Trapp)家,發現他是一個有七個孩子的鰥夫,長期的海軍生活和亡妻的悲傷使他對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樣嚴格。很快,瑪麗亞就明白了以前那些家庭教師離開的原因,原來是孩子們得不到父親的關愛,總是用捉弄教師來吸引父親的注意。 (本段插曲:I Have Confidence(瑪麗亞)
上校要求瑪麗亞也像他一樣嚴格,但是瑪麗亞沒有聽從,而是用她天生的溫柔和善良贏得了孩子們的友好。趁上校不在的時候,她用窗簾給每個孩子縫製了遊戲服裝,帶領他們到市場遊玩,在美麗的阿爾卑斯山上野餐,還教會了他們唱歌。孩子們原有的拘禁和憂鬱漸漸地被音樂和笑聲代替了。 (本段插曲: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麗莎和羅夫)、My Favourite Things(瑪麗亞)、Do-Re-Mi(瑪麗亞和孩子們)
不久上校回家了,還帶回了孩子們喜歡的麥克叔叔(Uncle Max)和孩子們不甚喜歡的,上校的女朋友,埃爾莎•施瑞德男爵夫人(Baroness Elsa Schraeder)。上校對瑪麗亞的做法十分不滿,可是當他聽到孩子們為男爵夫人唱歌的時候十分感動,因為瑪麗亞把從他妻子去世之後家裏就不再有的音樂又帶了回來。瑪麗亞還和孩子們一起準備了一場木偶戲,上校為瑪麗亞可以感染他人的熱情所吸引了。(本段插曲:The Sound of Music Reprise(孩子們、The Lonely Goatherd (瑪麗亞和孩子們)、Edelweiss(上校和麗莎)






幾天之後,上校和男爵夫人一起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舞會,孩子們在舞會中也有歌唱表演。在舞會中,瑪麗亞給孩子們示範奧地利的民間舞蹈“漣恩德拉(又譯:蘭德勒)”(Laendler)。出乎意料的是,上校走過來和瑪麗亞共舞,舞蹈最後他們互視對方,他們之間的愛意一目了然。這些,都被男爵夫人看在眼內,當晚,她勸瑪麗亞回修道院。瑪麗亞恐怕自己對上校的感情會越陷越深,於是,她悄悄地離開了。 (本段插曲:So Long, Farewell(孩子們)
瑪麗亞走了之後,男爵夫人用盡辦法討孩子們的歡心都沒有成效。當孩子們得知上校要和男爵夫人結婚的消息後,他們更加難過。他們到修道院找瑪麗亞卻沒能見到她。瑪麗亞向院長坦白了她對上校的愛情和對生活的不知所措,院長告訴她要有骨氣勇氣,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愛。於是,瑪麗亞回到馮•特拉普家裏。 瑪麗亞回來之後,男爵夫人發現她已經無法挽回瑪麗亞和上校之間的感情,她主動退出了婚約,上校和瑪麗亞互訴衷腸,很快地,他們就結婚了。(本段插曲:Climb Ev'ry Mountain(院長)、My Favourite Things Reprise(孩子們)、Something Good(瑪麗亞和上校)、Maria Reprise(修女們) 可惜,他們的生活並沒有從此就永遠幸福快樂。
當他們還在度蜜月的時候,德國納粹占領了奧地利。連大女兒麗莎深愛的小夥子羅夫也成了納粹。當他們趕回薩爾茨堡,發現到處已經是納粹旗幟橫行了。他們不在的時候,負責照顧孩子們的麥克叔叔幫他們注冊參加了薩爾茨堡音樂節(Salzburg Festival)。上校一回到家裏,就接到了納粹發來的電報,要他立即到納粹海軍報道。一向痛恨納粹的上校決定帶領全家人離開奧地利。
當他們晚上離開別墅的時候,被早就躲在門外監視他們的納粹攔住了,於是上校解釋說他們離開是為了參加希爾斯伯格節演出,並拿出節目單作為證據。在納粹的陪同下,他們來到了會場,演出了孩子們準備好的歌曲。在這時,上校和瑪麗亞演唱了《雪絨花》,歌曲裏對祖國奧地利的熱愛之情濃鬱深厚,不顧旁邊持槍的納粹守衛,在場的觀眾也跟著上校一起唱完了《雪絨花》。 (本段插曲: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Reprise(瑪麗亞和麗莎)、Do-Re-Mi Reprise(瑪麗亞、上校和孩子們)、Edelweiss Reprise(瑪麗亞、上校和孩子們)、So Long, Farewell Reprise(瑪麗亞、上校和孩子們)






演出之後,趁著頒獎的時候上校一家人逃離演出現場,納粹一路追到修道院裏,在修女們的幫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後麵,躲過納粹的追蹤,然後他們翻過阿爾卑斯山,離開了奧地利。(本段插曲:Climb Ev'ry Mountain Reprise(修女們)

《音樂之聲》的故事原型簡介


實際上這部傑出的經典電影《音樂之聲》是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的: 特拉普男爵生於1880年4月4日,拉(Zara),當時還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父親是海軍上校,他也想獻身海軍事業,所以參加了皇家海軍學院。當他還是一個年輕的海軍上校時,就被任命為U6潛艇的指揮。一戰時,一艘法軍潛艇被特拉普的潛艇擊沉。1918年,國王約瑟夫一世提升他為海軍少校。 戰爭結束後,奧地利失去了海岸線,不再需要海軍。特拉普上校不僅失去了職位,還在1924年失去了他的妻子,留給他7個孩子照顧。






瑪麗婭生於1905年1月25日。在她大約兩歲時,母親就去世了,她的表姑成了她的養母,她們住在維也納郊區的一個小房子裏。 她受到了嚴格的教育,上完三年高中後,進入了四年的國立師範學院。 瑪麗婭原來是社會主義者和無神論者,但是在大學期間,一位著名的神父開始給她布教,改變了瑪麗婭的生活和信仰。 瑪麗婭加入了薩爾茨堡的修女山修道院,成為一個修女。修道院決定讓瑪麗婭離開一年,到特拉普男爵家作女家庭教師,照顧他的一個患風濕熱的女兒。   一年後,孩子們要求他們的父親設法留住瑪麗婭,他們甚至建議他應該娶她。我不知道她是否喜歡我!男爵回答說。於是孩子們自己去問瑪麗婭。因為瑪麗婭說,是,我喜歡他。他們訂婚了。她再也沒回修道院作修女,於1927年11月26日嫁給了男爵。 特拉普一家又新添了兩個女兒。
1935年,瓦茲內神父走入了他們的生活。他使音樂成為他們一家的愛好。他們自然清新的嗓音和純美的歌聲使他們在1935年的薩爾茨堡音樂戲劇節上獲得了合唱比賽第一名。他們曾在大蕭條時期失去了所有的錢財,此後他們被邀請做歐洲巡回演唱會。






1938年,希特勒入侵奧地利,特拉普寧可丟掉物質財產,也要留住尊嚴。他們離開了薩爾茨堡市郊的別墅和一切財產,前往美國。
1938年9月,他們到達紐約。途中第10個孩子出生了。瓦茲內神父也和他們同行到美國,在他的指導下,唱歌成了他們的職業,特拉普家庭合唱隊漸漸揚名。 二戰後,特拉普一家建立了一個音樂慈善組織:特拉普家庭奧地利救濟社,為祖國奧地利發送了無數食品和衣物。
1941年,特拉普在費爾蒙特的一個鄉村裏買了一個大農場,這兒和他們思念的奧地利薩爾茨堡的風光相似。他們給他們的房子取名為“一顆丹心”。
1947年5月30日,特拉普去世,被安葬在房子後院的家庭墓地裏。 當他們結束了20多年、30多個國家的演唱生涯時,他們把他們的奧地利式大木屋改成了客店。可惜1980年12月,它被一場大火燒毀。他們立即決定重建。特拉普家新木屋的設計很現代,但仍保留了以前的味道。 1987年3月28日瑪麗婭去世了,被安葬在墓地裏他的丈夫旁邊。

人物原型的補充


格奧爾克•馮•特拉普騎士 (Georg Ritter von Trapp,1880.4.4 ? 1947.5.30)於出生於達爾馬提亞的紮拉,他姓名中代表貴族頭銜的“馮”,是作為海軍軍官的的父親奧古斯特在1876年贏得的。當時奧古斯特以勇敢和冷靜的出色努力,拯救了全船官兵,因而在1876年11月18日獲得了三等三級鐵冕勳章並被弗朗茲•約瑟夫皇帝陛下親自授予騎士稱號。在1894年,格奧爾克為了繼承父業,考入在阜姆的海軍學院。經四年畢業之後,又完成了包括一次遠航澳大利亞的二年見習,從1900年到1901年,他被分配到裝甲巡洋艦“瑪麗亞•特蕾薩女皇兼女王(SMS Kaiserin und Königin Maria Theresia)”號,並參加八國聯軍表現勇敢而受到嘉獎。歸國後在1902年,他通過了軍官的考試。






自從他加入了海軍以後,便醉心於潛艇這支新興力量,1908年他晉升為海軍上尉,並設法獲得了調到新組成的潛艇部隊之機會。兩年以後,他成為了新潛艇SM U-6, 的艦長,該艇由魚雷發明者,英國人羅伯特•懷特黑德的孫女,阿加莎•懷特黑德(Agatha Whitehead,1890.6.14-1922.9.2)命名,格奧爾克於命名式以及隨後的舞會上結識了阿加莎而一見傾心,兩人於1912年3月1日結為連理。   1915年4月22日,他調往SM U-5擔任艇長,執行了九次戰鬥巡邏。 同年10月他又被調到被俘的法國潛艇“居裏”號,擔任這艘被奧匈海軍重新命名為SM U-14的潛艇艇長。直到1918年5月,他又指揮了十次巡邏任務,並使SM U-14成為奧匈潛艇部隊的王牌之一。馮•特拉普本人晉升為海軍少校,擔任了位於卡塔羅灣潛艇基地的司令。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為止,馮•特拉普一共出擊19次,擊沉了法國的裝甲巡洋艦“萊昂•甘必大”號、意大利潛艇“海仙女”號,以及總計達到45,669噸的12艘船隻。成了奧匈帝國海軍和霍爾蒂少將齊名的兩大英雄之一。然而,奧匈帝國戰敗以後,不但失去了整個海軍,連所有的海岸線也喪失了。
馮•特拉普他把一生的精力都投入海軍,而離開了海軍後他什麽也做不慣,就像是迷失了他自己。雖然希望和他的妻子和七個孩子安居薩爾茨堡鄉裏,但不幸的是1922年,他的妻子阿加特被猩紅熱奪取了生命。那簡直就是將馮•特拉普推入了他一生裏最灰暗,最沮喪的時間。更加令他心碎的是,他的一個女兒也患上了這種致命的傳染病。馮•特拉普隻能雇用了一位來自一所當地女修道會的新人修女瑪麗亞•奧古斯塔•庫徹拉(Maria Augusta Kutschera,1905.1.26-1987.3.28)來看護她並作為馮•特拉普家的家庭教師。當時馮•特拉普家已經有著濃鬱的音樂氣息,可以說音樂已經成為了他們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有著良好音樂素養的瑪麗亞的加入,可以說是給當時不幸的馮•特拉普家投來了曙光,在孩子們的促成下,格奧爾克和瑪麗亞終於在1927年11月27日結婚。
不過好景不長的是,1932年時經濟危機使奧地利銀行的倒閉,使得馮•特拉普一家的積蓄一洗而空,他們隻得把部份房子租了出去,為了生計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到外麵去演唱。於是,作為家長,格奧爾克在每場演出前都最先上台介紹他的妻子和孩子們,然後大家上場演出幾首歌曲,最後格奧爾克再次上台和大家一起謝幕。這個不平凡的音樂大家庭在1936年薩爾茨堡音樂節獲得了極大的榮譽,他們的盛名令全歐洲各地給了他們雪片一般的邀請信,1937-1938年他們全家一家遊曆了整個歐洲進行演唱。






1938年德國吞並了奧地利,這對於馮•特拉普家而言又是一場橫禍,他們恬靜地生活就此因此而終止。馮•特拉普一家接連收到命令,由於他曾經是一名海軍英雄,納粹德國海軍還對他發出各種提議,甚至於還許諾給予他一個潛艇基地司令官的高位;他的長子當時剛剛從醫學院畢業,也接到命令要去領導維也納的一家大醫院。甚至於希特勒還要他們為其生日慶典演唱,於是全家緊急磋商決定背井離鄉奔赴自由。這時,適逢蓋世太保命令馮•特拉普家為希特勒訪問薩爾茨堡的懸掛?字旗。而格奧爾克的答複是:“我能用我的波斯地毯做一項更好的工作”。   在美國進行舉行係列音樂會給予了他們的逃脫的機會。他們一家搭乘一列火車到達奧意邊境,然後步行進入意大利。由於格奧爾克祖籍的裏雅斯特,在一戰以後該市劃歸意大利,因此他成了意大利公民,可以免簽證進入意大利,等待他們的美國簽證下來。從那裏他們電告在紐約的代理人查爾斯•華格納。此時次瑪麗亞正懷著她第三個,也就是格奧爾克的十個孩子。
1938年馮•特拉普全家抵達美國。他們奔波的路線如下:意大利―英國―紐約―因簽證到期赴加拿大―費城―佛蒙特。一家人在遷徙過程中又開始了合唱團的演唱,每到一處,他們那種奧地利民間風味的歌曲都頗受當地人的喜愛。經過艱難反複的輾轉遷徙,1942年他們終於買下佛蒙特州的一處財產,他們將這個農場建設成一個奧地利風格盎然的地方。定居之後,他們仍然堅持到各地進行巡回演出,並在家鄉舉辦音樂營,吸收音樂愛好者,並開設一些普及音樂知識的課程。在美主要的經濟來源是靠出租自家房舍,辦音樂營以及巡回演出。
二戰期間,馮•特拉普家的兩個兒子魯珀特和韋爾納均加入美國第十山地步兵師參軍赴意大利戰場作戰,所幸都平安歸來。二戰後,他們一家建立了一個音樂慈善組織:特拉普家庭奧地利救濟社,為祖國奧地利送去了無數食品和衣物。格奧爾克在1947年患肺癌辭世,染上肺癌的原因據說是由於早期潛艇內極端汙濁的空氣所致。其著作有《最後的敬禮(Bis zum Latzten Flaggenschuß)》一書,回憶了他在戰時的經曆。
他的子女共十個,阿加特留下了魯珀特(Rupert,1911-92)、阿加莎 (Agatha,1913 - )、瑪麗亞 (Maria,1914 - )、沃納 (Werner,1915- )、海德薇格 (Hedwig,1917-72)、約翰娜 (Johanna,1919-94)和馬丁娜 (Martina,1921-51),瑪麗亞的孩子是羅斯瑪麗Rosmarie (1929 - )、埃萊奧諾蕾(洛麗)(Eleonore,1931 - )和約翰內斯•格奧爾克(Johannes Georg,1939 - )。馮•特拉普家的故事通過羅傑斯和哈默斯坦不朽的音樂劇傑作《音樂之聲》而傳遍了全世界。
(XIAO 編輯FROM網絡資源)



















願我們的音樂快遞永遠充滿著溫馨友愛的音樂之聲,快樂每一天!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