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年前的一天,坐公共汽車進城,經過科學院那站,一群中年人上了車,形貌、口音、裝扮,都提示著他們是科學院的科技工作者,怎麽看都不像是傳娛樂八卦的人,一落座,卻急急忙忙地開始討論新近曝光的明星感情糾葛,一個人說,另外幾個還在糾正和補充,我悶笑著不敢回頭,怕一看到他們那種認真到近乎學術討論的表情,會發展成為爆笑。
從那時起,我就在想,明星的生活,當真與我們無關麽?他們真的隻是轉動在遠處的毫無意義的星球麽?
直到黃佟佟跟我說起她寫娛樂專欄的因由和取向。她說,某次去香港采訪的時候,雜誌的編輯想要她順帶著采訪另一個明星,她拒絕了,編輯問她,為什麽采這個,不采那個?她說,她更感興趣的是人,而且隻對我們這一代人的明星的生活際遇感興趣。他們的生活,始終在和我們的生活互相映照。
這解開了我一直以來的疑問,為什麽布蘭妮“從無底洞裏升起來”,我並無太多感觸,帕麗斯·希爾頓的視頻到處流傳,我甚至沒有想起來找個下載鏈接,即便是國產明星,如果是生於八零年代中後期,別說攜毒嗑藥,即便他們在山裏辟出一個小型金三角,我們也至多“哦”一聲。我們傾情關注的是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林青霞梅豔芳周慧敏李嘉欣孟庭葦,至多延伸到阿嬌張柏芝。我們關心的是我們懵懂青春的參與者——盡管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參與,是我們成長曆史的見證人——盡管他們從不曾親身到場。他們有無瑕疵不重要,形象大於真身也無所謂,他們與我們無關也有關,我們不愛他們也得愛,因為他們已經生生嵌入我們的生活,成為背景、記憶、話語,水乳交融,再也剔除不出去。
所以黃佟佟在娛樂專欄裏評說明星們的事,以她“理智+情感”的觀看方式,用痛快、酣暢、明澈的筆觸,而字裏行間,都看不出一絲刻薄,更遠離了惡毒。因為,她是有選擇的,她願意評說的,是那些被我們傾注過思慕、投射過欲望、醞釀過關懷的明星,她願意著墨的,是那是與我們一起成長的人,對他們,她永遠下不去狠手,她也從來沒有這種下狠手的心腸,對他們,她有一種對參與了自己生活的人的寬厚,不知不覺的寬厚,無處不在的眷顧。所以,與其說這是一本關於娛樂和明星的書,倒不如說這是一本與愛有關的書,與我們的記憶、過往、成長有關的書,於是她借用葉芝的詩句作為書名:“我們曾經相愛而卻渾然不知”——我們其實是愛他們的,隻是,因為我們過分強烈的自尊心,讓我們不承認對他們的感情是愛。
——但還有什麽比這更像愛呢?日日掛念,遙遙注目,連篇累牘地談論,甜言蜜語地讚美,恨鐵不成鋼地惋惜,就算是咒罵和唾棄,也是建立在銘記的基礎上,並有強烈的感情作為動力——如果這都不算愛,那還有誰可以提供一個更像愛的樣本?
所以,這本由專欄集合成的書,可以當作一封寫給過往時光和舊日生活的情書來讀,我們見過海嘯,卻也見過你的微笑,我們動蕩流離,卻也有人與我們始終同台,在交會時,互放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