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月》,古琴曲,由王賓魯改編,刊於《梅庵琴譜》,因用李白的《關山月》填詞成為琴歌而得名。
關山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 。
唐朝國力強盛,但邊塵未曾肅清過。李白此詩,描繪了邊塞的風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層轉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歎息征戰之士的苦辛和後方思婦的愁苦 。開頭的描繪都是為後麵作渲染和鋪墊,而側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
《關山月》為漢樂府之曲,作者不詳,原為橫吹之曲,後移植而成琴曲。今山西大同市東有白登山,漢高祖劉邦曾親率大軍與匈奴交戰,被圍困七日。其曲為傷別之意,表現了征人思鄉報國的情感, 亦感慨戍邊將士,爭戰疆場而鮮有人還之愴 。
“關山月”是樂府舊題。 " '關山月' ,傷離別也。" 李白的這首詩,在內容上繼承了古樂府,但又有極大的提高。
這首詩在內容上仍繼承古樂府,但詩人筆力渾宏,又有很大的提高。詩的開頭四句,主要寫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從而表現出征人懷鄉的情緒;中間四句,具體寫到戰爭的景象,戰場悲慘殘酷;後四句寫征人望邊地而思念家鄉,進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樓歎息不止。這末了四句與詩人《春思》中的“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同一筆調。而“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又與王昌齡的“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同步。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