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菲認識的林夕

林夕在王菲成名前就開始寫歌詞,但還是王菲讓大家注意到他。
是王菲成就了林夕,還是林夕成就了王菲?
林夕答曰:誰成就了誰不重要,都是一場因緣。
聰明的回答,但下麵還有一句:沒有王菲天籟一樣的聲音,我還真不知道自己可以寫得那麽抽象,抽象到別人聽不懂。

從來不是王菲詮釋歌曲,是歌曲來詮釋王菲。過於專注自己那窄小的世界是一種缺陷,而恰恰這種缺陷讓多少人為之著迷。她的迷離執著,籍著林夕表現到極致。他們都是那麽自戀和自憐的人。

當有人質疑他為王菲所作的詞讓人琢磨不透時,林夕調皮地說:“你們知道嗎?有些詞連王菲也看不懂。不過她很乖,都不會問我什麽意思,隻顧唱。我的歌本來就不是給年輕人聽的,而是給中年、老年人聽的,因為他們保持著對世界的眼光。”

林夕筆下的情感百態,生活悲喜,現代人的麻木無奈拒絕溝通無不鮮明淋漓盡致。他善於否定永恒,幻滅人生,懷念過往。在他看來“但凡未得到但凡是過去總是最登對”,“相聚離開都有時候,沒有什麽會永垂不朽”。但同時他又是信仰愛情的,得到真愛“恨不得一夜之間白頭永不分離”“無需要太多隻要再三地望著我”。他有超乎常人的抑鬱敏感,在他眼中天氣,街道,路人的一個表情,花開花落,生活中萬事萬物都可言情。我喜歡的那首“約定”,“當天旅館的門牌”“笑著離開的神態”“那份微溫的便當”“沿路一起走半哩長街”,平淡細節閃亮著動人的靈光。

林夕每年的創作量是幾百首詞,似乎永無窮盡的創作靈感背後是他長年難醫的失眠和嚴重的焦慮症。Don Mclean 在Starry Night 中唱到Vincent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藝術品背後,總是杜鵑啼血般的驚心。

曾患數年焦慮症。勇敢麵對病痛的他,四處訪尋名醫,後來更以過來人身份與人談病情,他透露:“嚴重時試過一日吃十幾粒藥。”漸漸地,他學會了調整自己。

去年看到林夕的新書《原來你非不快樂》。究竟如何快樂?他說,“不用刻意追求,刻意追求的,往往是感官的一時興奮,而非真正持久的快樂。真正的快樂,需要掃除內心很多無謂的垃圾,舍得失去一些東西。”

林夕喜歡蘇東坡的詩“但願生兒愚且魯。”可要那麽聰明幹嗎,精於看透別人的眉頭眼角,學會應付之道?擅長胡思亂想,談起情來更不幸,對方1秒鍾的沉默,在你這兒成了幾千個念頭,除了有助於成為一個創作人之外,實在沒什麽“福利”。

林夕在散文中更多的表現出此種豁達。《原來你非不快樂》中所寫皆是平日所感。他說,以前越美麗的東西,他越想碰,貪癡物質。如今的他,摔破了深愛的琉璃,弄壞了惜之如命的家具,都一笑而過。再完美昂貴的身外物,都會消失,就算沒毀摔壞,也不過安靜地存在。其實,人生並沒多些什麽。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