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紐因演奏,西爾維斯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版 (EMI CZS 7 67310 2)
耶胡迪·梅紐因在他演奏生涯全盛時期所錄製的這版貝多芬的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一直是眾目所矚的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有影響的版本。
樂曲的主部,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演奏即將音樂中那種還有憂鬱色彩的陰霾感覺把握得十分適度,定音鼓的四下敲擊及隨後弦樂低聲部的呼應,表現出莊嚴而內斂的情緒。29小節的過渡句,采用了重音晚到的演奏手法,使音樂變得堅定而又適當進行了誇大。42小節4個八分音符的每個音符逐漸加長的演奏,巧妙地完成了向副部的過渡,嫋嫋餘音霎時間令人喘息亦不敢生。51小節當主旋律出現時,弦樂聲部的演奏穆慕而富麗。呈示部(89小節),獨奏開始的屬七(分解)和弦,梅紐因把這組音符奏成兩個八分音符的節拍,成為對“四下鼓聲”的另一種方式的呼應,其表現的著力點在於突出性格。在接下來的三連音下行音的演奏中,梅紐因明顯打破原有的由弓法造成的自然分句,采用了一種近乎“語言”的分句法,到 100小節為止,聽起來像是“朗誦”的效果。181小節之後清麗、從容的氣質與音色,與定音鼓再次的四下敲擊形成極大跨度的對照。直到180小節,聽眾可以清楚感覺到梅紐因盡可能避免在演奏中使用下滑音換把方式,在詮釋音樂中的演奏手法,更多是采用多樣的“波弓”(連斷弓 PORTOT)。
一樂章結尾部的“華彩樂段”,梅紐因選擇的是克萊斯勒版。梅紐因以不同於其他人的寬大弓法,整段氣勢宏大,技巧精妙,和聲、弦律線條非常清晰,展現的是音樂的完整性及其對貝多芬音樂詮釋的延伸。
二樂章梅紐因的演奏堪稱典範之作,這一組G大調的變奏曲經梅紐因與維也納愛樂樂團的音樂家之手,仿佛成了“一對情侶在春天的陽光下的對話”。樂隊的10小節主題的演奏,呈現出湧動著巨大的興奮與內斂的熱情。45小節起,梅紐因演奏中的密不透風的弓法,逼壓得聽者不得不屏住呼吸。84小節起梅紐因選擇了樂隊第一小提琴最靠後的四人來與他作輪奏的伴友。梅紐因對這首樂曲二樂章的詮釋,已經完全脫離一般演奏者對小提琴特質的“賣弄”。但不幸的是,梅紐因“右手顫抖的痛疾”已經開始困撓他的演奏了,在銜接三樂章的“華彩樂句”中,已表現得十分明顯。
三樂章的主要演奏特點,在於梅紐因始終保持了不做高難度技巧表演的演奏風格。因此,這首“回旋曲式”的終曲的演奏十分迷人。主部主題那著名的10小節“G弦上的舞蹈”,梅紐因演奏得不溫不火,聽不到撞擊弓法的痕跡。在雄渾的伴奏之上,決定樂團風格的是抒情而優雅的獨奏小提琴歌唱式的領奏。結尾部的“華彩樂段”,梅紐因沒有刪去克萊斯勒寫的大段技巧部分,梅紐因在此為“技巧”留下一個充分展示的“機會”,整體演奏得大氣磅礴、氣勢雄渾,而又不失其一慣的細致的樂句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