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urice Bejart- bolero de ravel 1/2
/>
Maurice Bejart- bolero de ravel 2/2
最近從圖書館借回一本書audiobook 叫《Les Rêves En Mouvement》, 是法國現代舞蹈家:Maurice Béjart的在法國電台的談話錄音集,他談的內容很廣:從他的最初從事舞蹈到他對職業怎麽看,文化的交融碰撞;音樂的重要性,歌劇對他的影響,還談到了對他頗有影響的一些作曲家如瓦格納Wagner,還有與眾多音樂家畫家等藝術家的交往和友誼, 如斯塔溫斯基(Stravinsky),電影作曲家Nino Rita(及其電影教父音樂作曲家) 西班牙和著名的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Salvador Dali,說了很多趣事,比如說當朋友介紹他認識斯塔溫斯基時,他如何激動,而後與斯塔溫斯基合作,當斯塔溫斯基來看他們排練演出時見要上樓梯便說,有樓梯我上不了,貝雅他說他就抱斯塔溫斯基就上樓, 他說他那時年輕力大,斯塔溫斯基也很瘦小,45公斤這樣, 可聽斯塔溫斯基的音樂時你不會覺得他瘦小,而是覺得他是一個巨人。貝雅還說到和達利的交往,說有一次達利的畫被拍賣時,達利被友好地關在洗澡間並被告知:畫沒成交前,你別出來。
最讓我感動的還是當Maurice Bejart在談到著名英國搖滾樂隊Queen的領銜主唱Freddy Mercury時,他深深地為Freddy Mercury的英年早逝而感到惋惜,並很想為他做點什麽,他很動情地說:有些人與你走在一起是因為藝術觀點等相同,有的人你看到他(她)就會有種親切感,就像你的家人,就像和你共事很久的同事一樣,Freddy Mercury (對我)就是這樣的人,他對Freddy Mercury 也相當了解, 說Freddy Mercury 5歲就學鋼琴,彈得一手很好的鋼琴,作的曲子也是很感人,所以他就編排了《Queen》的舞蹈來紀念Freddy Mercury。
莫裏斯 · 貝雅被認為是最富有創新,最有影響二十世紀的舞蹈大師之一,也是最受爭議的歐洲舞蹈家, 他能有這麽超前的意識, 也是與他來自的家庭有些關係,貝雅是哲學家的兒子,他的父親Gaston Berger是法國著名的未來學家,同時他也是一位實業家,Gaston Berger以分析德國哲學家Edmund Husserl (埃德蒙德·胡塞爾1859-1938)的現象學和Character structure而著稱,而Edmund Husserl 被後人認為是現象學之父。
很遺憾我在法國多年卻從來沒去看過Maurice Bejart舞蹈團的演出,那時很少想過要去看演出聽音樂會,忙學習工作生活,也見過電視介紹過他,那時覺得他的舞蹈好現代抽象,等現在感興趣時,Maurice Béjart先生已經離開人世了,如果以後有他的舞蹈團演出,爭取去觀看欣賞,以彌補心中的遺憾。Maurice Bejart說話語氣非常和藹可親,去圖書館本來是去其他東西的,卻聽到了貝雅先生對人生,音樂藝術的談話,意外得到了新的收獲, Merci beaucoup Mr Maurice Béjart !
2007 年 11 月 22 日星期四的清晨, 2O 世紀最偉大的芭蕾大師之一、法國舞蹈家莫裏斯 · 貝雅,在瑞士洛桑大學的醫學院裏因腎髒與心髒的雙重衰竭而停止了呼吸,享年 80 歲。
莫裏斯 · 貝雅. (Maurice Bejart , 1927—2007) 法國芭蕾表演家、編導家和舞團團長,現代芭蕾後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原名莫裏斯 · 讓 · 貝爾熱,從舞之後,因崇拜法國 17 世紀的大戲劇家莫裏哀,而將自己的姓氏改為莫裏哀夫人的姓氏 “ 貝雅 ” ,而這個名字也恰巧是他母親婚前的名字。生於法國馬賽,卒於瑞士洛桑。深受哲學家父親加斯東 · 貝爾熱的影響,自幼博覽群書,並隨其父學習過漢語,畢生對中國的《易經》情有獨鍾,每兩年必須重溫。 14 歲那年因為體質纖弱而就讀於馬賽芭蕾舞學校,不料一發而不可收,隨後去倫敦隨俄國名師維拉 · 沃爾科娃深造, 18 歲在法國維希登台,後來到達巴黎,隨羅蘭 · 佩蒂等名家巡演,曾在國際芭蕾舞團、瑞典皇家芭蕾舞團出任男主演,演繹過許多古典和現代芭蕾劇目,並在此期間為瑞典的舞蹈片編導了自己的處女作《火鳥》 (1959) ,從此一夜成名。
自 1953 年起,他先後組建了明星芭蕾舞團和 20 世紀芭蕾舞團,後者成為威震世界 30 載的現代芭蕾舞團,他本人也成為 50 年來最具創意,但爭議不斷的現代芭蕾編導大師。 1987 年,他因芭蕾的地位繼續受到損害、舞團的年度經費再次遭到削減等原則問題,同常駐的比利時皇家歌劇院發生激烈爭執,將舞團遷至瑞士的洛桑,並易名為洛桑貝雅芭蕾舞團,由洛桑市政府每年撥款 400 萬瑞士法郎 ( 合 4lO 萬美金 ) ,從而使得這座僅有國際芭蕾比賽的城市,從此擁有了一個世界頂級的芭蕾舞團,並因此可在芭蕾文化的建設和檔次上,令日內瓦、伯爾尼、蘇黎世、巴塞爾等其他瑞士城市無法與之相提並論。貝雅率其芭蕾舞團的到來,無疑還填補了洛桑市民文化生活的一個空白 ! 2002 年,他又在此為年輕的舞者們創辦卜個新舞團,取名為 “M 舞團 ” 。早在過世前,他便立下遺囑,他的舞團由副藝術總監與領銜男主演吉爾 · 羅芒全權繼承。
精心薈萃各色人種的俊男靚女,率先融會古典芭蕾和現代舞的各自優勢,最早使用 “ 具體音樂 ” 、電子音樂等前衛音樂,以及嬉皮士、搖滾樂等流行音樂,大膽取材印度、日本、中國、中東等東方文化,畢生追求返璞歸真與博大精深,努力融會原始體能與現代思維,不斷製造肉體刺激與心靈震蕩,創意無限與爭議不斷始終並存,東西合璧與雅俗共賞長期並舉,永遠開創世界芭壇的風氣之先,可謂貝雅 50 年來的一貫作風。
貝雅畢生創作了近 200 部芭蕾作品,其中的代表作有《孤獨者交響曲》 (1955) 、《舂之祭》 (t959) 、《波萊羅》 (1960)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1964) 、《火鳥》 ( 修改版, 1964) 、《羅密歐與朱麗葉》 (1966) 、《我們這個時代的彌撒》 (1967) 、《虔信》 1968) 、《愛情如是說》 (1970) 、旅人之歌》 (1971) 、《尼金斯基,上帝的小醜》 (1971) 、《維也納,維也納,你是多麽的孤獨》 (1982) 、《大海》 (1982) 、《七段希臘舞》 (1983) 、狄俄尼索斯》 (1984) 、《歌舞伎》 ( 1986) 、《還有華爾茲》 (1987) 、《列寧格勒的記憶》 (1987) 、《 1789…… 和你》 (1989) 、《環中環》 (1990) 、《金字塔》 (1990) 、《莫紮特與探戈》 (1990) 、《神奇的中國人》 (1992) 、《三島》 (1993) 、《生命之舞》 (1997) 、《耶路撒冷,和平之城》 (1997) 、《定義芭蕾》 (1997) 、《變》 (1998) 、《胡桃夾子》 (1998) 、《絲綢之路》 (1999) 、《布雷爾與芭芭拉的歌》 (2001) 、《手》 (2001) 、《東京舞姿》 (2002) 、《太陽鳥》 (2003) 、 《舞者與詩人》 (2004) 、《進入兩次戰爭》 (2006) 、《查拉施特拉的舞蹈之歌》 (2006) 、《 80 分鍾的世界之旅》 (2007) 等等。
與喬治 · 巴蘭欽截然相反,貝雅更善於從男舞者身上獲取激情與靈感,故其作品每每進發出排山倒海的磅礴氣勢,時時張揚著無堅不摧的陽剛之風。與此同時,他亦用中國 “ 易學 ” 的宇宙觀來解讀人生,確保其舞蹈永遠充盈著生命的萬千氣象。他曾在布魯塞爾和洛桑,先後創辦並主持了以梵文 “ 手印 ” 命名的舞蹈學校,以強化舞者全身上下,尤其是手臂乃至上半身的表現力,潛心探索東西共融的舞蹈語言和美學精髓。
與其他舞蹈家顯著不同,貝雅不僅思想深邃,而且對文字語言頗得要領,曾出版暗 B 個人芭蕾作品集、 l 部日記、 3 部回憶錄與談藝錄、 1 部小說和 2 部話劇劇本,拍攝過 4 部舞蹈影視作品,因而嚐試過各種形式的表演藝術。 1960 年以來,他先後兩次獲得巴黎國際戲劇大獎、巴黎舞蹈節編導獎、美國《舞蹈雜誌》年度大獎、哈瑪斯克爾德獎、伊拉斯姆獎、劇作家協會獎,多個日本獎項,以及比利時國王頒發的王冠大勳章,並當選為法國藝術學院院士。 1996 年,他被洛桑市政府授予榮譽市民的稱號, 2003 年獲得法國政府頒發的藝術與文學勳章。
回首人生,貝雅坦言道: “ 對我來說,舞蹈是個工具,可以用來完整地表現我自己,用來生存,用來呼吸,用來過日子,用來使我成為我自己。 ”
為了慶祝中國唯一的國家級芭蕾舞團,中央芭蕾舞團 , 建團 50 周年 , 中芭選擇了貝雅大師的芭蕾舞劇《火鳥》作為今年唯一排演的新劇 . 中央芭蕾舞團將排演世界頂級大師的優秀作品視為己任和夢想。近年來,中芭先後排演了羅蘭 • 佩蒂、瑪卡洛娃、約翰 • 克蘭科、威廉 • 福塞斯等大師名作,而排演莫裏斯 • 貝雅的作品,是中芭不斷追尋的夢想之一。
2001 年秋,貝雅大師首次攜享譽世界的洛桑貝雅芭蕾舞團來華訪演,而轟動京城、令人震撼不已、至今為人津津樂道是其代表作《生命之舞》。這部集莫紮特和皇後樂隊與時裝設計大師範思哲之大成的現代芭蕾作品,被視為貝雅大師的巔峰之作,同時也被視為其一生的真實寫照。因為貝雅一生是為生命而舞的一生。 (摘自:http://www.niwota.com/submsg/6601812)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