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音樂不是理查德。克萊德曼的嗎?對也不完全對,這是克萊德曼演奏, 但是由一位叫Paul de Senneville的法國人作曲,而這位作曲家自己對音樂(譜)即不會讀也不寫, 和音樂夥伴一起大概共創作了400餘首歌和曲, 其中不少是70,80年代法國的浪漫愛情曲。
Paul de Senneville是法國人,一位著名的法國浪漫情調作曲家和音樂製作人,他的職業生涯最初是為France Soir法國晚報的記者,於60年代他轉入音樂創作,最初他隻是為一些電影寫歌, 他寫的歌為許多有名的歌手演唱Mireille Mathieu, Michèle Torr, Christophe, Hervé Vilard, Dalida, Petula Clark and Claude François Michel Polnareff.,1978年他寫的歌 《Les jardins de Monaco 》還獲得歐洲歌曲大賽獎 (Eurovision Song Contest 1978 )
他第一首最成功曲子還是他與合作夥伴 Olivier Toussaint一起創作的:《Dolannes Melodie 德明的微笑》,這支曲子是一部法國電影的主題曲《Un linceul n'a pas de poches 》(1974) ,影片中的男主角的名字就叫Dolannes,這也就是法國浪漫Jean Claude Borelly小號家 演奏的那一首,《Dolannes Melodie 德明的微笑》小號曲在大獲成功,在不少歐洲國家,日本,美洲等國排名第一, 這一《微笑》不僅讓Jean Claude Borelly名聲大振,也讓作曲家Paul de Senneville和Olivier Toussaint走到前台, 為公眾所知,他們倆一起辦起 Delphine Productions 音樂製作錄音公司。
要說Paul de Senneville, 不能不說她的音樂合作夥伴Olivier Toussaint,Olivier Toussaint來自音樂世家,曾祖父Gilbert Duprez(6 December 1806 – 23 September 1896) 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法國男高音, 祖父祖母也是歌劇演員,母親是鋼琴家,生在這樣的音樂世家,從小耳濡目染,這也難怪即使Olivier Toussaint在他的母親的強烈要求下去上大學,學經濟和社會學,可大學畢業後他還是回到他祖先走過的道路:音樂,不過這次稍有不同,Olivier Toussaint不是唱歌劇而是從事作曲, Paul de Senneville和Olivier Toussaint的搭檔兩人都如虎添翼, 共同譜寫了很多樂迷們熟悉佳作。
Olivier Toussaint:Paul de Senneville的音樂合作夥伴
鮮為人知的是,是Delphine Productions , 也就是說是Paul de Senneville和Olivier Toussaint在法國發現挖掘了一批很特別的樂器演奏家, 他們日後都成為大名鼎鼎的世界級的浪漫情調演奏家,並為他們專門寫曲子,他們其中不少是中國樂迷熟悉的:
-法國浪漫情調鋼琴王子:理查德。克萊德曼(Richard Clayderman);
-法國浪漫情調吉他王子:尼古拉﹒德﹒安吉利斯(Nicolas de Angelis);
-陶笛情人,阿根廷笛簫演奏家: 迪亞戈.莫迪納(Diego Modena);
-法國浪漫大提琴演奏家: 讓-菲利普•奧汀(Jean
.....
Nicolas de Angelis - Quelques Notes Pour Anna
開始說Paul de Senneville對音樂不會讀也不會寫他怎麽作曲呢?據說是他心中一有什麽旋律,他就哼出來,並用錄音機錄下來,然後再找人彈寫出來, 他一共創作了400多首歌和曲,也專門幫克萊德曼寫曲子,其中就有大家熟悉的:給愛德琳的詩 Ballade pour Adeline,;A comme Amour ;Letter to my Mother...
Ballade Pour Adeline是由Paul de Senneville1977年給他的女兒Adeline寫的。Ballade在西方文化裏是一種有配樂的詩,Ballade Pour Adeline的意思也就是“致愛德琳的詩”,中文裏也有翻譯做《水邊的阿狄麗娜》,不過不是直譯也不是意譯,而是和A Comme Amour一樣,也是從日語裏翻譯來的(Ballade Pour Adeline在日語裏是渚のアデリーㄡ,難怪有“水邊”這麽一說了。) 阿狄麗娜都是Adeline的音譯。眾所周知,Ballade Pour Adeline是克萊德曼的出名之作。當時,法國的作曲家Paul de Senneville和製作商Olivier Toussaint在22位鋼琴演奏家裏選了一位來彈這首輕盈的曲調,克萊德曼在其他21位琴手中脫穎而出,70年代末的年輕人,受著搖滾樂和爵士樂的影響,決定把這首鋼琴曲改成一個有樂隊伴奏的輕音樂,這種新式的音樂受到了歐洲的廣大關注,Ballade Pour Adeline也大出意料的創下了唱片銷量的紀錄,創下了在38個國家2千2百萬張的銷售記錄,而克萊德曼這個名字也隨著這個曲子而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名詞。
Diego Modena & J-P. Audin - Song of ocarina
我們往往隻知道前台的演奏家,而忽略了幕後的作曲家和製作人, 我做這個貼其實最開始時也是因為聽了Jean Claude Borelly小號曲:《Dolannes Melodie 德明的微笑》,被這曲子迷住了, 反複聽了好幾遍都覺得不夠,就想知道微笑後麵的故事,想知道到底是誰作的曲子,順著《查訪》, 沒想《微笑》後麵還有一個中心人物Paul de Senneville,這些作曲家,演奏家們的故事讓我很感概,感慨人的各式各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有的有傑出的天賦,他們的作曲才能和演奏才能讓我很敬佩,可我更感慨的卻是人生,謎一樣的人生,人生很有趣,有很多故事, 很多人緣,我隱約地感到生命中好像有什麽密碼式的
人生是有那麽多緣:人生旅途中要結識誰,遇到誰都是我們事先不能知道的,我想沒有Paul de Senneville慧眼選中克萊德曼並為他作曲,克萊德曼或許不出名,或許出名也就不知道又會是怎麽樣一番風景了,不得不說Paul de Senneville和理查德。克萊德曼有緣,就像我們大家相聚文學城音樂快遞一起灌水賞樂也是一種緣份,難道不是嗎?
人的一生不一定就是一條直線,特別是對於這些有特別天賦的人,他們剛開始的工作與日後成功的工作都不搭界。 人生就是個過程,能幹自己最有興趣的工作應該是最大的快樂之一,如果Paul de Senneville他隻滿足於報社工作,等待提拔成director或社長的話,Good for him, 可就沒後麵的故事了,我們也無緣能聽理查德.克萊德曼的浪漫情調曲了, 那我們改聽別的王查德的音樂嘍, 嗨,上帝給我們的生命成本都差不多,有的注重在生命過程享受樂趣,看風景,有的隻在乎結果,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選擇和樂趣, 還是要謝謝 Paul de Senneville沒當報社社長,而是從事音樂創作,否則我們即聽不到:《Dolannes Melodie 德明的微笑》,也欣賞不到《水邊的阿狄麗娜》了。
/>
Richard Clayderman - Ballade pour Adeline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