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不以說理方式來傳播,而是更多地通過熏陶及感染的途徑,潛移默化地來影響人的心靈,使人們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潤。音樂與人的生活情趣、審美情趣、言語、行為、人際關係等等,有一定的關聯。故高潔的音樂與低價的音樂其對人們的影響是大不相同的。音樂是人們抒發感情、表現感情、寄托感情的藝術,不論是唱或奏或聽,都內涵著及關聯著人們千絲萬縷的情感因素。為什麽音樂能表達人們的感情呢?因為音與音的強弱、音與音之間的聯接或重疊,就產生了高低、疏密、強弱、濃淡、明暗、剛柔、起伏、斷連等等,它與人的脈搏律動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關聯。特別對人的心理,會起著不能用言語所能形容的影響作用。
音樂可以通過幾種途徑來體驗,最傳統的一種是到現場聽音樂家的表演。現場音樂也能夠由無線電和電視來播放,這種方式接近於聽錄音帶或看音樂錄像。有些時候現場表演也會混合一些事先做好的錄音,如DJ用唱片做出的摩擦聲。當然,也可以製作自己的音樂,通過歌唱,玩樂器或不太嚴密的作曲。甚至耳聾的人也能夠通過感覺自己身體的震動來體驗音樂,最著名失聰音樂家的例子便是貝多芬,其絕大部分著名的作品都是在他完全喪失聽力後創作的。
在所有的藝術類型中,比較而言,音樂是最抽象的藝術,但並不是科學。盡管為了更好地理解、繼承、發揚和創作音樂,人們因此而衍生出了許多學科,諸如音樂理論、音樂欣賞、音樂美學、器樂理論、聲樂理論,等等。並組建了音樂學院、學係等,用以教授演奏、創作等。但是,音樂本身並不是科學。
而哲學則是一門科學。是理論化、係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早期的哲學,如亞裏士多德時代(古希臘時代),哲學大多是研究世界、物體的運動、變化規律,也就是現在的物理學前身。所以,現在的物理博士學位仍然沿用PhD - Doctor of Philosophy (而不是Doctor of Physics)。廣義來說,從感知認識個別具體事物或個別具體世界出發,通過概念抽象和邏輯思維,發現世界萬物具有的一般特性和規律,發現絕對抽象事物、發現世界的終極本質和意義,在此基礎上確立世界觀和方法論,這是古今中外各種哲學認識實踐活動具有的一般形式特征。當然,哲學也是社會變革的先導,它與時俱進、實事求是,棄舊創新,生機勃勃。隨著知識的爆炸,現代的哲學則又分化出許許多多分支。諸如,東方哲學史、西方哲學史、古希臘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哲學、現代哲學、人文哲學、倫理學、醫學倫理學、教育倫理學、美學、比較哲學,等等、等等,五花八門。總體來說,哲學,無論是哪一門分支,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意味著枯燥、乏味,甚至是痛苦。
總而言之,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它必須由三個部分組成:主體(創作者)、媒體(舞台、傳播)和受體(觀眾、聽眾)。缺一不可。反之,哲學,作為一種(社會)科學,並不受此約束。
以上隻是有感而發的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
(背景音樂:《Chiquitita》,Panflute performed by Dana Dragomir)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