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作品呈獻給鋼琴教師卡爾克布倫納(Kalkbrenner,1788-1849),共3個樂章: 1.莊嚴的快板,E小調 形式是追隨莫紮特確立的古典協奏曲形式,先由管弦樂合奏第一主題,第二主題由弦樂以E大調奏出。鋼琴出現後,極盡技巧化而華麗地表現這兩個主題,然後以管弦樂合奏結束呈示部。發展部為C大調,鋼琴從處理第一主題後半段始,此後諸主題在多種轉調中發展。再現部調子改為G大調,最後以鋼琴燦爛技巧發揮的激動達到高潮。
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 (My Favorite)
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OP.11
Chopin Frederyk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1 in E minor, Op. 11
肖邦的兩首鋼琴協奏曲都是青年時代的作品,因為是早期作品,尤其是協奏部分比較弱,其風格受胡梅爾(Johann Nepomuk Hummel,1778-1837)的影響。後人曾對其管弦樂部分加以潤色,以托西克(Tausig,1841-1871)對第一號、克林沃特(Klindworth,1830-1916)對第二號的訂正最為著名。
第一號協奏曲,E小調,OP.11,作於1830年,由1830年10月10日首演。肖邦在給友人的信中曾對這首作品有以下說明:“新協奏曲的慢板樂章是E大調,我並不特別要求此部分強勁的力度。我是以浪漫、平靜、略含憂鬱的心情作了這首作品,必須非借此讓人產生像是在眼望著一個能引起無數快樂的回憶那樣的印象不可。比如像是美麗的春天的明月良宵那樣的印象。”
這首作品呈獻給鋼琴教師卡爾克布倫納(Kalkbrenner,1788-1849),共3個樂章: 1.莊嚴的快板,E小調 形式是追隨莫紮特確立的古典協奏曲形式,先由管弦樂合奏第一主題,第二主題由弦樂以E大調奏出。鋼琴出現後,極盡技巧化而華麗地表現這兩個主題,然後以管弦樂合奏結束呈示部。發展部為C大調,鋼琴從處理第一主題後半段始,此後諸主題在多種轉調中發展。再現部調子改為G大調,最後以鋼琴燦爛技巧發揮的激動達到高潮。
這首作品呈獻給鋼琴教師卡爾克布倫納(Kalkbrenner,1788-1849),共3個樂章: 1.莊嚴的快板,E小調 形式是追隨莫紮特確立的古典協奏曲形式,先由管弦樂合奏第一主題,第二主題由弦樂以E大調奏出。鋼琴出現後,極盡技巧化而華麗地表現這兩個主題,然後以管弦樂合奏結束呈示部。發展部為C大調,鋼琴從處理第一主題後半段始,此後諸主題在多種轉調中發展。再現部調子改為G大調,最後以鋼琴燦爛技巧發揮的激動達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