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弦樂四重奏《美國》 看捷克海龜德沃夏克眼裏的美國

本文內容已被 [ 聶耳 ] 在 2009-11-15 22:51:1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德沃夏克的《美國》四重奏創作於他美國教學時1893年,當時德沃夏克正應邀擔任紐約音樂學院的第一任院長。

這是我最喜歡的第4樂章,好像有一點《梁祝》的配器法(因該說梁祝學它的)




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是捷克民族樂派的傑出代表,他的創作浸染著深刻的捷克民間色彩和民族神韻。他的《新世界》交響曲是浪漫主義音樂流派最膾炙人口、雅俗共賞的交響曲之一。而這部《美國四重奏》則又是室內樂文獻中傲視群雄的傑作。

  四重奏是由兩架小提琴、一架中提琴和一架大提琴構成的演奏組合,也是室內樂最具典型意義的、最完美的形式。四重奏有著最純淨優美的和聲和無比和諧的音色。無怪乎有人說聆賞四重奏,才是欣賞西方古典音樂的極致。四重奏作品的演奏者需要具備獨奏家的技巧,更要具有極強的、相互細微照應的能力。

  德沃夏克的《美國》四重奏創作於1893年,當時德沃夏克正應邀擔任紐約音樂學院的第一任院長。作品運用了在民間音樂中非常普遍的五聲音階,這是德沃夏克在美國印地安人音樂及黑人靈歌中發現的音樂素材,一個個或甜蜜歡樂或哀怨悲傷的動人旋律令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自始至終洋溢著攝人心魄的浪漫氣息。創作此曲時,德沃夏克正在愛荷華州的斯比維爾度假,當地是一個相當大的捷克裔社區,置身於同胞之中使他精神振奮,譜曲工作進展迅速,從構思到完成僅僅花了十六天時間(1893年6月8日至23日)。

全曲分為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是從容的快板,奏鳴曲式。引子裏小提琴微波蕩漾般的顫音,仿佛天將破曉,大地將複蘇。中提琴奏出的呈示部主部主題充滿了異國情調,旋律歡樂而又極富鄉土性格,使人似能隨口哼唱,產生強烈的親近感。小提琴唱出溫和抒情的副部主題,音樂飄散著綿綿的、安祥的田園氣氛。展開部裏主部主題的調性不斷變化,色彩紛呈。再現部中一些新的音樂動機使音樂形象更為豐富。第一樂章在尾聲的高潮中結束。

  第二樂章是慢板,三部曲式。全樂章象是一首飽含著憂愁的悲歌。引子是一個極其簡單的固定音型,搖曳般單純地為旋律伴奏著。第一段小提琴如泣如訴的主題源自黑人靈歌>前幾小節的素材,大提琴隨之將音樂帶進更深沉的感傷。第二段音樂繼續著同樣的情緒,靜靜地流淌著。但時不時地又泛起點點激情的浪花,好似人們心田那不滅的追求和祈盼。第一段再現時音樂有了一定的發展,篇幅也相應放大。到達高潮後音樂在大提琴安祥溫潤的傾訴中結束。

  第三樂章是極快板,諧謔曲,三部曲式。這個樂章幽默而歡快,與第二樂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第一段小提琴與大提琴齊奏出民謠風的主題,俏皮而又可愛,給人留下愉快美好的印象。第二段音樂充滿了異域風情,淒豔的抒情和粗獷的衝動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音樂重複後,尾聲用第一段的材料結束了這一樂章。

  第四樂章是極快板,回族曲式。這個樂章好象是一個被錄米亞的風俗舞蹈場景,誘發出明朗的氛圍和熾熱的激情。引子裏小提琴、中提琴刻劃出了獨特的舞蹈節奏,大提琴用撥奏應和著。小提琴開心地奏出活潑歡快的具有濃厚的斯拉夫風格的主部主題。第一插部的主題充滿了女性化的抒情美,嫵媚而風情萬種,令人久久難忘。主部重複以後,第二插部小提琴聖詠般的曲調肅穆而崇高。活力充沛的主部、含情脈脈的第一插部—一再現,音樂在斯拉夫民族特有的澎湃激情中結束。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