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說,我愛你

來源: 亦中 2009-06-25 20:42:0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955 bytes)

那日小病初愈, 是一個秋日的午後, 窗外的陽光不慍不火,微微地閃動著, 彷佛是在招手。心裏一動,便提議到 Santana Row 散步。 這是一條歐式的街道, 兩邊有各式飯館和散落的戶外餐座,空氣中彌漫著意式咖啡的味道。忽然,從街心花園隱隱傳來曼陀鈴的琴聲,斷斷續續。 尋聲走近, 見一老者,意大利南方人的身材和臉部輪廓, 正在彈琴, 於是坐下, 凝神細聽。原來,他在彈奏一首帶有西西裏風格的情歌,“輕輕地說,我愛你”。此曲另有一名叫“再見,我的愛”。那首曲子曾在電影“教父”中反複出現,也算是名聲遐邇了吧。

聽過用不同的樂器彈奏此曲, 但始終比不上曼陀鈴。曼陀鈴起源於意大利南方,也是西西裏民間最常見的古老樂器。它的音調短促,特別是高音部分, 然而正因為這一缺憾,成就了一種時而輕聲訴說, 時而哽咽欲絕的效果,恰如其份地表達了兩情相悅時的卿卿我我和纏綿悱惻。曼陀鈴的輪指手法,類似我國的琵琶,配合著此曲的旋律給人以蒼涼悠遠的感覺,蘊含了幾分阿拉伯風情。曆史上,西西裏島不僅受到意大利本土並且還受到阿拉伯文化的影響。而濃濃的拉丁情懷加上些許阿拉伯背景便營造出這種特有的西西裏情調。在我的感覺當中,  此曲不僅是男歡女愛的傾訴,也表達了西西裏人對他們苦難深重的土地無怨無悔的愛。

吉它也適合於此曲。 電影原版中用的就是吉他。鋼琴則因人而異。有一次聽一位鋼琴家彈奏此曲, 實在不敢恭唯。上場便是一陣猛烈的琴鍵撞擊,毫無溫情可言。我總是固執地認為愛情是私密的情感, 是內心的獨白, 是夜半無人私語時, 是你儂我儂。那種 史詩般的開場,氣勢恢宏的演奏, 與睹城拉斯維加斯歌舞秀如出一轍, 全然不能表達此曲的意境。小號也是不錯,別有一工,有一種透明的俯視感,更適合表現西西裏源遠流長的曆史以及對那片土地的沉思。

一生中無數次聽過此曲。印象最深, 令我最為感動的那一次是十幾年前的一個平安夜, 在西西裏首府巴勒莫的一家旅館大廳裏,聽一位巴勒斯坦歌手用吉它彈奏的。聽眾隻有兩個, 我和莎拉。莎拉是巴勒莫大學醫學院的女學生, 來自巴勒斯坦 ,我倆在當地都是舉目無親。那晚外麵奇冷。或許是平安夜,人們都去了教堂,也格外安靜。大廳裏空寂無人, 有些冷清,我們在兩排沙發上相對而坐,遠遠地能看到穿製服的服務員站在櫃台後麵,不時用詫異的眼神望著我們。歌手是莎拉哥哥的朋友,一個臉色黝黑,身材勻稱的小夥子, 稱自己為遊擊隊歌手。歌手先彈了幾首中東及阿拉伯歌曲, 記得其中一首叫耶路色冷之夜, 蠻特別的。之後, 他就彈唱了“輕輕地說, 我愛你”。用的是意大利語。極好! 令我想起電影“教父”中感人的一幕:在一個晚會上,教父的獨子Tony Coleon 拿著吉他靦腆地說,父親, 我為您帶來了特別的禮物,真正來自我們老家西西裏的禮物。接著便彈起了這支曲子。那時我去國多時,孓然一身,任何和老家有關的想象和片言隻語都會使我頃刻之間淚流滿麵,何況又是在這樣淒美的音樂氛圍中呢。

這支曲子原先是沒有歌詞的, 後來也許因為劇情的需要, 才配上歌詞。各種語言都有, 最爲傳神的還是意大利語版本。可以用淺吟低唱,百轉千回來形容。英語版本則過於激越。相對來說, 我更喜歡不帶歌詞的, 這樣使人有更廣闊的空間去想象,去作自己的詮釋。有的時候,我會刻意忽略歌詞,而讓思想跟著旋律去激蕩蔓延。此時,語言本身並無意義,隻不過是在營造某種情調罷了。

就這樣怔怔地想著。恍然中,感覺被人推了一下, 原來是友人提醒我該回家了。抬頭一看, 夕陽已剩下最後一抹餘輝,正斜斜地照著不遠處一對親眤的戀人。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輕輕地說,我愛你
  • 輕輕地說,我愛你
  • 到底什麽是巴菲特投資法?
  • 裸泳
  • 克魯格曼笑了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