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如歌的行板,出自第一弦樂四重奏第二樂章。1869年,柴可夫斯基在卡明卡他妹妹的莊園裏,偶然聽見窗外泥水匠唱著一支動人的俄羅斯民歌—《孤寂的凡尼亞》。他深愛這支悠長緩慢、情感深摯的歌調。1871年,以它為主題,用複三段式寫成《D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的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它的第一大段與第二大段在音色和織體上都形成鮮明的對比,而風格又極其統一。第二大段為明鬱的氣氛增添了明朗的因素,顯現出熱切而哀傷的祈求情緒。變化再現的第三大段加了一個長長的尾聲,讓嗚咽般斷斷續續的音調停在兩個清澈的和弦上,結束在空幻之中。富有俄羅斯民歌風味的主題,經變奏手法的處理,在樂曲中一再出現,情緒極其沉鬱、傷感。帝俄時代喘息在專製政治之下人民的悲慘生活與難言的苦楚,在輕吟低回、如泣如訴的琴聲中表達得淋漓盡致。難怪俄國大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初聽它時,竟落淚讚歎:“我已接觸到忍受苦難的人民的靈魂深處了。”柴可夫斯基對此深感自豪。它不僅是這一四重奏中最為精采的樂章。也是柴可夫斯基全部作品中最受人們喜愛的樂曲之一,甚至還有人將它譽為柴可夫斯基的“代名詞”。
聽《如歌的行板》很難不聯想到《二泉映月》,這兩首曲子都體現了作者對人生艱辛的感悟,聽這樣的曲子很難不受其打動。《如歌的行板》和《二泉映月》是屬於那種能夠淨化人類靈魂的音樂,無論哪個民族、哪個階層的人,隻要良知尚存,都能夠從中體會到善良、真誠和同情。
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
所有跟帖:
• 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 隻有一個字可喻: 【絕】, 別的就甭說了吧!~~ -yijuhua- ♂ (0 bytes) () 06/21/2009 postreply 00:4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