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各位欣賞,曲子介紹 (摘自網絡)===>

來源: 皆因有緣 2009-04-06 04:23:2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97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皆因有緣 ] 在 2009-04-06 09:03:3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在約翰·施特勞斯父子將圓舞曲流行起來以前,上層社會和皇家貴族的舞會上常常被演奏的就是小步舞曲(Menuet,Minuet,Menuett)。這種體裁原是起源於法國勃列坦省的一種三拍子民間舞蹈。十七世紀五十年代,由於法國皇帝路易十六的提倡,小步舞在法國宮廷和貴族社會中很流行,不久,又流傳到歐洲其它各國,並形成了中庸速度和莊嚴、典雅的風格。小步舞曲這一體裁在十八世紀歐洲的宮廷音樂中十分盛行,因此許多巴羅克時代的作曲家都創作過大量的小步舞曲。

十七、十八世紀常用於古鋼琴組曲和管弦樂套曲中,速度稍快、有力;十九世紀初,小步舞曲曾構成交響曲、奏鳴套曲的第三樂章,後又被諧謔曲所代替。小步舞曲亦可作為單獨的器樂曲,大多為三部曲式,其中段常用三聲部寫成,故稱“三聲中部”,並沿襲至今。



  貝多芬的這首《G大調小步舞曲》是在1796年3月以《六首鋼琴小步舞曲》的標題所出版的小步舞曲集中的第二首。據推測,這一小步舞曲集很可能是在1795年,由原來為管弦樂隊而寫的樂曲改編而成的。本曲既可用來伴舞,又頗具欣賞性,因此二百年來久盛不衰,是通俗名曲中的精品。

  “小步舞曲”原是流行於法國農村中的一種民間舞蹈音樂,後來逐漸進入宮廷,成為貴族舞曲。小步舞曲大多采用3/4拍子,中速,節奏平穩,風格典雅、明快、輕巧。
自從《小步舞曲》脫離了宮廷舞蹈關係之後,往往常用於奏鳴曲、交響曲的第三樂章,成獨立性作品。一般采用三段式寫成。貝多芬的《G大調小步舞曲》具有鮮明的規格性,樂曲結構完整、排列規範、具有古典舞曲應有的特征。也是長笛演奏家所鍾愛的眾多小品之一。
  這一《 G大調小步舞曲》是在當時作者所寫的眾多小步舞曲和德國舞曲中,最著名的作品,它曾被改編成小提琴獨奏曲、弦樂四重奏曲乃至輕音樂等各種形式,並以《貝多芬小步舞曲》之名廣受聽眾的喜愛。本曲為典型的“三段體”結構,第一主題婉轉如歌,第二主題帶有活潑、跳躍的性質。

樂曲的第一樂段由兩個小段構成,單純簡潔、典雅莊重。第二樂段(中間部分)同樣規整地排列著兩個小段,充滿活潑輕快的情趣。同第一段形成對比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反複。演奏是小段就不再重複了。貝多芬的《G大調小步舞曲》是音樂會保留曲目之一。
貝多芬是公認的偉大作曲家,在人們的印象中,他的創作手筆都是那些諸如九大交響曲那樣的大手筆,但貝多芬一生也創作了一些短小精悍的音樂小品,其中包括十幾首小步舞曲,而《G大調小步舞曲》是其中最通俗、流傳最廣的一首,成為外國通俗名曲之一。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