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音樂會的經曆: 郎朗, 馬友友, 呂思清, 譚盾, 馬澤爾
有一年專程從紐約開車到波士頓看演出. 那是2007年春天,一個華人團體邀請了來自中國的四位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金獎獲得者同台演出.其中第一位是呂思清,1987年獲得已懸空多年的帕格尼尼金獎,其後黃濱(女)在1994年,黃蒙拉在2002年,寧峰在2006年分別獲此大獎.四位不同時代的華裔英才聚集一台,非同小可,非看不可.
演出隻有紐約和波士頓兩場,而紐約那場演出時間正好與俺去西藏的時間衝突,還好波士頓的那一場可以趕上.專程開車四個小時趕到波士頓看了那場演出.
很久以前看過呂思清的獨奏音樂會,印象不錯.但是那一場感到他有些變化,不僅是用琴聲表演,還加上了身體上的表演.
幾年前曾經幾場馬友友的音樂會,他算得上是美國古典音樂界第一位備受好評的華裔演奏家.人們評論他用獨特的風格給了古典樂曲新的詮釋.俺不懂他是如何給出新的詮釋.其他古典風格的演奏家都是全心沉浸在音樂中,很多人都是閉起眼睛,用心靈去演奏與詮釋.馬友友在演出時,有很多身體的動作和眼睛的表現.他用這些表情和動作來與樂隊,指揮交流和配合,而觀眾也可以看到這些.而多數演奏家沒有這些動作,全部憑音樂來完成交流與合作.這些變化有很多人稱讚,也有一些批評.
比馬友友年輕的郎朗,可能也是學習了他的這個特點,在演奏中特別重視與指揮和樂隊的眼神交流,有很多身體上的動作來配合演奏,加重他對樂曲的表現.好象呂思清也有這樣的傾向.當然,評論上也是讚揚與批評都有.
郎朗每年都在紐約地區有多場演奏,包括與樂隊合作的協奏曲和獨奏曲都有.前幾年聽過不少他的演奏,包括與紐約愛樂的貝多芬的"皇帝"協奏曲,肖邦的#1,獨奏音樂會等.最近的一次是去年他與譚盾合作,與紐約愛樂進行譚盾鋼琴協奏曲的世界首演.
譚盾要求郎朗不僅要用手指彈,還要用手掌"壓擊",用拳頭"捶擊",甚至用整個手臂去重力"轟擊"鋼琴鍵盤,以便表現中國的功夫.對於這些演奏手法的"創新"不敢評論,但是譚盾確實給人"黔驢技窮"的感覺,因為他的這支鋼琴協奏曲的主要旋律都是從多年前的和他的歌劇中拿來的.
現在的作曲家比起兩百年前的前輩們,作曲的數量質量還有速度都差的太遠了.前輩們寫交響樂或協奏曲,就是半個月到幾個月的時間,寫一部歌劇一般是幾個月到一年的時間.譚盾也算是當今世界的一流作曲家了,他寫歌劇用了六年左右(大都會歌劇院出錢定做,也去看了它的世界首演),鋼琴協奏曲用了3-4年(紐約愛樂出資定做).這兩部作品水平不算出色,很難成為傳世之作,大概首演過後就不太會有機會上演了.
今年是世界頂尖指揮家馬澤爾在紐約愛樂當音樂指導的最後一年(隻剩四個月了).到了5-6月幾乎成了他的告別演出,已經訂了他在紐約愛樂的"最終"音樂會.6月以後他就退休了,已經79歲了.曾聽過他指揮紐約愛樂演奏的貝多芬係列(9部交響樂和五部鋼琴協奏曲,一部小提琴協奏曲),柴柯夫斯基係列(六部交響樂,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芭蕾舞音樂等),德沃夏克係列(沒有聽全,隻聽了第八第九交響樂,大提琴協奏曲).他的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樂(新世界)和Bolero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好的.
馬澤爾是一個傳奇人物,音樂神童.7歲就曾被托斯卡尼尼邀請來指揮NBC交響樂團和紐約愛樂.成年以後指揮過世界所有著名交響樂團,包括前蘇聯的樂團.曾成為維也那國家歌劇院的音樂指導,是第一個在此職位的美國人.他還是指揮維也那新年音樂會次數最多的指揮家.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