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複:周

來源: 傑倫全廣告下載 2004-05-17 22:20:38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974 bytes)
%%%%%%%%%%%%%%%%%%%%%%%%%%%%%%%%%%%%%%%%%%%%%%%%%%%%%%%%%%%%%%%%%%%%

笛簫專題及名曲欣賞




  這是一首我們大家都十分熟悉的曲子,李安的電影《臥虎藏龍》原聲音樂中的一首笛曲,根據中國雲南民歌《小河淌水》改編,由上海民族樂團笛子首席,青年笛子演奏家唐俊喬吹奏,唐俊喬的演奏功底深厚、技巧嫻熟、音色圓潤動聽,極富音樂表現力 。2000年3月她受邀參加錄製李安導演、譚盾作曲的影片《臥虎藏龍》中笛子、巴烏的獨奏部分,該曲獲得包括奧斯卡獎在內的全球十八項電影音樂金獎和格萊美音樂獎,至此,唐氏引起國際樂壇關注。同年九月她被邀請赴英國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與世界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共同首演了譚盾作曲的《臥虎藏龍》協奏曲獲得極大成功,並開始其《臥虎藏龍》全世界巡演的旅程。此外她還與中國其他著名作曲家合作,賈達群為其度身定作笛子協奏曲《邊陲遺想》,與何訓田合作繼《阿姐鼓》、《央金瑪》之後的又一部唱片力作《波羅密多》,演奏其中所有管樂獨奏部分,廣獲佳評。作為音樂家,她經常受邀獻演於全球許多著名的音樂及藝術節目,其精堪的演奏受到了行家與觀眾的讚譽和好評。

  在這首唐俊喬吹奏的《臥虎藏龍》笛曲中,我們這次關於笛簫的專題正式推出。



  根據調查,在人們最熟悉的中國傳統民間樂器中,笛子僅次於二胡,排名第二,以下依次是古箏、琵琶、嗩呐、揚琴。

  牧童吹笛是國畫中常見的題材,笛子似乎可以把靜寂的畫麵變得靈動生氣。說來挺神奇,手中握著的就是那麽極平常的一段竹子,帶來的卻不僅僅是牧童一個人的快樂,也許更可以說它是許多人精神上的慰藉和向往。

  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傳》中給我們塑造了東邪黃藥師的形象,他的玉簫不僅可以吹奏美妙的樂曲,還可以做隨身的兵器,“桃花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說的就是他平生得意的修為,絕對是個了不起的文武全才。



  吹笛者身中國傳統服裝,白色對襟長衫,立領盤扣,那麽悠悠然地立在舞台中,如玉樹臨風,飄然出塵,清逸灑脫,卓而不群,讓聽眾為之傾倒,其實真正打動人們的分明是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啊。

  還有一副對聯,原本是戲曲文臣武將之長短的,卻也與笛、簫及中國文化有關,權且抄來,與大家共賞:

  兩船並行 櫓速(魯肅)不及帆快(樊噲)
  八音齊秦 笛清(狄青)難比簫和(簫何)

  中國竹笛的種類及名稱極為豐富多彩.如以形製為名:飾龍謂: "龍頭笛".樂師在皇帝麵前將雙手交叉作拱手之意來演奏謂:叉手笛;以尺寸為名的如截竹一尺八寸不洞簫渭:"尺八".唐代傳入到日本 仍謂"尺八".我國福建南中常用的洞簫即為"尺八";以典故為名如:漢代音樂家蔡邕,拆"柯亭"第十六根竹製笛,其音色優美,後人讚好笛子謂:"柯亭笛".《史記》記載伍子胥曾吹簫乞食於吳市中,後人謂"子胥簫"。;以材料為名,如:"銅笛"、"鐵笛"、"玉笛"、"鷹笛"、 "猿臂笛"等顧名思義,以取材而得名;以地域為名如:四川薑笛的"薑笛"、廣西侗族的"侗笛";以劇種為名的如:昆曲的"曲笛"、梆子戲的"梆笛"、雅樂中的"雅笛"、能樂的"能笛"等等。由於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十分豐富,在此不能一一例舉。

  中國笛子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發音動人、婉回。古人謂"蕩滌之聲", 故笛子原名為"滌"

  在強盛的唐朝也是竹笛的興旺時期,笛曲豐富,人材輩出,隨著唐朝歌舞音樂和大曲的盛行,出現了許多盛名的演奏家,如李暮、孫夢秀、尤承恩、許雲封等一代神笛.漢代和晉代的馬融、蔡邕、桓尹、綠株等演奏家. 曲目有《武溪深》、《落梅花》、《梅花三弄》、《紫雲回》、《雲州曲》等,遺憾的是曆代眾多的笛曲卻沒有譜子能留傳下來,就現在演奏《梅花三弄》即晉代桓尹的笛曲,也隻能從古琴譜的《梅花三弄》中去翻版演奏了.



  《苗嶺的早晨》:口笛獨奏曲,樂曲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繪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美麗風光,又以明快、熱烈的勞動節奏,表現苗族人民的愉悅心情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樂曲分為三段。
  曲首以富有苗族音樂特色的“飛歌”旋律,描述了優美的苗家山寨風光,笛子運用花舌音等演奏手法,模擬百鳥在晨曦中清脆婉轉的鳴唱。
  第二段,在活躍跳動的樂隊伴奏下,口笛奏出了歡快熱烈的旋律;速度由慢漸快,此起彼伏,互相呼應,表現了青年男女熱烈歡舞的場麵。
  第三段是短小的結尾,與第一段遙相呼應,再次重現苗族山寨的秀麗景色。後陳鋼將此曲改編為小提琴協奏曲。

  《姑蘇行》:江先渭先生於1962年創作,采用昆曲音調創作,樂曲優揚委婉,表現了美麗的姑蘇風光和人們遊覽時的愉悅心情.頗具江南絲竹韻味。
  第一段:寧靜的引子,悠揚抒情甜美,展現了優美的姑蘇風光。
  第二段:抒情優雅的行板,表現人們觀賞精巧秀麗的蘇州園林時的愉悅心情。
  第三段:起伏的小快板,熱情歡快,運用切分節奏表現遊人嬉戲的歡快情緒。
  第四段:第二段的減縮再現,更加委婉動聽,表現遊人沉醉於美麗的景色之中,流連忘返,餘音悠長婉轉,令人回味。

  《牧民新歌》:以內蒙民歌音調為素材,70年代由簡廣易先生創作的一首笛子獨奏曲。樂曲的引子,描繪了寬廣遼闊的大草原,藍天白雲下,牛羊成群……短暫的離調,使動人的引子又增添了迷人的動力。
  第一段抒情的慢板,內蒙民歌風味的曲調,傾吐了牧民對生活的熱愛。
  第二段在羽調旋律上,再配上活躍的節奏型,描繪出牧民騎著駿馬奔馳的歡樂情景。
  接著進入第三段,節奏放寬,旋律舒展,表達牧民們的衷情歌頌。第四、五段音樂情緒更加高潮,運用了花舌、吐音、飛指等技巧,形象的模擬駿馬的嘶鳴聲。
  最後,在強烈的節奏音型襯脫下,旋律更加急驟,進一步的渲染了一望無邊的草原上人歡馬叫的熱烈氣氛,在高潮中結束了全曲。

  《三五七》:戲曲“亂彈”曲牌,由三、五、七的詞句組合而得名。趙鬆庭先生根據浙江婺劇同名曲牌,將導板、平板、遊板等組合一起,加以發展、變化,演奏時采用嗩呐的特殊循環換氣法,使散板音樂綿延不斷,產生強烈的效果,曲調粗獷流暢,旋律華麗歡快,表現了一種熱烈喜慶的情緒,富有浙東的鄉土氣息。
  趙鬆庭先生少年時期開始學習昆曲和浙江地方戲曲,接受民間音樂熏陶,培植了深厚的民間音樂基礎。在他的創作中,大部分作品是以浙江地方戲曲、民歌為基本素材創作或根據戲曲音樂加工改編而成的。濃鬱的浙江民間音樂風味,成為他不少作品的特色。《三五七》即是這類作品中的代表作,它是趙鬆庭1956年前後根據浙江婺劇曲牌《三五七》改編而成的。

  聽了這麽多笛曲,在這裏就不得不提到另一種和笛子緊密相關的樂器-洞簫。

  “洞簫之美”
  古時有一個叫王孟端的畫家,清夜泛舟,聽到一陣悠揚的洞簫聲,便將船靠近,乘興畫了一幅竹石圖,贈給了吹簫者。第二天,那個吹簫者帶著錢來訪,請王孟端畫一幅與竹石圖相配的畫,王冷然說:“我昨天不過是為你的簫聲而畫。你不要有什麽過分的要求。”

  雨果的《悲慘世界》中有一段描寫:巴黎的一個古城裏,每晚都傳出一陣柔曼繾綣憂傷的簫聲,惹得附近的姑娘們芳心蕩漾,在她們聽來那分明是愛的輕訴,她們都幻想著能和那個英俊瀟灑的吹簫者產生一段浪漫的故事。終於有一天,一個膽大些的姑娘走進了城堡。她發現那是一個窮老頭,又瞎又聾,閑著沒事吹著玩的。

  還有一個流傳頗廣的故事,有個男人無意中打錯了電話,他聽到了一個溫柔動聽的聲音,於是他又故意打錯了一次電話。一來二去,兩人在電話裏談得很投機,真有相“談”恨晚之憾。終於有一天,他們相約見麵,那男人去得晚了點,當他看到徘徊在約會地點的那個女人時,他掉頭走開了,她與他在電話中感覺到的女人完全不是一回事。他後悔與她見麵,不如永遠生活在她電話裏傳來的聲音中。

  蘇東坡夜遊赤壁,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鳴鳴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婺婦。

  洞簫之美是一種夢幻之美,隻可悅耳不能娛目。這種美是靠飄忽於空間的音符為材料、欣賞者的想象為工藝構築成的一座夢幻城堡。洞簫之美,當是想象之美,距離之美。

  公元一世紀,西域羌族人的排簫流入中原。再往遠看,春秋時那個名叫簫史的人吹奏的也應該就是這種樂器。這就把簫的引進提前了600多年。當上層貴族還沉浸在一係列大型樂舞中的時候,一種嶄新的聲音已在民間悄悄地成長起來。提起簫史,可以使人於兩千多年以後冥想出一個沉默寡言的音樂人的形象,他於萬千種樂器之中獨獨選中了一種深沉低緩,並使它成為了自己的一部分。簫史善吹簫,能使這種樂器在他手上發出鳳凰的鳴叫,除此以外他沒有留下一句話。秦穆公的女兒弄玉看上了這個沉默的會吹簫的男子,並願意和他過一種與簫為伴的生活。秦穆公沒有阻攔他們,還特意為他們建了一座鳳凰台。簫史和弄玉就居住在這座名叫鳳凰台的樓上,吹簫,戀愛,把自己的背影給了這個世界。最後,簫聲引來了鳳凰,一對沉靜的男女並沒有為秦穆公把鳳凰留下來,而是乘著鳳凰,飛到天上去了。這個浪漫的以簫聲為伴奏的故事充滿了沉默,在這故事的背後,暗含了對俗世絕大的否定。

  中國的漢字為簫準備了一個咽字,這是一種語言文字對一種樂器所能達到的最大的知音。我們現在所聽到的簫,是從排簫中抽出的一根。抽出來以後就獨立了,並逐漸提升起來,使它的前身退居到一個次要的位置。在中國曆史強大的灌注下,這世上多了一種沉思型的哀婉低回的聲音。即使最憂鬱的人也會有過一次微笑,即使這一次微笑也總還是含著一絲苦澀,這就是簫。簫與笛子是一對矛盾,就像人類文化中也暗含著一對矛盾一樣。也許嫌簫太沉重,才有了笛子的明快,也許嫌笛子太幼稚太淺薄,才有了簫的深沉。笛子總想讓大家知道,這世界是太平祥和的,到處充滿了歡樂,到處都有鳥語花香。簫卻認為,這世界不單單隻有這些,還有苦難和憂患,還有嚴寒和冰雪,還有放逐、孤獨和寂寞。

  簫的聲音有時並不從簫裏發出來,它還時常以語言文字的方式出現。屈原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簫的聲音。範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也是簫的聲音。魯迅說:“肩起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光明的地方去。”這同樣仍然是簫的聲音。簫是中國的。但是,隻要是太陽照得到的地方,無處不有簫的聲音。但丁的《神曲·地獄篇》,叔本華的哲學,艾略特的《荒原》,美國電影《湯姆叔叔的小屋》中老黑奴悲愴的歌唱,俄羅斯伏爾加河畔的纖夫比伏爾加河還要深沉悠遠的歌聲,這些,都是簫聲。

  人類世界或許是一個大樂隊,簫卻獨獨把自己提出來,放在一個遠離樂隊、燈光暗淡的地方。簫與這個世界是不協調的,它是一個煞風景的東西,當人們快樂的時候,它總是看到不快樂,當人們縱酒狂歡、忘了昨天也不想明天的時候,一曲簫聲,會一下子把氣氛降下來。簫知道這樣是不受歡迎的,一定要這樣就會有被砸碎的危險,所以它總是隱忍著,直到忍不住的時候。

  簫的引進是一種文化現象,這種引進使中國曆史和中國文化增加了份量,這比引進一件衣服和引進一種食品的生產線要有意義得多。這世界也可以沒有簫的出現,這世界也可以從來就沒有簫。但簫的聲音卻總是年年歲歲地透過巨大的天幕,用一種聲音的眼睛注視著我們……

  最後,在一首洞簫與鋼琴對話的曲子-《雪鳥》中,我們這次的笛簫專題就要結束了,本次欄目主要內容均來自於網絡,部分文字資料摘自“笛韻網”(www.diyun.com)。非常感謝您的收聽,讓我們期待下一次的相聚,聽眾朋友們,再見。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