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來源:互動百科):
十八般兵器的說法很可能來自“十八般武藝”。十八般武藝最早見於南宋 華嶽編的兵書《翠微北征錄》。
明朝福建人謝肇浙編纂的《五雜俎》列出“十八般武藝”為:“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簡、十三撾、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其中白打為徒手搏擊。 同樣成書於明朝的《水滸傳》寫到的十八般兵器是:矛、錘、弓、弩、銃、鞭、鐧、劍、鏈、撾、斧、鉞、戈、戟、牌、棒、槍、扒。“矛錘弓弩銃,鞭鐧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杈。” 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種武藝,其內容在各個時期有所不同。其名稱,始見於元曲。如《古今雜劇》所收《敬德不服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藝都學就,六韜書看的來滑熟”的唱詞。 《水滸傳》第二回:“哪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鐧、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扒。”指的均是兵器。明代萬曆年間,謝肇浙在《五雜俎-卷五》:“十八般: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鐧、十三槁、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頭、十七棉繩套索、十八白打。” 自清代以來,十八般武藝又有四種說法: (1)指“刀、槍、劍、(钅黨)、棍、叉、耙、鞭、鐧、錘、斧、鉤、鐮、扒、拐、弓箭、藤牌”。 (2)與(1)排列相同,唯後三件變為:代、抉、弓矢。 (3)指“九長九短”。九長、為槍、戟、棍、鉞、叉、(钅黨)鉤、槊、環;九短為刀、劍、拐、斧、鞭、鐧錘、棒、杵。 (4)指近代戲曲界有人稱之為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鎲、棍、槊、棒、拐、流星錘等十八種兵器。 注:(3)中不列遠射兵器的弓矢和防禦武器的牌或藤牌,是近代練武者不善習弓矢,隻教套路的反映。 還有一種說法十八般兵器包括“九長九短”: 九長是槍、戟、棍、鉞、叉、镋、鉤、槊、環; 九短是刀、劍、拐、斧、鞭、鐧、錘、杵。 然而最常見的說法是十八般兵器包括: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镋棍槊棒,鞭鐧錘抓,拐子流星。 |
幾段與冷兵器有關的視頻
以下兩部分是有關冷兵器的紀錄片。看時隻覺陣陣寒氣。
能成為曆史見證縱然有國寶頭銜,能成為收藏品縱然身價倍增,
但它們被創造出來,畢竟是為了傷人的。
那麽,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不知又有多麽幸運呢。
《奇門兵器》
《國寶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