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燕做媒
滬劇《羅漢錢》
丁是娥(小飛蛾) 邢月莉(燕燕)
_Ax c}oM6 滬劇是上海的代表性劇種,流行於上海、蘇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區。它起源於浦江兩岸的田頭山歌和民間俚曲,在流傳中受到彈詞及其他民間說唱的影響,演變成說唱形式的灘簧。清代道光年間,浦江一帶的灘簧發展為二人自奏自唱的"對子戲"和三人以上演員裝扮人物、另設專人伴奏的"同場戲"。1898年,已有藝人流入上海,並固定在茶樓坐唱,稱作本灘。1914年,本灘易名為申曲。1927年以後,申曲開始演出文明戲和時事劇。1941年上海滬劇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稱滬劇。 滬劇源於民間,語言生動,音樂柔和,委婉動聽,帶有濃鬱的江南水鄉情調。A{9qYM#} 滬劇《羅漢錢》講的是:農村姑娘張艾艾與同村青年李小晚相愛,互贈小方戒及羅漢錢作為信物。但是,他倆的愛情卻遭到有封建思想的村長等人的打擊,也引起了村裏的流言蜚語。艾艾的母親小飛蛾風聞這些閑話,又想起自己年輕時和丈夫張木匠的痛苦結合,打算趕緊為女兒找個婆家嫁出去。村裏另一個叫燕燕的姑娘思想進步,她設法說服小飛蛾,使艾艾和小晚的婚姻得到了雙方家長的同意,可區幹部卻又以他倆名聲不好為由,不予辦理結婚登記手續。恰巧此時頒布了婚姻法,他們受到了法律的保護,終於結成美滿姻緣。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 步步高 |
• | 珊瑚頌 |
• | 祝酒歌 |
• | 把悲傷留給自己 |
• | 愛就一個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