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桂花遍地開》是如何在紅軍中流傳的?
2006年09月04日08:49
新華社鄭州9月3日電(記者桂娟、顧立林)在河南省新縣的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裏,珍藏著一份當年紅軍戰士手抄《八月桂花遍地開》歌詞的原件。這首優美動聽的大別山革命民歌,曾經伴隨著紅軍的足跡傳唱全國。
“八月桂花遍地開,鮮紅的旗幟樹呀樹起來,張燈又結彩呀,張燈又結彩呀,光華燦爛閃出新世界……”作為文史工作者,20多年來河南商城縣文史館研究員楊瓊一直關注著這首歌的創作始末,收集了數十篇相關論著。吟唱著人人耳熟能詳的歡快曲調,楊瓊向我們講述了這首歌曲的來曆。
“這首歌是以商城為中心的大別山歌謠《八段錦》填詞改編而成的。《八段錦》是一個民歌的曲牌,首句是‘小小鯉魚壓紅腮’。”楊瓊說,“1929年至1930年間,鄂豫皖蘇區的蘇維埃政權相繼建立,人們改唱《八段錦》以表達蘇區人民群眾慶祝蘇維埃政權成立和第一次分到土地後歡欣鼓舞的心情。因為歌詞首句是‘八月桂花遍地開’,所以歌名就這樣叫開了。”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這首歌的創作者和產生時間、地點等問題,引起了人們的熱議,僅大別山革命老區就有河南商城說、河南新縣說、湖北紅安說、安徽金寨說、安徽六安說等等,曾有一段時間還有中央蘇區江西說。
有一點眾多黨史研究者們形成基本共識,這首歌的作者是河南商城人王霽初,他家庭富裕卻愛學戲唱曲,還創建了一個在當地有名的戲班子。1929年王霽初在紅軍解放商城後參加了紅軍,他配合紅軍創建了鄂豫皖蘇區第一個革命劇團——商城紅日劇團,被任命為團長;1932年他隨紅四方麵軍西征轉移時犧牲,1956年被河南省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稱號。
但新縣黨史辦的同誌認為,這首歌是為了紀念成立於光山縣柴山保(今新縣陳店鄉)鄂豫邊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府而作的。為了慶祝革命政權的誕生,人民載歌載舞,借助當地流行的《八段錦》,填入新詞,成為了傳唱久遠的這首歌。
也有研究者認為,這首歌的作者很難確定為某一個人,原始創作應該與沈澤民、戴季英、鄭位三等一批老革命者有關,流傳的過程中經過很多人的加工、潤色,逐漸豐富完美。
1931年夏天,原在鄂豫皖蘇區工作的紅軍32師副師長漆德瑋等一批同誌,從鄂豫皖調到中央根據地工作,這支歌就由他們帶到江西中央根據地,很快在那裏流傳開來。1932年10月開始,紅四方麵軍從鄂豫皖蘇區轉移到了四川和陝西,這支歌曲又傳唱到那裏。就這樣,《八月桂花遍地開》傳遍了鄂豫皖、傳遍了中央蘇區和川陝地區,傳遍了全中國。
記者采訪發現,目前對《八月桂花遍地開》誕生的地點和作者很難下一個大家都接受的結論;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首歌誕生於英雄的大別山中,係由大別山民歌改編而成。
來源: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387/4774946.html
《八月桂花遍地開》是如何在紅軍中流傳的?
所有跟帖:
• 是在瑞金一帶的民歌改的,小時聽老人用客家話唱過。 -yumen99lg- ♂ (0 bytes) () 08/05/2007 postreply 21: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