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複:回複:test

來源: 心不老 2006-12-28 01:30:4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808 bytes)
回答: test心不老2006-12-28 01:20:23














裏姆斯基-科薩科夫 《西班牙隨想曲》




近代作曲家常常把內容反映異國風光、形式比較靈活的作品,叫作隨想曲。本曲是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的代表作之一,作於1887年,為基於西班牙旋律的管旋樂。全曲共分五個樂章:



第一樂章:黎明(Alborada),一個喜慶熱烈的舞蹈慶祝日出。



第二樂章:變奏曲(Variazioni),先由圓號奏出一個優美的旋律(非常!),再由其它樂器和管弦樂隊的部分變奏重複這個旋律。



第三樂章:黎明(Alborada),一個與第一樂章一樣的舞蹈。與第一樂章幾乎完全一樣,唯一不同是配器和調。



第四樂章:景觀與吉普賽舞(Scena e canto gitano),用五段裝飾樂(cadenzas)展開。先是圓號和小號,跟著是獨奏小提琴,笛,單簧管,和各種在打擊樂器聯擊伴奏下的豎琴。隨後是一個三拍子舞蹈將樂曲不間斷地帶入第五樂章。



第五樂章:胡鬧Asturiano(Fandango asturiano,asturiano是一種西班牙方言),是一個來源於西班牙北部Asturias地區的充滿活力的舞蹈。樂曲在更鼓舞人地重複 黎明 的 主題中結束。





width="350px;" height=42 controls=ControlPanel loop=true autostart=true volume=100
type=audio/x-pn-realaudio-plugin Initfn=load-types mime-types=mime.types>















裏姆斯基-科薩科夫 簡傳




裏姆斯基-科薩科夫 Rimsky-Korsakov,Nikolay (1844.3.18—1908.6.21) 著名俄國作曲家、教育家,俄羅斯樂派創始人之一。繼承格林卡傳統,所作歌劇和交響曲頗具東方色彩。晚期作品以強烈不和諧與變化音和聲而接近現代主義。父為具有民主政治觀點的官吏。12歲時全家遷至聖彼得堡,入海軍學校。15歲起學鋼琴和作曲。1861年結識作曲家巴拉基列夫,在其指導下開始寫《第一交響曲》(1861,1884修訂)。



1862年從海軍學校畢業後,隨艦航海3年,途經美國、巴西、西班牙、意大利、法國、英國、挪威,對大海的印象反映於以後的許多作品中。其《第一交響曲》於回國後完成(1865),是俄國人寫的第一部成熟的交響曲,時年2l歲。1867年5月24日由巴拉基列夫指揮其又一個重要作品《塞爾維亞主題幻想曲》的演出,具有重要曆史意義,評論家斯塔索夫聲稱:俄國從此有了自己的 "強力集團",此名稱就此載入音樂史冊。"強力集團" 或稱 "5人團",成員有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巴拉基列夫、鮑羅丁、居伊和穆索爾斯基,其目標是使俄國在音樂上獨立於西方。5人中以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學識最豐,作品最多,其歌劇尤為突出。



1871年起任聖彼得堡音樂學院作曲和配器教授,除1905年因支持學生罷課而被一度解職外,終生任此職。任教之初自感學識不夠,遂集中精力自修對位法及賦格寫作。並得巴拉基列夫與柴可夫斯基的指點,後者認為他後來所作的賦格曲已無懈可擊。



1873年正式脫離海軍軍職,但繼續擔任軍樂隊督察與指揮。1874~1881年間兼任聖彼得堡免費音樂學校校長。



1883~1894年任宮廷教堂音樂會指揮,1886~1900年任俄羅斯交響音樂會首席指揮等工作。



為出版俄國作曲家的作品作出卓越的貢獻。尤其對穆索爾斯基的作品,在其死後作了大量修訂工作。其最主要的歌劇作品有:《雪姑娘》(1882)、《薩特闊》(1898)、《沙皇的新娘》(1899)、《金雞》(1909)等。《薩特闊》中的“印度之歌”是人們最喜愛的曲子之一。



最著名的管弦樂作品有《西班牙隨想曲》(1887)和交響組曲《天方夜譚》(1888)等。著作有《和聲學實用教程》、《管弦樂原理》和自傳《我的音樂生活》。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