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馬頭琴經典—古今
出版:中國音樂家出版社
發行:北京凱樂園科貿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5
ISRC CN-A50-04-648-00/A•J6
資源: APE/320kmp3
馬頭琴是蒙古族最典型的樂器,曲調悠揚、深沉、豪放。獨特的藝術造型和富有草原風格的優美音色、洪亮的顫音、開闊的音律、蒼勁的鳴響,使之成為最適合表達蒙古人生活、習性與情感的樂器,曆久而更顯藝術魅力。
專輯介紹
馬頭琴是蒙古族最典型的樂器,曲調悠揚、深沉、豪放。獨特的藝術造型和富有草原風格的優美音色、洪亮的顫音、開闊的音律、蒼勁的鳴響,使之成為最適合表達蒙古人生活、習性與情感的樂器,曆久而更顯藝術魅力。“蒙古音樂遺產中,長調、呼麥、馬頭琴三者可稱得上是世界級的文化遺產。”“馬頭琴音樂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神奇音樂。草原上,當剛剛產羔的母駱駝厭棄它的駝羔時,牧民常常會拉響馬頭琴,用淒美而慈愛的音樂感化母駝,讓它流著淚去接受孩子。“《世界馬頭琴經典》中的音樂,廣如藍天,亮如銀絲,飄逸如鴻雁的背影,蒼勁如萬馬奔騰。它是從大地經脈裏流淌出來的音樂,是蒙古人情感的火山,它是從母親的慈愛裏浸透出來的旋律,是蒙古人愛的天堂。”
馬頭琴的兩根弦,有粗細之分。粗弦為陽弦,由150根馬尾組成;細弦為陰弦,由120根馬尾組成;弓弦由90根馬尾組成。全部馬尾弦加起來整整360根,隱喻了一個圓周,隱喻了一年的光陰,也隱喻了圓滿和富足。當馬頭琴響時,這360弦纏卷摩擦在一起,發出一種奇特功率的鳴響,可直接撩撥人心,讓人或激揚、或悲愴、或感奮、或悵然。它可以描摹出呼嘯的狂風、遼闊的原野、悲壯的馬嘶、靜謐的遠山、蔚藍的湖泊、傷感的心思以及席卷大地的狂奔和感化蒼穹的長呼,讓人心動、心悸、心醉。它的聲音極其宏闊而深邃,仿佛自遠古奏響,從天地相連處傳來,又消失在茫茫不可企及的遠方。它是來自於自然的樂器,富有自然品性的音樂,奏響著舒展天地人寰的絕響。
馬頭琴產生於蒙古族古老的文化傳統。琴頭上的雕刻除了馬頭之外,曾經還有過大鵬鳥、龍頭、馬塔爾(惡魔)等標誌經曆了一個由馬頭、大鵬鳥、龍頭、馬塔爾等多種標誌走向統一的馬頭標誌的演變過程。琴頭上雕刻大鵬鳥,來自於蒙古人對大鵬鳥的信仰;琴頭上雕刻龍,除了信仰因素外,還有象征國家權利的含義;琴頭上雕刻馬塔爾(惡魔)是為了增強樂器的魔力,使其聲音更加洪亮和不可思議;琴頭上雕刻馬頭,主要來源於蒙古人對馬的崇拜和浸入他們血液中的對馬的愛戀。馬對蒙古人來說,是忠實的夥伴,是美的化身。馬頭被當做典型樂器的特殊標誌當屬順理成章。可以說馬頭琴關係到蒙古人的信仰、曆史和美學理想等,聚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馬頭琴還有很多美麗動人的傳說。
“蘇和的白馬”中講道:貧窮的小夥子蘇和救活了一匹白馬駒,將其精心養大。後來,白馬在那達慕比賽上得了頭名,貪心的王爺就搶走了它。當王爺騎著白馬在眾人麵前炫耀時,白馬把王爺從背上摔了下來,逃走了。王爺派人射殺了白馬,受傷的白馬跑到蘇和跟前就死了。蘇和在一天夜裏夢見白馬,白馬說:“你用我的骨頭和尾毛做一把琴吧!這樣,想起我的時候你就可以拉響它。”於是,蘇和用白馬的骨頭做了琴杆,尾毛做了弦,還在琴頭上雕刻了白馬的頭。於是就有了馬頭琴。蘇和做的馬頭琴,既是白馬的神聖安葬儀式,也是其重新複活的方式。白馬死了,人與馬的情感卻神奇地複活,人與自然的愛獲得了永恒的生命。馬頭琴所表達的就是傳說般優美的自然世界和人的內心世界。馬頭琴實際上就是人與自然的對話,人心的對話,以恒久的生命體悟和情感穿透力,營造著天地人寰無與倫比的和諧境界。
《世界馬頭琴經典》是由一群最出色的馬頭琴演奏家以最原生態的方法演奏的最經典的蒙古古典民歌與現代歌曲的音樂經典。也是一部融合古典與現代風格來編曲打造的專輯。它將給人以請權般的甘甜、清風般的幽雅、晴空般的舒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