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很喜歡這首老歌。。。

轉自網絡

巴金愛聽《那就是我》
文/鞏成國
有一本小冊子叫《巴金談人生》,它記錄了巴金老人對人生的各種看法及體驗。其中《人民與我》一文寫道:“最近聽到一首歌,我聽見人唱了兩次:《那就是我》。歌聲像湖上的微風吹過我的心上,我的心隨著它回到了我的童年,回到了我的家鄉。”

《那就是我》是由詞作家曉光作詞,作曲家穀建芬1982年創作的。這是一首思鄉曲。隨著歌的旋律,我們仿佛看見一個背井離鄉的遊子,向著熟悉的故鄉和慈祥的媽媽,傾訴著自己日夜思鄉之情。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或遠在天邊,或近在眼前。但是對自己家鄉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是多麽熟悉,多麽親切呀!村邊的小河,趕集的牛羊,嫋嫋炊煙,漁家的燈火,沙灘的海螺,家鄉的明月,一切都曆曆在目,但是又在遙遠的他鄉!我願像小河裏的浪花,向你微笑;我願做一支竹笛,向你傾訴心中的思情;我願變成一葉風帆,輕輕飄向你的身邊。慈祥的媽媽啊,你可聽見遠方飄來的思鄉之歌……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你的女兒向你祝福,向你報一聲平安!

這首歌是一首三段體的歌曲。第一段給人一種情意綿長之感,憂傷之中又帶有幾分激動。第二段與第一段形成鮮明對比,思鄉之情更加激越,恨不得馬上飛向遠方,盡情享受鄉土的芬芳和慈母的撫愛。又一次連續三個“那就是我”,一個很長的全曲最高音出現,這也是歌曲的高潮部分。還有第三段,更加深了遊子那依依不舍的思鄉情調,使人隨著音樂的慢慢結束而為之神往,特別是最後的結尾,用高八度演唱,使歌聲飄向遠方。

這首歌曲為何能夠撥動巴金老人的心弦呢?巴金老人如是說:“我多麽想再見到我童年時期的足跡!我多麽想回到我出生的故鄉,摸一下我念念不忘的馬房的泥土。可是我像一支剪掉了翅膀的鳥,失去了飛翔的希望。我的腳不能動,我的心不能飛。我的思想……但是我的思想會衝破一切的阻礙,會闖過一切難關,會到我懷念的一切地方,它會像一股烈火把我的心燒成灰,使我的私心雜念化成灰燼。我家鄉的泥土,我祖國的泥土,我永遠同你們在一起接受陽光雨露,與花樹、禾苗在一同生長。”

一首難忘的思鄉曲《那就是我》,在巴金老人心中產生了強烈共鳴。對家鄉眷戀的真情,巴金老人用手中的筆淋漓盡致地抒發出來:我在不同的場合聽過不同的人演唱這首歌,任何人在聽的時候,都有一種寄托和思念。因此,就像這首《那就是我》歌中所唱到的不僅僅“那就是我”,也是“那就是你”,“那就是他”。音樂能夠撥動你,讓你為之動情,更能讓你產生強烈的共鳴。這就是音樂的神奇!這就是音樂的魅力!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