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輯名:台北*東京
演唱者:蘇芮
出版公司:台灣飛碟企業有限公司
出版年代:1988年
專輯簡介
《台北·東京》無疑是蘇芮最“溫暖”的一張專輯,在分成兩個部分的十首歌曲裏所蘊含的溫情哲學和人文關懷即使在相隔十六的今天聽來也依然是香韻幽幽。而這張專輯的成功推出也使得蘇芮終於告別了黑衣墨鏡的叛逆年代,向更女性化更母性化的歲月轉變了。
雖然專輯用主打歌《跟著感覺走》當作專輯的另一個小標題,不過,專輯在製作上確是非常嚴謹的,所以直至今天看來,它依然是一張具有國際化水準的優秀專輯,尤其是它正出現在台灣流行樂壇從一個人文化的反思時期邁向追求商業與音樂合諧的過渡階段,它的意義也就更多了一種曆史的色彩。
專輯的第一部分最為人熟知的當然是那首《跟著感覺走》,“腳步越來越輕越來越快活”——在陳家麗的詞作裏,你可以明顯看到當時的台灣樂壇已經開始向一個羅大佑式的文人音樂時代告別了,一種更為民間、更為世俗化的音樂或是人生態度已開始取代那種曆史的積澱與沉思,“跟著感覺走”正是對八十年代末寶島年輕一代的生活最精煉的濃縮。除了《跟著感覺走》之外,另一首《奉獻》當然也是讓許多人都記憶猶心的,在第一次聽這首歌的時候我就確信這是楊立德的詞作,因為就在之前我曾聽過童安格的《一生中的第一》,其中出現的幾對詞組也同樣在這裏出現了,這首歌曲最大的特色就在於它的平和,而正是這最最普通的平和卻使得它在內地一度大紅特紅,並成為各種點歌節目中的必備曲目。而在當時,正是人們開始厭倦那些教條主義的仁義道德的起始時期,像這樣帶著一些疲憊和落寞而唱出的人性之聲不僅讓人的神經輕鬆,更像是初春的暖風一樣讓人愜意與迷醉,奉獻的理性也終於開始在春風裏被感性所取代了,而當時正渴望複蘇的我也正是在這首歌曲裏仰麵而倒的一位。不過,最讓人詫異的是在《陽光照不到的角落》裏的蘇芮,一首原本應該哀怨無限的歌曲在她那滄桑的歌喉裏飄出時,突然間你就失去了最後一絲抗爭的勇氣和激情,即使在歌聲裏沒有陽光,隻有雨水的滴溚,卻能讓你感到一絲在疲憊之後無為的超脫感。《不再流浪》雖然出自陳誌遠的編曲,在我聽來卻已經和當時的日式曲風無異,你如果聽過譚詠麟唱過的《夏日寒風》或《暴風女神》,你就會找到它們在編曲上的太多相近之處,而這樣的音樂的流傳意義自然也就不會太大了。《我隻要一點暖意》是我至今聽到的蘇芮最接近童音聲線的歌曲,在這種輕柔與清純裏,即使吹來一陣風想必也會是暖的。
專輯的另一部分“東京”,顧名思義由來自日本的音樂人所完成,這也是寶島音樂人在國際化的道路上一次積極的嚐試。鈴木喜三郎所作的《砂之船》是這部分裏我最喜歡的一首歌,因為我喜歡那種節奏的餘韻被風吹得揚起的感覺,因為我喜歡撥片與琴弦觸摸時激出的點點星光,因為我喜歡蘇芮那在七彩迷霧裏輕輕吹起的白雪片片,因為我喜歡那些合聲的歌伶像是在雲端翩翩起舞,幾乎忘記了旋律的起伏,幾乎忘了段落的過渡,幾乎忘了背後的風聲原來是合成器“吹”出的,於是,在這樣一首能讓人忘記它許多表象構成的歌曲中,我被它灌醉也可以說是順理成章的了。《不要裝作不在意》和《十年前的愛》同樣來自鈴木的作品,不過與《砂之船》相比,它們就太過平常了一些,而事實上它們也確實並不比以模仿它們風格而出道的台灣同行的作品更為出色。《聖誕禮物》是我第一次因為聽了一首歌曲而期待一個節日,在89年初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我還隻能從字麵去想像那如同傳說中的Merry Christmas,這樣的時代、這樣的曆史也要請後輩的你諒解,所以,當如今再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我總感覺自己老了。
如同跌倒在一個永恒的八十年代、一個沒有聖誕禮物的聖誕節裏,隻能用十七歲的眼淚泡上一杯臆想的苦澀咖啡,那種跟著感覺走的感覺飄然而來。而那個年代終究一去不複返了。
專輯曲目[用工具下載或右鍵另存]
1. 跟著感覺走
2. 奉獻
3. 陽光照不到的角落
4. 不再流浪
5. 隻要一點暖意
6. 砂之船
7. 不要裝作不在意
8. 冬天的故事
9. 十年前的愛
10. 聖誕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