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的民間音樂家阿炳的一生 圖,zt

來源: europe 2006-05-16 12:15:0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686 bytes)



中國著名的民間音樂家阿炳的一生 貴人網   1950年12月4日,中國著名的民間音樂家阿炳逝世。   阿炳,本名華彥鈞,生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江蘇無錫人。後雙目失明,人稱“瞎子阿炳”。其父華清和為無錫城中三清殿道觀雷尊殿的當家道士,擅長道教音樂。華彥鈞幼喪母,由同族嬸母扶養。8歲隨父在雷尊殿當小道士。開始在私塾讀了3年書,後從父學習鼓、笛、二胡、琵琶等樂器。12歲已能演奏多種樂器,並經常參加拜懺、誦經、奏樂等活動。他刻苦鑽研,精益求精,並廣泛吸取民間音樂的曲調,衝破道教音樂的束縛。18歲時被無錫道教音樂界譽為演奏能手。   22歲時父親去世,他繼為雷尊殿的當家道士。後因交友不慎,沾染上娼、吸毒的惡習,35歲時雙目先後失明。為謀生計,他身背琵琶、胡琴,走上街頭,自編自唱,說唱新聞,淪為街頭藝人。 40歲時,與寡婦董催弟(彩娣)同居。每天下午在崇安寺三萬昌茶館門前圍場演唱。他敢於切中時弊,抨擊社會黑暗,用人們喜聞樂見的說唱形式吸引聽眾。一二八事變發生後,他又編唱《十九路軍在上海英勇抗擊敵寇》的新聞,並用二胡演奏《義勇軍進行曲》。在抵製日貨的運動中,他用富有激情的語言激發人們的愛國熱忱。他的許多新聞唱出了群眾的心聲,深得一般市民的喜愛。每天晚上還走街串巷,手操二胡,邊走邊拉,聲調感人。蜚聲國際樂壇的《二泉映月》,就是這一時期創作的。日軍侵占無錫後,阿炳和董催弟一同到雙方老家避難。不久赴上海,在昆曲班仙霓社擔任琴師,彈奏三弦,並在電影《七重天》中擔任表演群眾角色盲人。這時他創作的《聽鬆》,是一首氣魄豪邁、情感充沛的二胡獨奏曲,傾吐著不願當亡國奴的愛國主義熱情。民國28年重返錫城,再操舊業。他每天上午去茶館搜集各種新聞,回來構思創作,下午在崇安寺茶館門前演唱;夜間在街上拉著二胡,演奏他創作的《寒春風曲》。他的琴藝十分高超,可將琵琶放置在頭頂上彈奏,還可以用二胡模仿男女老少說話、歎息、歡笑以及雞鳴狗叫的聲音。抗日戰爭勝利後,曾禁止他在崇安寺的固定場所說唱新聞。民國36年,他肺病發作,臥床吐血,從此不再上街賣藝,在家以修理胡琴為業,艱難度日。   1949 年4月23日無錫解放,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等樂曲獲得新生。1950 年暑期,中央音樂學院師生為了發掘、研究和保存民間音樂,委托楊蔭瀏教授等專程到無錫為他錄製《二泉映月》、《聽鬆》、《寒春風曲》3 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終年57歲。   一百多年前,雷尊殿在無錫是個大道觀,觀主會彈琵琶,人稱“鐵手琵琶”。道觀裏有個幫工的女子,常癡癡地聽觀主彈琴,後來就和觀主好上了,還懷了身孕。1897年,她生下一個孩子,小名阿炳。同族覺得她跟道士私通很丟臉,孩子剛生還容她活著,等阿炳四歲時送回道觀後,族裏就逼她自盡了……   阿炳回雷尊殿後,管“鐵手琵琶”叫師傅,從來沒叫過父親。鐵手琵琶仔細教養這孩子,把所有的琵琶技藝,和他懂得的民間音律都傳給了阿炳。阿炳跟父親學了20多年,到了他26歲那年,父親去世,阿炳做了觀主。   阿炳剛做觀主時,雷音殿香火仍然很盛。阿炳年輕,又有錢,忍不住常去花街柳巷,在那裏學會了吸鴉片,又染上了梅毒。阿炳染的梅毒很厲害,瞎了眼睛。原來他請堂弟幫忙管理道觀的雜務,眼睛一瞎,堂弟漸漸控製了殿裏的事務,最後終於把阿炳趕出了雷尊殿。那是1930年左右,阿炳30多歲。   阿炳被趕出後,族裏給阿炳找了間房,從鄉下找了一個女人叫崔娣的,陪著他。阿炳每天由崔娣扶著,沿著無錫運河邊的碼頭鬧市邊走邊拉胡琴,做街頭琴師。崔娣不識字,很節儉,從來沒用阿炳的錢買過一件衣服,一直穿著從鄉下帶來的那件過膝的褂子,布丁越來越多。   40年代初,阿炳上街10年了,心情已經平靜,回想起種種往事,神隨遊絲,心照山泉,隨手拉出了他自己的曲子。阿炳拉的這些曲子都沒有名字,不再是他父親傳給他的那幾百首民間老曲子。隔壁有個姓黎的年輕人也喜愛音律,於是阿炳把他的曲子教給了這個年輕人。   姓黎的年輕人考上了南京藝術學院民樂係。一天天很冷,他回琴前,在老師琴房外活動手指,隨手拉了阿炳教他的曲子。等他拉完,走來一個人,問他拉的什麽曲子。老師出來告訴他,這是從中央音樂學院來的楊蔭瀏教授。年輕人說,這曲子沒名字,是家鄉無錫的一個瞎子阿炳教的。楊蔭瀏說這曲子好,還說他們正在收集民樂,要用剛從國外進口的鋼絲錄音機錄下這樣好的民間音樂。   從1950年年初起,姓黎的年輕人就回到無錫,一直等待著楊蔭瀏的到來。直到9月份,楊蔭瀏和曹安和兩位才來到無錫,而且正式的任務是錄製無錫的道教音樂。等錄完這些道教音樂,姓黎的年輕人堅持請兩位去錄阿炳的曲子。他們同意了。阿炳此時已經有將近兩年沒有拉琴了,聽了十分激動,說要練習三天。幾位阿炳的朋友,替他到琴行借了新的琴。阿炳原來的琴上的弦是斷的,隨手打結連上,可是拉的曲子非常動人。這回有了新琴,阿炳卻覺得有些陌生,無法恢複40年代的那種狀態了。   不過,三天後的夜晚,錄音還是開始了。崔娣也在座。阿炳不懂錄音是怎麽回事,聽說曲子可以保存,他決定試試。楊蔭瀏跟阿炳說,“一二三”的口令一過,他隻管拉他自己的。“三”聲一過,曹安和按了鋼柯家艋?穆家艏??⒈??祭?佟?p>  等阿炳拉完,楊蔭瀏輕聲問,這曲子叫什麽名字?阿炳說確實沒名字,楊蔭瀏說沒名字不行,要想一個。阿炳說,叫《二泉印月》吧。楊蔭瀏說,《印月》這名字跟廣東音樂重了,要不叫映月,無錫有映山湖麽。阿炳聽了,連聲說好,就叫《二泉映月》。   當天又錄了另外兩首阿炳自己的二胡曲。第二天,阿炳又錄了三首琵琶曲。阿炳的琵琶曲也是很好的。不過錄音鋼絲不夠了,隻能錄三首。   姓黎的年輕人非常高興,阿炳的曲子終於被保存了。他還希望阿炳會的七百多首民間二胡和琵琶曲都能錄下來。錄下《二泉映月》的當晚,阿炳聽到自己的琴聲從麵前錄音機裏飄出來,身體輕輕地顫抖,輕輕撫摩著錄音機的盒子。   不久,阿炳錄音的事情傳遍了無錫,當地的牙醫協會開會的時候,就請阿炳去拉琴。這是阿炳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在舞台上坐著拉琴,他在街上都是站著拉的。拉完掌聲雷動。   三天後,阿炳突然大口大口吐血,當天身亡。他活了57歲。25天後,崔娣也跟著阿炳去了。   心弦已鬆…… 阿炳的最後一次演出 黎鬆壽   1950年9月20日,我和妻子陪著楊蔭瀏、曹安和兩位先生找阿炳錄音,那天一直錄到晚上7點半才結束。錄音的時候,阿炳因為身體很不好,手勁也不夠,琴也是臨時找的,所以錄音保存下來的《二泉映月》並不是效果最好的。   阿炳的最後一次演出是1950年9月25日,也就是錄音後的第5天,好像是無錫牙醫協會成立大會的文藝演出。阿炳支撐著病體出門,由於他走得慢,到會場時演出都快結束了。我扶著阿炳走上舞台,坐在話筒前麵。這是阿炳平生第一次麵對話筒演出,也是惟一的一次。   阿炳一開始是彈琵琶,後來台下有人叫著要阿炳拉二胡,我和妻子就叫阿炳注意身體,不要拉。阿炳說了一句:“我給無錫的鄉親拉琴,拉死也甘心。”接著就拉起了他不知拉了多少遍的《二泉映月》。我記得滿場都是人,連窗戶上也站滿了人。演出結束的時候,台下掌聲和叫好聲不斷,阿炳聽見就脫下頭上的帽子點頭示意。   那次演出後的第3天,阿炳就去世了。

所有跟帖: 

頂一個,不知道阿炳的音樂傳下來的有多少,可惜 -jingliap- 給 jingliap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6/2006 postreply 16:45:0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