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目簡介及下載:

來源: 畫采采 2006-04-09 12:16:27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805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畫采采 ] 在 2006-04-10 21:08:1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天鵝——大提琴小品集
張漢娜(大提琴),斯拉特金指揮愛樂樂團伴奏
EMI CDC 5 57052 2

 張漢娜的這張《天鵝》——大提琴與樂隊演奏的古典樂曲個人專輯就是這樣一張既輕鬆又很有品位的唱片。同時又由於大提琴這件樂器本身特有的靜謐、平和、醇厚的音色,適合演奏歌唱性旋律的天然特性,使得這類唱片很受市場的青睞。
  張漢娜是近來在國際樂壇新起的最年輕的韓國大提琴家,是世界著名大提琴家羅斯特洛波維奇發現並提攜的亞裔音樂人才,演出足跡現已遍及歐美各地並多次與世界著名指揮家和樂團演出錄音。
  她的演奏優美醇厚,技巧純熟,並擁有東方女孩特有的天真和質樸的情感風韻,詮釋作品自然、樸實、真摯,很有聽眾緣。
  這張專輯裏收錄的作品的長度一般都在3至8分鍾左右,旋律大都是作曲家如出自天籟的絕妙之筆,像聖-桑的《天鵝》、拉赫瑪尼諾夫的《練聲曲》、福雷的《夢後》等堪稱鬼斧神工之作,美不勝收。另外引人入勝的是有“韓國舒柏特”之稱的金元中作曲的《韓國悲歌》,聽來且歌且訴、沁人心脾。
  音樂評論家米歇爾?詹拇遜對這款製品收錄的曲目作了如下的說明:
  這個錄音在小型作品的大提琴文獻中增添了新的看點。這些樂曲是由張漢娜選編和演奏的,其中幾個是原作。而其他的則由克裏斯·哈澤爾和羅克桑那·潘納弗尼克重新編配管弦樂總譜,給它們以新的音樂情趣,常常是以適當的手法加入新的因素,最小程度的幹預原創,用最大的可能性保持原曲的風貌。
  1877年,瑪麗蓮·維阿多特向受雇於她的加布利爾·福雷委約寫了幾首作品,《夢後》是其中他幾個作品中最符合他心願的。它被改編在許多樂器上演奏,1910年帕波羅·卡薩爾斯改編成大提琴和鋼琴作品並成為了它最好的化身。《西西鏤棖?肥俏?桓魴±侄傭?韉模?歉@子?893年所作《世俗的貴族》的配樂。1898年,重寫為大提琴與鋼琴曲出版,1909年又加上管弦樂在梅特林克斯的象征主義戲劇《佩裏亞斯與梅裏桑德》配樂中使用。簡-米歇爾·尼克托科斯,在他的作曲家的傳記裏認為:這部戲劇音樂“是福雷在他的心底湧現出的一首詩。”
  亞力山得·格拉祖諾夫的《遊吟詩人之歌》原來就是為大提琴和樂隊而作的,沒有任何改動,但很優美。他的4首作品是特別為大提琴獨奏而作的,隻有最後一首《敘事曲協奏曲》(作品108號),混合了多樣演奏技巧。先前的幾首作品大都影響非常有限,最有影響力的天才之作顯然是1900年所作的這首具有沉思性質的升F小調《遊吟詩人之歌》。
  拉赫瑪尼諾夫的《練聲曲》,按照斯拉特金對作曲家的理解,允許張漢娜有完全自由的演奏空間。這個著名的無詞歌證明了拉赫瑪尼諾夫所說的(在1941年的一封信中):“我試圖創作像說話一樣簡單並且是發自我內心的音樂。”
  奧托裏諾·雷斯皮基最活躍的管弦樂形式創造了讓人用視覺和聽覺感受的羅馬,《柔板的變奏》標誌著他1921年以後的創作風格。作曲家擴大和修改了早年這首樂曲,成為最優美的大提琴與鋼琴的變奏曲。
  《天鵝》選自聖桑1886年創作的《動物狂歡節》,大概是他寫的最著名的大提琴作品了。克裏斯·哈澤爾的編配管弦樂部分用豎琴重新塑造了原來四手聯彈的音樂形象。鋼片琴是在斯拉特金的建議下加的,但是像這張唱片的其他樂曲一樣,大提琴獨奏部分是不加改變的。
  柴科夫斯基的《夜曲》起初是他1873年11月8日創作完成、一年以後出版的《6首小曲》(作品19號)鋼琴組曲的第四首。1888年他改編成了D小調大提琴與小管弦樂隊的版本。
  柴科夫斯基的許多大提琴小品的要素都在他的《洛可可主題變奏曲》裏有所體現,德沃夏克的《寂靜的森林》所表現的冥想的意境甚至勝過了他的《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作品104號)。它原來是一幅鋼琴“小型畫”,選自他的為二重奏所寫的6首小品《自波希米亞森林》(作品68號)。1891年改寫成大提琴與鋼琴曲,1893年改寫成管弦樂,1894年出版。
  金元中有“韓國舒伯特”之稱,至今創作有超過3000首的作品。《韓國悲歌》是表現暮年黃昏的痛苦。羅克桑那·潘納弗尼克用原來歌曲改寫成大提琴與鋼琴曲。新建立的樂器的色彩感是依靠原作強烈的情感氛圍創造的。
  張漢娜在EMI的首次錄音包括馬克斯·布魯赫最愛的作品《科爾尼德萊》。在唱片的最後她最高呼聲的就是這首樂曲,它是布魯赫小有名氣的作品:他的大提琴與樂隊的《聖母頌》,1892年出版,選自他的康塔塔《火十字》主題。
  韓國大提琴家張漢娜6歲學習大提琴,在羅斯特羅波維奇國際大提琴比賽獲頭獎後,嶄露頭角。她與EMI的錄音經曆從1995年11月開始,首次與羅斯特羅波維奇指揮的倫敦交響樂團合作錄音。接之與西諾波裏指揮的德國國家歌劇院錄製海頓《大提琴協奏曲》之前,1995年3月還在她的故鄉漢城進行了首演。
  1996年與迪圖瓦指揮下的蒙特利爾交響樂團在卡內基大廳成功首演,使她從此開始與全世界優秀的指揮家和樂團廣泛合作。在歐洲她與馬澤爾以及柏林愛樂樂團,巴黎管弦樂團、拜恩蘭德方克樂團合作。她還與羅馬桑塔塞西利亞管弦樂團、蒙特卡洛愛樂樂團、法國國家交響樂團、赫爾辛基與斯卡拉愛樂合作。穿過大西洋,在紐約以及洛杉磯演出,另外還與辛辛納提、匹茲堡、舊金山、波士頓、費城、克裏夫蘭、明尼蘇達等地的交響樂團合作。
  在東方,她與NHK交響樂團、香港愛樂樂團、以色列愛樂樂團合作。2000年夏天,張漢娜在斯拉特金的指揮下與悉尼交響樂團合作,並與他在洛杉磯好萊塢碗形劇場合作。在紐約康吉爾斯洛克蘭得地區走讀學校(Rockland Country Day School in Congers)學校學習期間,又不斷獲得多個獎項。

曲目:
01、格雷:《夢後》
02、格雷:《西西裏舞曲》
03、格拉祖諾夫:《遊吟詩人之歌》
04、拉赫瑪尼諾夫:《練聲曲》
05、雷斯皮基:《柔板的變奏》
06、聖桑:《天鵝》
07、柴科夫斯基:《夜曲》
08、德沃夏克:《寂靜的森林》
09、金元中:《韓國悲歌》
10、布魯赫:《聖母頌》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