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下古印度的悲傷音樂——《阿育王》 (圖)




  公元前327年,馬其頓人亞曆山大大帝率軍隊越過興都庫什山侵入西印度,他試圖征服恒河平原,取道坦叉始羅和拉瓦爾品第,向南部和東部推進,遭到當地力量的抵抗。當時恒河平原最強大的勢力是摩揭陀國,處在難陀王的統治之下。大約在公元前317年,該國一名出身刹帝利貴族、名叫旃陀羅笈多的青年,率軍擊敗了西北印度的馬其頓人的部隊,並宣布了印度的自由。之後他進抵摩揭陀國的首都華氏城,推翻了難陀王的統治,掌握了政權,建立了孔雀王朝。之後他又吞並周邊若幹鄰國,實力日漸強大。       豎立著阿育王柱的小廣場   旃陀羅笈多在位時,孔雀王朝有3萬騎兵、60萬步兵、9000頭戰象,軍事力量已經十分強大。公元前298年,旃陀羅笈多逝世,傳位其子頻頭沙羅,頻頭沙羅在位期間,大肆對外擴張,傳說他曾消滅了16個大城君主,擴大了帝國的版圖。然而這時孔雀王朝的統治並不鞏固,各地叛亂頻仍,這給了雄才大略的阿育王以用武之地。      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君主,旃陀羅笈多之孫。18歲時,他被任命為阿般提省總督。約公元前273年頻頭沙羅身染重病,朝中未立太子,為了奪取王位,阿育王在大臣成護的幫助下,加入了爭奪王位的鬥爭。傳說阿育王曾經謀殺的兄弟姐妹有99人。最後,阿育王獲得了勝利,約公元前269年,阿育王舉行了正式登基典禮。即位之初的阿育王沿著祖父的腳步前進,企圖通過軍事力量來擴大自己的領土。這時的他是以一個暴君的形象出現在曆史舞台上的,尤其是南征羯陵伽的戰爭,更是表現了他的極度殘暴。      羯陵伽位於孟加拉灣沿岸,海外貿易發達,經濟繁榮,是南印度的一個強國,約公元前262年,阿育王親率大軍大舉進犯羯陵伽。羯陵伽雖然實力比較雄厚,但麵對兵力物力數倍於己的孔雀王朝,終於敗下陣來。有15 萬羯陵伽人被俘,不計其數的人被殺,血流成河。羯陵伽被征服後,由王室充任的總督統治,駐托薩利,至此孔雀王朝的領土又進一步擴大,整個南亞次大陸,除了南端以外,盡為其所有,變成了一個空前統一的龐大帝國。      羯陵伽戰爭對阿育王影響極大。在羯陵伽戰爭結束後,阿育王轉變了原有的治國方針,放棄了一切侵略性的軍事行動,並致力於政治穩定和發展經濟文化。他采用佛教作為他的宗教哲學,曾經發布過一個敕令,在敕令中他說:他對羯陵伽人民在戰爭中所遭受的苦難“感到深切的憂慮和悔恨。”後來他又一次向全國的人民宣布:“戰鼓的響聲”沉寂了,代替它的將是“法的聲音”。從此以後,他不再向鄰國派遣軍隊,而是派去宣揚佛法的高僧,其本人的形象也變成了慈悲為懷的仁愛之君。      阿育王不久宣布佛教為印度的國教,下令在王宮和印度各地樹立石柱,開鑿石壁,將他的詔令刊刻在上麵。他還召集了全國的一大批佛教高僧,編纂整理佛教經典,在各地修建了許多佛教寺院和佛塔。      為了弘揚佛法,阿育王派出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內的大批使者和僧侶,到鄰近的國家和地區去傳教。印度公主在去錫蘭(今天的斯裏蘭卡)傳教時,不僅帶去了許多僧侶和佛典,還帶去了一枝神聖的菩提樹的樹枝,並親自種植在錫蘭,這棵菩提樹在錫蘭一直生長到今天。      經過一番宣傳和使節往來,佛教不僅傳遍了錫蘭,而且很快傳到了埃及、敘利亞、緬甸、中國和世界各地。據佛教文獻記載,在阿育王即位的第17年,在華氏城舉行第3次佛教徒大結集。以後他向國內的邊陲和周鄰諸國派出許多傳教使團,以廣布佛教。經阿育王的宣揚和傳播,佛教不僅在國內大張,而且廣為傳播於國外,開始成為世界性的宗教。據傳說,阿育王在位期間,曾建造8.4萬座佛塔。他的諭令刻寫在摩崖和石柱上,分布全國各地。      除了宣傳佛教,阿育王還采用了各種人道的統治方法,他建立醫院和政治保護區,修訂粗暴的法律。在主幹道的交叉點附近,設立國家糧倉和倉庫,供緊急時候使用。在各條道路兩旁植樹,隔約三裏挖一口井,設立行人休息的處所。此外,為了提高農業產量,還在各地修建了運河和蓄水池,建立了較完善的灌溉體係。為了向民眾貫徹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在所統治範圍內各地樹起許多石柱,刻上詔文,表明自己的決心,希望獲得人民的支持。這些詔文是用多種文字寫成的,被稱為“阿育王詔敕”。在西北印度、阿富汗以及東南海岸各地都有發現。有的詔文是刻在磨平的崖岩上的。他還任命特別的政府官員———達摩官吏來教導人們要虔誠,要相互促進友好關係。 電影《阿育王》顛覆傳統風格 再現蕩氣回腸曆史畫卷  阿育王不僅在印度家喻戶曉,在所有對佛教感興趣的人心目中,也是位值得大書特書的人物。這位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國王,完成了父祖輩統一印度的夢想,使孔雀王朝成為印度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大帝國,印度的國徽圖案就是阿育王當年所建的獅子柱頭。而頗有傳奇色彩的是,這位曾經以謀殺兄弟姐妹90多人的血腥代價登上王座、曾經在一次戰役中屠殺10萬人的暴虐之君,後來卻突然悔悟,皈依佛教,並將後半生的追求,定格在了潛心研修與推廣佛教上,使佛教走出印度,傳到緬甸、斯裏蘭卡以及中亞、西域一帶,佛教後來成了與伊斯蘭教、基督教齊名的三大宗教之一,阿育王功不可沒。   這樣一個暴虐之君是如何變為一名虔誠的佛教徒的呢?在印度古老的傳說中,曾經把前期的阿育王稱為“黑阿育王”,將後期的阿育王稱為“白阿育王”,甚至還有一種傳說,說前後兩個不同時期的阿育王其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還有學者為此專門進行考評。至於真相如何,也許在影片中可以稍見端倪。   十年磨一劍的的力作   也許在許多觀眾的眼裏,雖然早知道印度是世界電影大國,但總覺得其載歌載舞的影片格式過於千篇一律,也許是印證了十年磨一劍的道理,《阿育王》的出現徹底改變了筆者對印度影片的陳舊看法。   首先《阿育王》在攝影和音樂上的表現力,可以說是超一流的,完全達到了歐美大片的同類標準,劇中總共出現了5段歌舞情節,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每一段都可以當作優秀的MTV來加以欣賞,音響效果,畫麵效果都可以給觀眾以藝術美的享受,在某些細節方麵甚至超過了空有盛名的《紅磨坊》。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片中的主題曲讓人難忘,其極度動聽的旋律經常在劇情發展至高潮時在筆者耳邊響起,烘托劇情氣氛的作用相當明顯,類似的感覺恐怕隻有《勇敢的心》中那首主題曲才能與之相提並論。同時,通過觀看《阿育王》,中國觀眾完全可以從中領略印度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神奇的曆史遺產,這是以前印度電影所無法帶給觀眾的全新感受。   其次,劇中演員表現出色。雖然以宏偉曆史作為劇情背景的影片《阿育王》,其出場人物眾多,但作為主要角色,阿育王、卡瓦奇公主和王妃的扮演者無疑是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焦點。阿育王的扮演者,其帥氣的外表下隱含著不怒自威的帝王之氣,演員將阿育王前半生與後半生在性格上的巨大差異表現得非常出色。至於兩位女主角,筆者就更為讚賞了,在看慣了日韓美女之後,同屬亞洲的印度美女演員著實讓筆者眼前一亮,其中公主卡瓦奇的扮演者屬於一種奔放美,而王妃的扮演者則是典型的大家閨秀,其俊俏的外表,高貴的氣質,優雅的內涵讓筆者幾乎“一見傾心”。   最後《阿育王》情節構思巧妙,將一段有緣無分的愛情悲劇通過殘酷的戰爭這一與愛情極端對立的方式來加以最後的渲染,大大增強了藝術效果,給觀眾帶來了峰回路轉的感覺,也使得他們能夠從頭至尾地細心觀賞這部演出時間長達3小時的曆史愛情巨片。   MTV式的印度史詩   影片早在開篇中便點明,這部電影不是根據史實來製作,不過,整部片片看下來,發現導演倒是有心用一種史詩般的氣魄來進行這段曆史與這個人物的“戲說”。影片以阿育王一生中經曆的各種重大政治事件及戰爭為橫切麵,重點表現這個曆史人物的豐富情感世界。少年時的阿育王便做著英雄夢,青年時,倔強的性格與好打抱不平的個性,使他在複雜的宮廷鬥爭中成為眾王兄的眼中釘,善良睿智的母親迫阿育王踏上苦行僧式的遊曆之途。途中,阿育王邂逅了一位正在逃難中的印度半島小國卡林加的公主卡瓦奇,兩人一見鍾情,阿育王與並不知他真實身份的卡瓦奇秘密成婚。不久,阿育王被父母緊急招回,陰差陽錯中,阿育王誤以為卡瓦奇與阿亞被暗殺,痛不欲生。隨後母親的被害令阿育王變成了一頭狂暴的雄獅,他下令清除自己所有欲謀篡位的同胞兄弟,並將戰火不斷向鄰國漫延。在與卡林加的血腥激戰中,阿育王與卡瓦奇在戰場中相逢……   印度電影在表現形式上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幾乎每部影片都有大量的歌曲和舞蹈,這部《阿育王》同樣如此。王宮守衛士兵與民女的歌舞小段,阿育王與公主的河邊初遇,阿育王遊曆途中的舞女演唱,村民歡慶,公主尋夫途中的筏上歌舞,阿育王追憶公主的幻夢等,典型印度式的且歌且舞。印度的輕歌曼舞總是從裏到外透著性感,鮮豔的抹胸紗麗、姑娘眉間的朱砂、漆黑的明眸、圓潤的小腹、在舞動中奇異卻和諧的身姿,無不散發著浪漫與誘惑的氣息,再加上片片中唯美的攝影,出色的剪輯,使這幾個片斷完全稱得得上頂尖級製作的MTV。   也許正是因為這些歌舞片斷的精雕細琢,讓影片《阿育王》在向史詩化方向發展的過程中顯得力不能從。從影片中,我們很難看出阿育王時期印度的格局究竟如何,欲將阿育王除之而後快的長兄簡單拙劣的手段也很難讓人在複雜宮廷鬥爭中為阿育王捏一把汗。在阿育王的遊曆過程中,為何隻見到如世外仙境般的青山碧水、輕歌曼舞?作為片子重頭戲的卡林加惡戰,本應拍得氣勢磅礴宏偉壯闊,但過多的鎖定在阿育王與公主身上的慢鏡頭,很輕易地讓人忽略掉戰爭的慘烈,而隻記住了阿育王的柔腸。與那部同樣以戲說方式來表現的史詩風貌的《勇敢的心》相比,印度的《阿育王》更像是一部美侖美奐的MTV式商業巨片,因為,它具有一部有意邁向世界的商業影片需要具備的各種元素:有懸念、有複雜的感情糾葛、有獨特的印度式兵器與印度式打鬥、有美麗的女演員、性感到極至的印度沙麗、還有迷人的印度歌舞。 ——傾聽,如同感受著這一場分離了一生的愛情, 那種兩兩相望望不見的思念和悲痛鋒利如刃,割在心上。 沒有血,隻有淚。  戰火彌漫,人去樓空。 再歸來,隻有山水依舊。 他那份刻骨銘心的愛情黏死在等待的那片土地上。 土地無語,隻有四處飄飛的煙與塵無聲地落下, 落成一件愛情的斂衣, 使那片土地充滿了悼亡的氣息, 讓人強烈地感到靈的窒息。 天空無邊。。。大海無邊。。。 去尋找,流浪在這個渡口與下一個渡口。 她遍尋不到溫暖的港灣。 茫茫人海隻有她那雙大大的眼睛不斷地充盈著淚水。 漫長的旅途灑下了多少痛苦的歌聲。 光陰荏苒,卻總是纖弱之軀, 孑然而立,無望地等待...... 一步之遙,隔絕了一世的愛情。  他不來,她不去...... 音樂,流過心間,總會有痕跡, 卻說不出哪裏有一個傷口,在輕輕輕輕地痛。 手有一支燭,未點;心中一管簫,不吹, 而等著的一個人,今世不再來...... 下載

所有跟帖: 

很詳細的介紹,辛苦了,謝謝鬧鍾。 -肖蕭- 給 肖蕭 發送悄悄話 肖蕭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9/2006 postreply 10:35:17

差點兒漏了這個。文字和音樂都十分精彩。謝! -silly-kitt- 給 silly-kitt 發送悄悄話 silly-kitt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9/2006 postreply 12:20:00

感人至深,謝謝 -花花mm- 給 花花mm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9/2006 postreply 18:17:1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