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寄遠方友人

小曲,

給你說說我的故事。這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是柯,我的鄰居,兼小學同學。

先給你說說我童年的居住環境。我的童年是在廣州西邊的老城區中度過的。叫荔灣區。
也就是一個長滿荔枝樹的珠江上的河灣的意思。挺有詩意的,對不?
那是真正的老城區,因為在珠江邊上,從明末起就有很多和外國做生意的商人
在這附近開鋪子。
最有名的一條馬路叫十三行,因為集中了十三家對外貿易的洋行在那同一條街上。
到了清初,十三行作為中國唯一的官方特許海外貿易經營機構,
更是河上檣櫓連雲,陸上車水馬龍,曾經輝煌。
聽說意大利畫師郎世寧也是通過十三行進入中國的。
鴉片戰爭之後,清朝政府決定“五口通商”,以代替廣州獨口壟斷(包括廈門吧)。
十三行終於敗落。

那些和外國人做生意的中國商人慢慢在十三行附近建造自己的住宅,安家落業。
荔灣區的中心地帶叫西關。解放前廣州很流行的一個俗諺是“西關小姐,東山少爺“。
說的就是從前廣州的東邊住了不少大官軍閥,有權有勢的人。
而住在西關的則是有錢的商賈殷實人家。(但我們不是其中之一;-)

我們住的是一條古老的,窄窄的,彎彎曲曲的,還鋪著青條石板作路麵的小巷子。
因為窄,巷子本身沒有什麽樹,倒是錯錯落落的不時有一兩棵樹丫或花枝
從這家那家的庭院裏探出頭來,給小巷子一些顏色和點綴。
巷子的名字叫遠懷驛。
遠懷驛故名思義就是古代的一個驛站,有馬匹驛館供來往的朝廷命官休憩住宿。
從名字你就知道它有多古色古香,曆史悠久。
我們巷子離十三行很近,走路隻要兩分鍾。巷子裏確實有幾戶大戶人家。
其中姓柯的一家祖上是經營布匹的。他們家的房子在巷子裏占了好長一段地麵。
牆是上好的一色水磨青磚,白灰砂漿挑的極細的縫,大理石牆腳,青瓦蓋頂,
做工相當精細。當街兩扇紅漆大門和一扇廣州特有的橫著開的“趟門“,
一進去迎麵一道從天花板落地的大紅屏風,很有氣派。
我小時候跟他們家的小孩玩進去過,那真是書軒暖閣,深宅大院,裏麵還帶著小花園。
所有這一切當然花費不菲。
不過後來曆經風風雨雨,下輩的出國走了很多,
漸漸不行了,文化大革命後更是寥落凋零。

回想他們家當年的富貴顯赫,真是今夕何夕。。。
而遠懷驛整條巷子以及附近的地區也在近年裏大變特變了。
到處是高樓大廈,路麵也改鋪了水泥。
那些我小時候光著腳丫劈叻啪啦在上麵跑的青條石板早已不知去向,
“簷下歸鳥倦,巷口夕陽斜“的景致也不複見了,
而那種南國城市小巷人家的味道更是蕩然無存。。。

我不知道廈門是不是還有這樣的古老的鋪著青條石板的小巷子。
如果有,我以後很想去看看。歡迎嗎?
本來想講柯的事,想不到扯遠了,不好意思。以後書歸正傳。

漢子
----------------------------------------------------
吳滌清的煙花三月(我的最愛之一,希望你也喜歡)
http://210.61.218.209/grm.cdn.hinet.net/xuite/dd/f8/13044079/blog_49430/dv/4143014/4143014.mp3

牽住你的手相別在黃鶴樓
波濤萬裏長江水送你下揚州
真情伴你走春色為你留
二十四橋明月夜牽掛在揚州
揚州城有沒有我這樣的好朋友
揚州城有沒有人為你分擔憂和愁
揚州城有沒有我這樣的知心人
揚州城有沒有人和你風雨同舟
煙花三月是折不斷的柳
夢裏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遠影碧空盡
才知道思念總比那西湖瘦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