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因他們而輝煌----讀《索爾蒂回憶錄》(ZT)

來源: 秋風落葉 2005-05-17 12:33:0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412 bytes)



單三婭 著

    因為崇拜音樂,讀過的音樂大師傳記頗有幾本了,但是這本《索爾蒂回憶錄》,還是讓我沉醉。說不清這感覺源於何處,是大師與風雲變幻的世界共度的一生?是大師橫跨歐美樂團的獨特經曆?還是大師與其他音樂巨匠的恩恩怨怨?抑或是大師回首前塵時的真誠坦率?   

  喬治·索爾蒂爵士,世人謂之20世紀最後一位指揮大師。像一切終成大業的傑出人物一樣,索爾蒂走過了一條艱辛的求藝之旅。出生於“人們生活和呼吸在音樂中”的匈牙利祖國,索爾蒂無比自豪,他深知這是他得以從事音樂這個天賜的美好事業的植根之地,以至他在描述由於猶太背景而導致的種種磨難時都無絲毫怨艾。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的1912年,索爾蒂注定一生坎坷:經曆了奧匈帝國的衰退和家道的中落;在德國卡爾斯魯厄歌劇院工作了兩三個月後就被指責為“東歐猶太人”而被解雇;德國人入侵奧地利使得正要大展鴻圖的他在布達佩斯歌劇院的首演變成了他的歌劇生涯在那裏的終結。為了心愛的音樂,他忍受過種種屈辱,在“猶太人禁止入內”的餐館裏以最快的速度吃飯,為了找一份工作到處托情靠友,花了全部積蓄要到美國發展卻被拒簽——在猶太人不受歡迎的時代和國度裏,他顛沛流離、窮困潦倒、孤獨淒苦。   

  人至暮年,回眸此生,當世間恩怨一筆勾銷、人生冷暖灰飛煙滅之際,除了感慨萬端,往往多了幾分寬容、懺悔、自責、感激,何況到達峰巔的藝術大師索爾蒂,以他所處的年代、所共事的人物、所經曆的事件、所創造的藝術,必是感悟甚多。這也正是人們期待著從傳記的字裏行間所能品味出來的。生性“膽怯”、“羞澀”的索爾蒂,首先把自己的成就歸功於勤勞、勇敢的猶太母親,他深情地回憶說,是母親最先發現了自己的音樂天才,節衣縮食,為兒子請鋼琴教師,並鼓足勇氣請求聲名顯赫的柯達依教兒子作曲;父親是一個過於善良的人,他的輕信致使生意一敗塗地,父親的慈愛使他永遠不能原諒自己在最後離別時阻止父親哭泣的生硬舉動。對於自己的第一任妻子海蒂,大師毫不諱言她比自己聰明、成熟,“海蒂沒有看不起我,她在接人待物方麵教給我許多東西”。   

  作為上一代指揮大師,索爾蒂信奉的是“指揮不淩駕於作曲家之上”信條,在這本1997年他去世前幾小時完成校對的回憶錄中,索爾蒂每每談到自己對偉大作曲家和音樂家的敬畏之情,也常常袒露自己對某些傑作還沒有來得及研究涉獵,大有麵對古典音樂這個寶庫,深知其深邃而不能悟透,浩大而無法窮盡之憾。他也毫無保留地披露了自己在研習音樂過程中的窘境、尷尬甚至露怯。他反省說自己在音樂學院所受的強化教育導致了非音樂教育方麵的巨大空白;他在奪得金獎的那次瑞士音樂大賽中,決賽前突然緊張得忘記了樂譜而企圖放棄比賽;他在剛剛接手斯圖加特歌劇院時“出了一個大醜”,由於不大熟悉《費德裏奧》這部歌劇,以至於排練第一幕萊昂諾拉詠歎調之前圓號演奏的引子時,讓樂隊停下來斥責“第四圓號哪裏去了”,由於一位圓號手的提醒他才發現總譜上標明此處隻用三隻圓號;他提到理查·斯特勞斯曾批評他“拍子打得太多,動作幅度太大”;他在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時不止一次受到演奏家的輕慢。索爾蒂對自己近乎苛刻地承認,隻有到了晚年,才真正理解了莫紮特歌劇《魔笛》的魅力和劇中表現的三個世界,而多年來他隻是指揮了它的音符而沒有揭示出其哲學內涵;他承認當年與維也納愛樂樂團的齟齬一部分原因是由於自己年輕時急於想在一流樂隊麵前表現自己,因而傾聽不夠;作為一個完美主義者,他甚至有些絕望地說:經曆了五十年,他還是沒有理解理查·施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人們以為指揮的工作沒什麽大不了的名堂,在空中打打拍子,什麽東西就都自然而然地出來了,很簡單。有這種看法的人不明白,所謂的‘詮釋’,在演繹出來之前有多少工作要做”。   

  盡管如此,書中充溢著此生有幸創造音樂並得以結識偉大人物的欣慰,使我們能與作者分享他色彩斑斕的藝術人生。早年在匈牙利李斯特音樂學院求學時,索爾蒂就得到了20世紀最了不起的音樂家之中的多納伊、巴托克、柯達依等人的教誨;在布達佩斯國家歌劇院,索爾蒂得以觀摩並協助他的偶像布魯諾·瓦爾特、弗裏茨·布什、艾利什·克萊伯等人排練歌劇與合唱;在薩爾茨堡音樂節,他為“當時世界上最出名的指揮家”托斯卡尼尼擔任歌劇排練的鋼琴伴奏並得到賞識;對於富特萬格勒這個世人褒貶不一的一代梟雄,索爾蒂有一個從不以為然到感興趣到崇拜到重新評價的過程,他最終認為:“我在音樂詮釋上與他看法不同,絲毫不減我對這位偉大音樂家的敬重”;在慕尼黑,理查·施特勞斯以一個長者身份給過索爾蒂音樂理解和指揮體驗上的極有啟發的忠告;在法蘭克福歌劇院,索爾蒂第一次能夠“以自己的藝術追求來塑造一個團體,不受別人指手劃腳”。當待遇並不優厚的英國考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請索爾蒂出任藝術總監時,是布魯諾·瓦爾特支持他接受這個位置,並以將歌劇傳統肩負起來相囑托。正是在皇家歌劇院,他不僅使自己在歌劇上的造詣更加成熟,而且一手將這個歌劇院“變成世界上最好的歌劇院”,向世人證明了他與同時代最偉大的指揮家比肩的能力。在回憶擔任芝加哥交響樂團音樂總監22年的美好感受時,索爾蒂一再謙遜地說,是樂隊給了他藝術享受,令他再接再厲。盡人皆知,正是這個時期,索爾蒂的音樂生涯達到了光輝的頂點。   

  在閱讀的快意中,我還注意到翻譯此書的卜大煒先生的認真所帶來的閱讀的方便。卜大煒是中央歌劇院中提琴演奏家,也是一位活躍、客觀的音樂評論家,以他的樂隊經驗、對歌劇的了解以及中英文能力,作為此書的翻譯者,是勝任愉快的。他除了將書中大量的關於交響樂隊和西洋歌劇的知識與感覺準確地翻譯出來,而且還將提及的知名和不太知名的音樂家、音樂術語、音樂作品都在頁末做了注釋,並將所有音樂家的名字,一律有心地在譯名之後保留了原文。卜大煒先生第一次涉獵此行,就做得如此專業,完全是出於對音樂和讀者負責的態度,因為有些稿酬之外的工作他是可以放棄的。這使人在如今翻譯質量魚龍混雜的時代,可以對此書持有完全的信任,而絕無將“孟子”誤譯為“門休斯”之虞。   

  我始終認為,隻有心地真誠、能夠稱之為偉大的人道主義者的音樂家,才能演繹出感人至深的音樂。讀完《索爾蒂回憶錄》,我又一次證實了自己的判斷。索爾蒂,他對生活對故人的感激,對自己過失的懺悔,對音樂的尊重,都表現出一個大師級音樂家的徹底的真誠。掩卷思之,又一個長期縈繞我心的問題得到了答案——為什麽古典音樂能夠經久不衰?這是因為:音樂因這些大師而輝煌。反之,他們也因音樂而永生。


所有跟帖: 

好文! 謝謝介紹! :) -dm~~- 給 dm~~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7/2005 postreply 19:20:1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