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近年來各型新軍艦如同下餃子般地下水同時,俄羅斯對於唯一現役的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元帥”號,正在考慮要報廢。
這艘航母於1982年開建,1990年服役,是象征蘇聯時代強盛的最後榮光。俄媒《消息報》報道,該航母的技術與性能上皆已過時,最終可能選擇拆解處理;這將使俄軍完全喪失艦載航空作戰能力,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及中國正在壯大的航母打擊群形成了鮮明對比。
雖然該艦自2017年起就開始維修並現代化改裝,一直不順利,期間還接連發生了火災與浮動船塢沉沒,2022年重新服役的原計劃已成泡影,至今仍然停泊在港口動彈不得(見下圖)。
俄太平洋艦隊前司令阿瓦江茨海軍上將表示意見說,傳統航母在現代戰爭中早已過時,既昂貴、又脆弱、性能也差,“在現代武器麵前可能幾分鍾之內就被摧毀”,所以終止修複是具有正當理由的。而外媒則認為,其實就是各種維修成本不斷累加而飆升,已經“修不起,也不想修了”。
而根本的原因依筆者來看,隨著俄羅斯的國力衰退,製造業也都老化落伍了,才使得庫茲涅佐夫元帥號艦成了燙手山芋。這艘艦是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母的一號艦,而我國遼寧艦的前身瓦良格號,則是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母的二號艦(未建成),雖師出同門,現狀卻全然不同。
在我國接手瓦良格號後,憑著工業實力,經濟支撐和戰略規劃,獲得了脫胎換骨的新生,如更新動力與推進係統設計、優化甲板布局、加裝相控陣雷達等,而且為配套還新建大型幹船塢、研發重型艦載機殲15等。
如今遼寧號艦已多次遠航,演練到了第二島鏈樞紐的關島 — 叱吒風雲;同是庫茲涅佐夫元帥級的兄弟,庫茲涅佐夫元帥號艦卻窩囊地趴在港口近十年了 — 瀕臨報廢。如此天地差別的命運,正是國力差別所導致的必然結局。